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之三:挑战丙察左一一走最烂的路,修最真的行

草的味道!

<p class="ql-block">  西行第三程(原计划):跨越勇者之路一一丙察察线</p> <p class="ql-block">  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p><p class="ql-block"> 原本计划7月11日在丙中洛再“人神共居”一天后,刚好等周六放行的。周五下午已去云南界碑不远处,实地察看了。周六从清早等到下午六点,被告知“下周一才通车”。除了水泥大罐车按兵不动,其他车只好悻悻掉头回到丙中洛或秋那桶、扎那桶继续住下。′</p> <p class="ql-block">  丙察察线这段路,真是让人没脾气。 </p><p class="ql-block"> 一边挖土机轰隆隆地修路,一边山头上时不时滚下些石头泥块,路说堵就堵了。我们在丙中洛,一呆就是四个晚上。</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刷路况,或者跑到路口拦着过路的卡车司机问:“前面通了没?”司机们大多摇摇头,说山上还在落石,推土机刚清开一点,又被新的塌方体堵上了。问完心里沉甸甸的,像揣了块湿泥巴。</p><p class="ql-block"> 但总不能一直盯着路发愁。</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早上去附近的村里转转,华哥照例去飞无人机收集美景,然后去菜市场买菜,中午做饭,然后午睡到自然醒,再然后学习打升级,晚餐吃中午已备好的,女士后晚餐都吃得很节制,鼓励二位男士多吃点。接下来的行程,他俩是掌管咱们生死大权的神!不能亏待了!</p><p class="ql-block"> 饭香飘起来的时候,刚才打听路的焦虑好像淡了点。几个人围着小桌子吃饭,聊起本来的计划,又说到这几天的新鲜事,倒也热闹。</p><p class="ql-block"> 有时下午不打牌,就往周边的村子走走。村里的房子大都是木头和石头搭的,屋顶上支一块铁皮,铁皮上盖一层薄石头片,防雨防风。怒族、藏族的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看见我们就笑笑,说几句听不懂的方言,我们也笑着摆摆手。有几条土狗跟着我们走,不远不近,不叫也不闹。</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自己动手做的饭香,村里白天的阳光和晚上的大雨,倒成了挺实在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14日早上,得知消息:“今天最早上午十二点前,最晚下午二点放行。”</p><p class="ql-block"> 为了再多呼吸几下丙中洛的甜润空气,我们又开车去了怒江第二湾环绕的桃花岛(属扎那桶村),偶遇一家小吃店,吃了石锅饼,品了酥油茶。从村里往回走的路上“偷”了桃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桃花岛回宾馆,正准备提前做中饭,刚炒好青椒煎鸡蛋,宾馆下面的广场上忽然骚动起来,停了一大坪的汽车摩托车徐徐发动,“老弟”也发来信息:“姐,据前线传来可靠消息,今天会提前到十点放行。”</p><p class="ql-block"> 各宾馆内的旅人们,有的已等待一个星期,得到这个“可靠消息”后,互相奔走相告,那场面,真的是“漫卷行李喜欲狂,便下云南去西藏”。</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车一路往云南界碑处飞奔,发现前面已排成了长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十二点过了,前面没有任何动静。</p><p class="ql-block"> 快一点了,有个自称施工方的“人物”,从云南界碑往后一个一个车传话:“今天又不能通车了,一块巨石把挖机砸坏了。大伙掉头回吧。”</p> <p class="ql-block">  “哎,这要等到何年马月才是个头啊?”车上的人陆陆续续下来,找了树荫或支起帐篷,开始做饭发展“物质文明”,没有几个掉头走的。很显然,大家今天是准备死嗑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们的自热饭中餐!以草地为桌,吃得也挺欢!</p> <p class="ql-block">  有个西安的帅哥景老师,上周六在这里等了一天后,绝望地掉头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多,前面飞跑回来一位帅哥,挥舞着手,大呼:“放行啦!”