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吴之东:《我与东山学校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引 言</b></p><p class="ql-block"><b> 东山学校,位于湖南省湘乡市东台山,为民间捐资修建。1890年,湘乡十八里士绅倡修东山书院,捐资总计14729串740文,其中倡修刘锦堂先生捐白银2000两。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建,原名东山精舍,制定了《东山精舍章程》,开创了湖南新式教育先河。曾几易更名,1900年更名为东山书院。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其题写校名“东山学校”,由此,东山学校确定该日为校庆纪念日,并每逢10周年,即举行大型校庆纪念活动。</b></p><p class="ql-block"><b> 东山学校旧址坐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多重院落的空间布局,包含围墙、马蹄环河、正堂(头门、讲堂、礼殿)及东西两侧的斋房和藏书楼,整个建筑,规模宏伟、屋宇轩昂、环境幽雅。书院沿马蹄型便河内侧建设,通过连廊和围墙形成封闭的空间,总建筑面积为16630平方米。书院头门的汉白玉门额上为清同治7年榜眼、著名书法家黄自元题写的“东山书院”院名。</b></p><p class="ql-block"><b> 进入头门内,为书院花园,花园条石鹅卵石铺道,绿树成荫,花园西北、西南各有一阙屋,阙屋后有一条平坦的石板路,书院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旋小青瓦,建筑面积4230平方米。中轴线呈东西向,6根40厘米见方的石柱撑托中堂大樑,中堂上书书院校训“公诚勤俭”,正面书“万世师表”,摆放书案和先师孔子塑像,左为堂长(校长)室,右为监理(教务主任)堂。书院建筑共前后三进建筑,两侧东两对向各建有4斋房;三条轴线将书院分成14个小院,院内门门相通,主体格局构成了“主讲有堂,游憇有所,斋房庖湢,罔不具备”的传统建筑理念。</b></p><p class="ql-block"><b> 东山书院便河外侧构建有环河围墙,围墙南偏西向为学校院门,院门上悬挂着毛泽东题写的红底金字“东山学校”校匾,一座石板小桥横跨马蹄型便河,连接院外的围墙便道与书院头门前的草坪,便河河水清绿,波光粼粼,杨柳倒垂,蜓飞蛙鸣。东山学校,建筑同有徽派古建风格,布局同有江浙水乡景观,相互辉映,构建成了一幅山水建筑自然画卷。</b></p><p class="ql-block"><b> 1910年,毛泽东到东山书院求学,书院建筑格局和求学,对毛泽东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利用书院藏书楼资源拓展知识视野,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借诗抒志,撰写了“咏哇”七言诗:</b></p><p class="ql-block"><b> 独坐池中如虎踞,</b></p><p class="ql-block"><b> 绿荫树下养精神:</b></p><p class="ql-block"><b> 春来我不先开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哪个虫儿敢作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东山学校现已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AAAA景区。每年无论季节,无论早晚,名人名家纷至沓来,学者学子络绎不停。</b></p> <p class="ql-block"><b>原香港yH公司与深纺集团和安庆纺织公司在美国海外领地塞班岛合资合作服装制造公司总经理蒋大卫夫妇与原湖南省资兴矿务局副局长黎传高夫妇从紫雀界归来相约赴东山学校观瞻</b></p> <p class="ql-block"><b> 蒋大卫总经理在东山学校留影</b></p> <p class="ql-block"><b>原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聂如春、杨卓娅夫妇在东山学校参观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重过一把学生隐</b></p> <p class="ql-block"><b>原湖南省煤炭工业局直团委书记邓月娥在东山学校留影</b></p> <p class="ql-block"><b> 毛泽东与东山学校陈例馆</b></p> <p class="ql-block"> 吴之东:东山学校资深高级语文教师,《我与东山学校的故事》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