苏州评弹薪火相传——亚视杯评弹龙门榜(苏州站巡演)

园丁

<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是以吴语说唱的曲艺瑰宝,是苏州文化三绝之一(苏州评弹与昆曲、苏州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演出形式一般是:</p><p class="ql-block">男持三弦(长衫)、女抱琵琶(旗袍)的经典搭配。‌‌演员需同时掌握乐器演奏、角色塑造与观众互动三重技能。‌‌</p><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它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使用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200多年)。</p><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自清代起,到20世纪50年代,共形成了25个左右的流派,其中男性流派21个左右,女性流派4个左右。</p><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演出中“说”、“弹”、“唱”许多文人墨客都作了评价:</p><p class="ql-block">“恃滑稽一尺口”,“但闻喷饭轰满堂”;“妙拨丝擅说书”,“自演俚词弹脱手”;“优孟能会故相生”,“绝技俳优侍至尊”……等等。而今苏州评弹也正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瓶颈。</p> <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作为苏州文化符号,苏州评弹曾两次冲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首次因“濒危优先”原则让位古琴艺术,第二次因评审团认为其传承状况良好且苏州已有昆曲等入选项目,主动退出竞争。尽管未获世界级称号,其国家级非遗地位及“中国最美声音”的赞誉仍彰显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苏州评弹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并带动了茶馆、剧场等文旅产业发展,助力城市品牌传播。其演出足迹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她持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p> <p class="ql-block">今晚(2025.7.19)苏州市区中心地段的开明大剧场是打卡热点。苏州评弹“龙门榜”全国巡演”(苏州站)就在这里将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机器人”装束“美美”很吸人眼球</p> <p class="ql-block">演出开始了,报幕人是著名的评弹演员(当前的中流砥柱)陆建华和张建珍(上过中央电视台春晚演出)</p> <p class="ql-block">陆建华</p> <p class="ql-block">张建珍</p> <p class="ql-block">序幕曲女生小合唱《龙门颂》</p> <p class="ql-block">青年演员柳明杰一曲弹词,高凯激昂开篇《不怕难》 琵琶伴奏张敏</p> <p class="ql-block">传统弹词选曲《白蛇传·断桥》青年男女双档演员祁晔和庄芸菲</p> <p class="ql-block">传统弹词选曲《珍珠塔·方卿见娘》青年男双档演员王晨和季毅洋</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黄色旗袍服饰的女性坐在木椅上,手持琵琶,专注地演奏。是青年女演员李雯琪演唱弹词开篇《秋思》</p> <p class="ql-block">伴奏乐器分别是三弦和阮</p> <p class="ql-block">评弹中的“评话”是苏州评弹两种表演形式之一,指用苏州方言讲述传统故事或侠义题材的口头艺术,通常由一人(根据剧情需要也可以二人或多人)登台表演,注重细节刻画和角色塑造。‌</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强调“理、细、趣、奇、味”,注重人物性格刻画和情节矛盾,常用“噱头”增强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两位身穿深色传统服饰的表演者坐在红色木桌旁,演出评话选段《英烈传·父子交兵》。由两位优秀青年演员沈瑜和邱阳。</p> <p class="ql-block">沈瑜师从陈希伯老师</p> <p class="ql-block">邱阳师从汪正华老师(汪正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苏州评弹的代表性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表情夸张,双手做出不同的手势,背景为蓝色,显得幽默风趣;</p> <p class="ql-block">两个人在舞台上表演,评话的表演包括“手面”和“面风”。这种动作和表情,也分说书人的和故事中人物的两大类。说书人的动作和表情,是解释性的,并用以表达说书人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态度。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由说书人用近似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包括语音和语调来讲话,叫做“起角色”。</p> <p class="ql-block">一位身穿传统长衫服饰的男子坐在椅子上,手持三弦,专注地弹演唱奏着,这是评弹的单档演出形式。青年演员陆佳琪弹唱'《杨乃武·密室相会》</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曲师徒弹唱节目:《秋海棠·母女相会》徐惠新老师和学生袁佳颖合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榜题名的青年演员顾俊涛演唱弹词选曲《长生殿·迁都》获得满堂彩</p> <p class="ql-block">青年优秀演员谢岚演唱弹词选曲《珍珠塔·彩萍上堂楼》</p> <p class="ql-block">青年优秀伴奏演员张敏</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档师徒弹唱节目《莺莺操琴》</p><p class="ql-block">老师黄海华、学生林辰昱</p> <p class="ql-block">弹词开篇《岳云》由青年演员张敏弹唱</p> <p class="ql-block">青年演员候骁晟三弦弹唱</p><p class="ql-block">《玉蜻蜓·拷文》</p> <p class="ql-block">经典弹词开篇《宝玉夜探》由著名评弹演员高博文和张建珍双档演唱。</p> <p class="ql-block">最后压轴曲目是由陆建华学生金怡晟演唱弹词开篇《芦苇青青·望芦苇》伴奏是一片大绿叶——秦建国(蒋调传人)和三名女生小合唱伴唱。</p> <p class="ql-block">秦建国</p> <p class="ql-block">女生小合唱伴唱:王一凡、张雯君和李静菲</p> <p class="ql-block">谢幕</p> <p class="ql-block">一场成功演出,与演员们精心准备和刻苦的排练分不开,更重要的是幕后的老师们汗水💦和所有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的支持。就像红花离不开绿叶一样。但是评弹是有25个流派需要去传承和创新,遗憾的是展示流派太少了,这台戏中展示的大流派和观众们喜欢的流派都还不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