这些两省交界处,信号没有,信息只能靠口口相传。我们迅速收拾好东西,上车,等待有序前行。说好的,先放摩托,然后放小车,最后放货车。</p><p class="ql-block"> 不对啊!这阵势!我们老老实实等着喊小车放行,一溜烟功夫,发现前面大罐车以碾压之势夺路前去了!</p><p class="ql-block"> 好在华哥眼疾手快,见缝插针,又抢先了几步,把车开过了云南界,我们终于进藏了!</p><p class="ql-block">(补充说明:是西藏方向有一辆送患者来云南就医的车辆过来,守着滇藏交界处的保安只好挪开那根杠杠,蹲守在最前锋的摩托司机一窝蜂就冲了进去,已经等了个把星期的货车司机早就不耐烦了,也跟着开了进去。原来,所谓放行,其实是“冲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进来不知道这是条什么样的路!且看看这条传闻中的”死亡之路”!</p> <p class="ql-block">  看看华哥视频下的放行记!</p> <p class="ql-block">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 这些修路工人们,真的是用性命在为过往此路的人们一次又一次抢修生命通道!据说那个滚石就落在挖土机司机旁边2-3米的地方!他真的命大呀!</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艰难行进途中,修路工人们的照片拍得太少!</p><p class="ql-block"> 单车🚲,摩托车🏍️,小车🚗,货车🚚,都在争分抢秒往前赶,但遇到炮弹坑,稀泥地,不得不放慢速度,特别是右边峭壁,左边悬崖,下面是湍急咆哮的怒江,有的地方,感觉车轮已悬在崖外!坐在左边的小邬老师不敢直视前方,拍视频的手机都差点掉怒江里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前面货车多,扬起的尘土,漫天飞舞,能见度太差。坐在紧闭车窗的车里,感觉满面尘灰满嘴泥。幸亏那些摩托司机抢在最前面,否则他们完全看不见前方的路!</p> <p class="ql-block">  路上最担心的是,罗校的房车!这个庞然大物,尾巴上还绑个摩托!稍有倾斜,就有翻入怒江的危险!走走停停,不时打电话给詹姐,到哪里了?过了什么样的路况了!罗校也不时问我们,前方路况怎么样?我们如实相告,哪里有个炮弹坑,哪里有个泥浆水洼,哪里又堵了,但一直在鼓励他,小心驾驶,通过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八十公里的路,用了近六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晚上快十点(罗校的房车凌晨快一点),才到达察瓦龙。正好是219国道的6666公里处。</p> <p class="ql-block">  刚到察瓦龙,被告知:去往察隅的道路又塌方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我们问镇上中心小学的保安,去察隅估计何时通车?他们坚定地说:“周四(7月15日)铁定通车,因为中小学这天放假,学生们要回家。”</p><p class="ql-block"> “吾心安处是吾乡!”我们又只好开展“心理自救”!买菜做饭,打升级,聊人生,聊信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p><p class="ql-block"> 只可惜,入藏后,画风大变!西藏与云南的山,完全是两个世界!云南那边,参天大树,到处绿得可爱!西藏这边,光秃秃的,山上一片荒凉!丙中洛镇的青石板路上,干干净净!察瓦龙乡的路上,尘土飞扬!</p> <p class="ql-block">  得知还要周四才能去往察隅,原本紧揪的心反而放松了!</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这方水土在教我们慢下来。那些被打乱的行程单还在桌上,却已不如檐角滴落的雨声动听。</p><p class="ql-block"> 原来困住我们的不是塌方的路,是总想着往前赶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还是忍不住问酒店老板,“估计何时通车?”他轻描淡写地回复:“少则5天,多则半月。因为去年也是这个地方塌方,半个月才修复通车”。</p><p class="ql-block"> 他们仿佛对塌方已经习以为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我们忍不住去到塌方现场,向最有权威的施工方求证。