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摄影大家说第十二期

丑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者按:本期只登载两个人的《摄影背后的故事》(因篇幅较长)。第一个是玫瑰(郝玫)女士的《境迁艺存:西班牙达利博物馆与太原达利真迹展的隔空对话》。这个故事图片多,都是表达同一个故事的。讲述故事文字也多。不然似乎讲不清楚。所以本编对图片和文字没有删节。玫瑰女士曾任某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时有出国访问和旅游。她英语水平一流。中文表达更不在话下。因此见多识广,认识问题深刻。今天,她通过国内外两次参观著名西班牙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结合自己的感受,用专业的艺术性语言给我们讲述了这位饮誉世界的伟人的卓越成就和艺术特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第二个故事是颜芳芳女士的作品。她抓拍了几幅蜻蜓和蝴蝶的镜头,拍摄有一定难度。讲述了拍摄经过和心得感受。给我们一定的启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带说明,《照片背后的故事》是不定期出刊,感兴趣着随时投稿,直接加丑牛微信。1394700883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境迁艺存:西班牙达利博物馆与太原达利真迹展的隔空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 玫瑰(郝玫)</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艺术的广袤星河中,萨尔瓦多·达利的名字如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以超现实主义的笔触和奇思妙想震撼着世人的心灵。当我有幸走进西班牙的达利博物馆,再将目光投向太原的达利真迹展,仿佛开启了一场跨越地域的艺术对话,在对比之中探寻达利艺术世界的多面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0月,我把西班牙美术馆之旅行程专门留出一天,到达利的故乡菲格拉斯,西班牙参观人数第二的达利博物馆。这座达利自创的博物馆从建筑外观上看,就充满了达利式的梦幻与荒诞。屋顶上横七竖八的巨型鸡蛋和红色城墙上的黄色面包,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这位艺术家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院内不规则的几何形状、色彩斑斓的玻璃以及独特的雕塑装饰,宛如从达利的画作中跃然而出,瞬间将参观者带入他那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王国。仿佛踏入了时间与空间交织的迷宫,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达利独特的艺术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馆内(1904年至1989年)的达利4000余件藏品,画作、雕塑、家具、珠宝等,涵盖了达利各个创作时期的经典作品。站在一幅幅原作面前,能真切地感受到达利用细腻而夸张的笔触,将潜意识中的意象具象化的非凡能力。那些扭曲变形的物体、悬浮空中的人物以及充满隐喻的场景,在原作的色彩与质感呈现下,散发出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正如达利所说“走出我的作品后,还将会被一种戏剧般的梦幻般情绪环绕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忆的永恒》中那柔软如泥般融化的钟表,我从澳大利亚艺术品店购买10年了,但它似乎失去了时间的束缚,以一种永恒的姿态诉说着达利对时间和存在的独特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而太原博物馆的达利真迹,虽为数不多,无法与西班牙的达利博物馆相提并论,但却有着别样的价值。这些作品像是达利艺术世界的一扇小窗口,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艺术家在人物描绘上的精湛技艺和独特视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颈鹿的维纳斯》达利巧妙地将长颈鹿的颈部与爱与美的化身——维纳斯的身体相融合,在胸部巧妙地加入了“抽屉”这一元素,用以象征潜意识中隐藏的欲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西班牙达利博物馆的丰富全面相比,太原的达利展品更像是艺术长河中的一朵涟漪,虽微小却精致。它以一种更为贴近大众的方式,将达利的艺术带到了这片遥远的黄土地上,将达利的梦境熔岩,汇入汾河的深沉脉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陶瓷作品《安息日》细腻的绘画技法与陶瓷工艺的结合,使得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他艺术灵魂的体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西班牙的达利博物馆,我们仿佛是在与达利的整个艺术生涯对话,沉浸在他构建的宏大艺术宇宙中,而在太原,这些艺术品则像是与达利的一次近距离邂逅,让前来参观的儿童也专注于他笔下人物的细腻情感与艺术细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无论是西班牙的达利博物馆,还是太原的达利作品展,它们都承载着达利艺术的灵魂。前者以恢弘的气势和丰富的藏品成为研究达利艺术的重要阵地,后者则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了解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它们虽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却共同为我们展现了达利超现实主义艺术的无穷魅力,在艺术的版图上,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红蜻蜓,白蝴蝶 作者 颜芳芳</span></p> <p class="ql-block">夏天的公园,池塘里睡莲有的蓓蕾初开,有的昂首怒放。岸边的野花也争奇斗艳。蝴蝶,蜻蜓忙着寻找自己的最爱,飞向心仪的花朵。见到这种情景,爱好摄影的我情不自禁拿出相机,蹑手蹑脚追踪着它们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只漂亮的红蜻蜓在空中盘旋了一会,就轻巧地落在了一朵含苞待放的睡莲上。我赶忙举起相机,“咔嚓”一声,一幅美图收入镜头。回放看看,这不正是诗人杨万里笔下描写的情景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千古佳句被我一幅图片具象化了,深感荣幸!同时又想,假如杨万里的就有照相机,他肯定也是一位摄影大家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把目光转向岸边,一只翩翩起舞白蝴蝶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是飞舞的蝴蝶飘忽不定,不容易拍到。我耐心等待它落在一朵黄花上,赶忙按动快门,一幅蝶恋花的图片产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幅图片虽然不很完美,但让我很满意。我想,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有灵性。小小的蜻蜓蝴蝶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促,但它们把生命之花绽放到极致。它们为爱而飞舞,为爰而伫立。它们有自已的舞台,有自已的生活,平凡而美丽!</span></p> <p class="ql-block">附:编辑部几位成员的留言</p> <p class="ql-block">张景荣(哲)</p><p class="ql-block">丑牛老师编辑的《南国摄影大家说第十二期》(照片背后的故事),秉承一贯的风格,明白晓畅,引人入胜。其中,玫瑰(郝玫)的《境迁艺存》,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作者精彩的摄影作品,而且从中了解到西班牙一位饮誉世界的艺术家的卓越成就和艺术特点,以及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段佳话。文章的入选和编辑体现了丑牛老师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广阔开放的世界眼光。</p><p class="ql-block">入选文章还有顔芳芳的《红蜻蜓白蝴蝶》。丑牛老师寥寥数语指出了作品的亮点和出彩之处,言简意赅,从中可以看到一位资深编辑的犀利目光和对作者的点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