来到离镇上三公里处,只见一个深不见底漏斗状的塌方,直插悬崖下面的怒江边。见我们轻轻叹息,现场施工的“头儿”说“估计5-6天会通吧”。</p><p class="ql-block"> 也许真的只需这几天就可大功告成,也许是在安抚我们的焦躁!</p><p class="ql-block"> 与我们一起到达察瓦龙的绝大部分越野车,已经在知悉去察隅的路塌方后已改道丙察左线去左贡了。</p><p class="ql-block"> 华哥心心念念的丙察察勇者之路,怕是只能折戟了!</p> <p class="ql-block">  前途未卜的沉重压得心有点堵。如果改道去左贡,有60公里左右,路窄,弯急,另一边是悬崖峭壁,这样的路况,罗校的房车恐怕“风险太大”!已改道抵达左贡的“老弟”发来前方路况信息和视频:从察瓦龙至左贡,越野车没问题,房车有一定难度!这可真的是“虎落平川遭犬欺”!罗校的房车,在丙察察和丙察左线路上,还真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咋办呢?</p><p class="ql-block"> 一起出来“闯西藏”的3车队,已经在丙中洛因赛赛姑娘久病不愈折回一辆了。这两辆,无论如何,不能再“分道扬”了!</p><p class="ql-block"> 综合多方信息,我们决然撕碎原定计划,弃察隅而转投左贡。原定酣畅淋漓的丙察察线,如今只得仓促改道为丙察左线。</p><p class="ql-block"> 为稳妥起见,7月17日,罗校的房车先行一天,慢慢往左贡方向开。华哥的越野车去甲应村来个一日游。预计18日晚上,两个车左贡胜利会师。</p> <p class="ql-block">  罗校的房车暂且按下不表。</p><p class="ql-block"> 闽姐前两天低烧,我先天整晚几乎没睡着,且看华哥带小邬和匡老师三人的甲应村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  据他们仨描述:甲应之路,非常惊险。</p><p class="ql-block"> 甲应村,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察瓦龙乡的隐秘村落。坐落于梅里雪山群峰西侧,以险峻道路和世外桃源景观著称。</p><p class="ql-block"> 从察瓦龙过去,需翻越两个海拔4500米的垭口,才到达海拔3666米的只有6户人家的甲应秘境。</p><p class="ql-block"> 小邬老师说:作为一名菜鸟司机,亲历了炮弹坑、交差轴、肘子拐、回头拐的考验,虽未亲驾但终生难忘!车身紧贴狰狞的崖壁,左侧车轮之外便是深不见底的虚空,想起曾经从这条路上冲下悬崖的那辆车,真的胆颤!最惊魂处莫过于狭窄弯道上的错车,两车在绝壁边缘屏息对峙,轮胎碾过松动的碎石簌簌滚落深渊,仿佛与万丈深渊只隔着薄薄一层铁皮。</p><p class="ql-block"> 但看到冰湖边草地上那棵网红树与卡瓦格博巨大的雪峰如天神降世,瞬间镇住了方才路上所有的惊悸。</p><p class="ql-block"> 仅有六户居住在此的甲应村,就匍匐在这神山无言的怀抱里,时间在这里仿佛凝固成亘古的琥珀。它以最极致的方式昭示,唯有穿越最深的恐惧,方能抵达至高的澄明。</p> <p class="ql-block">  7月18日清晨,我们五人从察瓦龙出发,追赶罗校的房车。</p><p class="ql-block">从察瓦龙至左贡,全程228公里,要穿越三座大山。这是一条充满挑战与震撼的进藏路线。</p><p class="ql-block"> 路况:艰险。</p><p class="ql-block"> 这段路以砂石、土路为主,部分路段仅2-3米宽,坑洼不平,碎石遍布,车辆需缓慢行驶以防爆胎或底盘受损。 </p><p class="ql-block"> 沿途多180°急弯,部分路段临崖而行,一侧是陡峭山壁,另一侧是深谷,雨季时塌方风险较高。 </p><p class="ql-block"> 在翻越垭口时,海拔急剧攀升。</p><p class="ql-block"> 过了碧土乡,渐趋平缓。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段旅程考验的不仅是车辆性能,更是驾驶者的耐心与毅力。正如一位车友所言:“走过丙察左,才知何为真正的进藏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翻山途中,路遇一小群牛,直接悠闲躺在山路中间,一副“此山是我开,此路是我修,要想过此地,留下买路钱”的山大王架势!我们不敢也不能鸣笛驱赶,只好下车温柔地示意牛妈妈带走小崽崽。</p> <p class="ql-block">  228公里路,历经12小时颠簸(房车更是重重遇险,刹车片失灵,爆胎,摩托“掉队”,历时二天),终于驶入左贡县城,看到平整的街道和温暖的灯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p><p class="ql-block"> 但3500米处上个厕所紧走几步后的心跳加速,在车子到达近3800的左贡加油站后,更厉害,另加头晕想吐,双腿沉重,说话拿行李的力气都没有了。这样的高反症状让人难受到要窒息,心跳到嗓子眼了!</p><p class="ql-block"> 真的很难受!心脏要死了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真担心晚上撑不过去了!拿了氧气袋进宾馆,但忍住没吸,怕恋上!毕竟才3800米,后面还有4000,5000的高地!</p><p class="ql-block"> 队友们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高反症状,好在其他几人没我严重。</p><p class="ql-block"> 感谢队友们对我的关怀备至!</p><p class="ql-block"> 感谢华哥开车一天不顾劳累和小邬不顾自己头晕脑胀一起陪我夜里去诊所求医问药💊!</p><p class="ql-block"> 夜里反复醒来好几次,主要是心跳太快!头晕!</p> <p class="ql-block">  补充说明一下:左贡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昌都市境内,地处横断山脉北部,东靠芒康县,南接察隅县,西与八宿县接壤,北与察雅县隔江相望。作为茶马古道入藏的必经之地,左贡融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藏东明珠”是西藏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只是没时间留下来好好探索。</p> <p class="ql-block">  死亡之路“丙察察”(丙中洛—察瓦龙—察隅)与“丙察左”(丙中洛—察瓦龙—左贡)两条进藏路线,明年就有新路开通,但今年仍有大批人不顾被滚石砸中或翻入怒江的性命危险,来挑战穿越,到底是为了啥?</p><p class="ql-block"> 究其背后原因,应该是多重复杂心理与价值追求的集合反映。</p><p class="ql-block"> 一、挑战欲与自我证明:极限环境下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 “进藏炼狱”的标签:丙察察(丙察左)被公认为中国最难、最险的进藏路线,全长仅300公里左右,却需翻越3座海拔超4500米雪山,途经“老虎嘴”“大流沙”“鸡爪骨隧道”等致命路段,路面窄至3米、无护栏、滚石塌方频发,稍有不慎即坠入怒江深渊。 </p><p class="ql-block"> 圈内地位的象征:成功穿越丙察察是越野圈的“硬通货”,如同登山者征服K2。老司机常言:“走318是旅游,走丙察察(左)是渡劫。”这种用生命验证能力的仪式感,吸引着冒险者前赴后继。</p><p class="ql-block"> 二、极致风光与原始体验:险境中的视觉馈赠</p><p class="ql-block"> 未被驯化的自然奇观: </p><p class="ql-block"> 丙中洛的U形江湾与晨雾中的傈僳族村落,被誉为“人神共居之地”; </p><p class="ql-block"> 甲应村秘境:仅6户人家的隐世村落,直面梅里雪山西壁,从察瓦龙乡出发都需越野40多公里方能抵达; </p><p class="ql-block"> 多元人文的交汇:沿途可接触僜人部落(中国未识别民族)、怒族马帮、藏传佛教寺院,感受“一山跨多族”的文化厚度。</p><p class="ql-block"> 三、“末日朝圣”心态:道路升级前的最后狂欢</p><p class="ql-block"> 道路改造的倒计时效应: </p><p class="ql-block"> 新路通车在即:丙吉公路(丙中洛—吉瓦图)将于明年贯通,全程铺装路面,行程缩短259公里,察瓦龙至察隅车程从13小时减至8小时。防护栏、钢筋石笼路基将取代悬崖土路,大流沙段加装防护网。 </p><p class="ql-block"> 原始野性的消亡:改造后,“壁挂路”“流沙生死关”等标志性挑战将消失。许多人为抓住“最后的丙察察”而冒险,今年穿越报名量暴增520%。 </p><p class="ql-block"> 历史感的召唤:老路承载茶马古道记忆,修路工人曾在绝壁凿出“会车台”,驴友在隧道猜拳退车……这些人文痕迹随新路开通将成历史。</p><p class="ql-block"> 四、精神涅槃:危险中的存在主义觉醒</p><p class="ql-block"> 剥离现代性的生存体验:无信号、无补给、车辆故障频发(如陷车流沙需察瓦龙拖拉机救援),迫使旅行者直面自然威能,重塑对生命的敬畏。 </p><p class="ql-block"> 群体互助的纯粹性:在死亡谷塌方时,陌生人用工兵铲共挖生路,劫后余生者互相拥抱潸然泪下…这种极致环境催生的情感联结,被许多穿越者视为“人生至纯时刻”。 </p><p class="ql-block"> 自我认知的重构:如一位开老捷达穿越的60岁教师所言:“虐过才懂活着的意义。”危险成为剥离社会标签的熔炉,让人重获原始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危险之路背后的价值悖论:</p><p class="ql-block"> 丙察察(左)的吸引力,本质是现代社会稀缺的“真实冒险”——它用生死博弈换取未被滤镜化的风景、未被驯服的文化,以及未被稀释的生命体验。新路通车后,安全性与效率的提升虽造福大众,却也意味着一种野性精神的退场。当下穿越者的“末日狂欢”,既是对原始力量的朝圣,亦是对公路探险黄金时代的挽歌。 </p> <p class="ql-block">  丙察察(左)线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进藏通道,更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深度对话。从怒江峡谷的惊涛骇浪到察隅(左贡)的田园牧歌,每一步都在考验驾驶员的车技与心理素质,每一公里都在刷新穿越者对“极致风景”的认知。尽管路况险峻,但这份原始与纯粹,正是这两条线路最动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车技杠杠,内核稳定,心理素质过硬的华哥与罗校点N个大赞!</p><p class="ql-block"> 值得将身家性命交付!</p> <p class="ql-block">  郑重提醒:</p><p class="ql-block"> 若你仍计划挑战旧线,请务必重视: </p><p class="ql-block"> 时间窗口:仅5-6月(杜鹃花期)、9-10月(秋色)可通行,7-8月雨季塌方致命。 </p><p class="ql-block"> 车辆装备:硬派越野车(普拉多/牧马人)必备,城市SUV极易卡壳(如汉兰达在鸡爪骨隧道拆杠脱困),千万别来这里秀房车。 </p><p class="ql-block"> 行程规划:分2天行驶(丙中洛→察瓦龙→察隅或左贡),夜路绝对禁忌。燃油在察瓦龙补足。 </p><p class="ql-block"> 风险预警:2025年6月曾因雪崩全线管制,需实时关注察隅县交管公告。因塌方严重,长期修路,一般仅限周末通过。</p> <p class="ql-block">  若你追求的是安全与风景兼得,明年新路是不二之选,毕竟,生命只有一次!</p><p class="ql-block"> 若你想在传奇落幕前亲历一场“向死而生”的仪式,今年或许是最后窗口期!但请记住:真正的勇者,从不是轻视危险,而是明知其险,仍做足准备,清醒奔赴。</p><p class="ql-block"> 祝每一位后来者平安通过!!菩萨保佑!!!</p> <p class="ql-block">  这趟生死旅程,恰似这滇藏群山,深谷里藏着星河,绝壁之上亦能得见天堂。那难捱的等待与惊心的路途,终被前方那不可言喻的壮阔悄然熨平。</p><p class="ql-block"> 走过最烂的路,修了最真的行!</p><p class="ql-block"> 路上旅人,从素不相识到情比金坚,相视一笑,挥手道别,真诚团结,互助互爱,步行的,骑单车的,特别是摩旅们精神上的互相搀扶,由出发时的独自一人到三人五人十人队伍,俯拾皆是。 </p><p class="ql-block"> 原来真正的修行,就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行路的意义,正在于以肉身之微渺,去丈量天地之无垠——那险峰深谷间的每一次屏息与心跳,最终都会沉淀为灵魂版图上最深的刻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以为此情此景值得分享,请将此美篇分享给你的朋友的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欲知前方美景,请听下回分解!</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自英姐</p><p class="ql-block"> 视频摄制:华哥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