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在光影里吟唱

乱世佳人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8300 </p><p class="ql-block">美篇名:乱世佳人</p><p class="ql-block">图,文:乱世佳人</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维也纳</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静静屹立在多瑙河畔,多瑙河的波涛,滋养出维也纳的精致优雅,古老的帝国,像一部金色的乐章,在光与影的交汇中低吟浅唱。</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她环城大道上,就仿佛走进了一部静默的史诗,宫殿与雕像、石柱与拱廊,那是时间的折射,文明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在维也纳最熙攘的格拉本大道上,耸立着一座令人驻足凝思的雕塑杰作——瘟疫纪念柱。这座纪念柱,有巴洛克的华丽与升腾,高耸入云尖塔,仿佛在尘世的苦难中伸向天堂的手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宗教的丰碑,也是一段历史的回望。 她在这座音乐与帝国交织的城市中,以巴洛克之姿,诉说着17世纪那场黑死病的浩劫与救赎。这座由群体雕塑家倾心打造的石雕群像,凝聚了信仰、感恩与艺术的精魂。</p> <p class="ql-block">纪念柱的底部是瘟疫中挣扎的众生,神情恐惧哀求,而上方则是天使、圣徒与光耀万丈的圣三位一体,象征着慈悲与拯救。最下方,瘟疫的化身——一个披着破布的魔鬼女像,被一位英勇的天使踩在脚下,象征邪恶被信仰征服。中部则是圣徒群像簇拥着圣母玛利亚与圣人圣查理·鲍罗梅奥,最顶端,是金光闪耀的圣父、圣子与圣灵的象征,仿佛整个纪念柱在向着天国升腾。</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一座沉重的纪念碑,而是一座由苦难中诞生的“信仰之塔”,一场从地狱走向光明的视觉诗篇。阳光洒落在那灿金的浮雕上,雕像间光影斑驳,尘世忧患里,希望之光夺目璀璨。</p> <p class="ql-block">1883 年落成的维也纳市政厅(Rathaus),是新哥特式风格的代表作,维也纳市民精神的象征,对抗帝国贵族的象牙塔。98米的高塔上面 站立着著名的市政厅铁人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五座塔楼,对称挺拔,错落有致,拱廊、浮雕,簇拥着直指苍穹尖塔,这是是维也纳献给哥特式建筑的颂歌。市政厅铁人在风中伫立,注视着百年的起伏跌宕。</p><p class="ql-block">白日里这里是城市的中枢,是庄严与秩序;夜幕低垂时,光影斑驳下,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灯光给原本就宛如蕾丝般精致的石雕,更添一层柔和的光晕;洁白的尖塔如点亮夜幕的烛焰,在星辰之下,温柔地守望着维也纳…</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前的广场,是维也纳最热闹的活动场地之一,冬天有圣诞市场,夏天有电影节和音乐会。</p><p class="ql-block">绿荫掩映着的翠绿草坪,风吹过树梢,枝影摇曳间,花坛缤纷,喷泉点缀,宛如都市里的一颗翡翠。</p> <p class="ql-block">同样是1883年落成的奥地利议会大厦,是帝国议会所在地,为奥地利国民议会与联邦议会的主办公地。</p><p class="ql-block">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融汇了大量的古希腊元素,彰显“民主源于古希腊”的理念。正面拥有长长的多立克柱廊,正如一座雅典神庙。石柱整齐排列,宛如多立克诗行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帕拉斯雅典娜喷泉矗立在议会大厦前,建于1893年,女神雅典娜手持长矛,头戴智慧头盔,象征理智与力量。</p><p class="ql-block">她脚下四大雕像象征立法、行政、司法与教育四种力量。水池周围是河神雕像,象征奥地利的多条大河,多瑙河、莱茵河、穆尔河、德拉瓦河…</p> <p class="ql-block">帕拉斯雅典娜手执长矛,目光沉静而明亮,她是智慧的化身,是奥地利的守护神。阳光下,泉水清澈见底,映照出那尊不朽的雕像 女神沐浴在阳光中,庄严神圣;夜晚灯光洒落,水波涟漪泛起银光,仿佛自天神降临人间,与后方大厦一同构成令人震撼的视觉奇观。</p> <p class="ql-block">特雷萨广场,宛如一枚庄严的宝石,静静地镶嵌在这座古老帝都的心脏,这位身披金色霞光的女王,两侧宫殿般的博物馆陪伴下,永恒的注视着她一手开拓的疆土,两座博物馆如双翼展开,护卫着帝国,和沉睡的诗章。</p> <p class="ql-block">中心矗立着一座宏伟的玛丽亚·特蕾莎皇后纪念碑。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哈布斯堡女王,气度非凡,端坐宝座之上,右手高举,凝望着天边 ,永恒地凝视着奥地利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她四周围绕着四位身披战甲的将领与四位文臣学者,象征着她在战争与学术、艺术与政务的卓越功勋。纪念碑基座雕刻精细,铜绿映衬着花岗岩的沉稳,雕刻里书写着哈布斯堡的千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雕像脚下,是一个典雅的法式花园,四季繁花似锦,绿篱修剪得棱角分明,一个个小小的喷泉,点缀其间,细细的水流,划出一道道弧线,在阳光下泛出斑斓的色彩,宛如一颗颗从天际撒落的钻石,璀璨夺目,晶莹剔透,溅起氤氲的水雾。露珠映出博物馆的华彩立面,傍晚的霞光洒在石径上,仿佛古老的时光正悄悄从脚边滑过。</p> <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自然史博物馆,是一座典雅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外观如宫殿般雄伟。馆内收藏着亿万年地球生命的印记,从巨龙般的恐龙骨架到精致的矿石晶体,星辰与化石在这里交织成一部宏大的自然史诗。</p><p class="ql-block">门前一尊大象,忠诚的守护着这座知识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与之相对的东侧,则是艺术史博物馆,气势更显尊贵高雅,穹顶之下珍藏着诸多世界艺术巨匠之作——鲁本斯的壮丽油画、拉斐尔的温柔圣像、维米尔的寂静瞬间……金色的穹顶与精美的雕花柱廊,仿佛是专为展现人类艺术顶峰而建的神殿。</p> <p class="ql-block">整个广场,如一幅静止的画卷,却处处流动着历史的气息与文明的光辉。无论你在晨曦中漫步,或在夜色下伫立,特雷萨广场总会用它不动声色的庄严之美,描绘着帝国、智慧与永恒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莫扎特纪念碑,建于1896年,矗立在皇宫花园的林荫中间,身穿18世纪服饰、神情沉思的莫扎特,阳光下散发出淡金色光芒。这位短暂却璀璨的音乐神童,如今化作白色大理石,轻轻垂首,似乎正在构思一段优美的旋律。下方浮雕描绘了他的歌剧《魔笛》与《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场景,四周环绕着天使和缪斯。</p> <p class="ql-block">雕像前是一片色彩斑斓的花坛,花坛被种植成G形音符,那是维也纳对音乐最温柔的敬礼。阳光下,莫扎特仿佛正沉浸在音符的世界中;夜晚柔光照射,雕像周围幽美宁静,增添一份艺术与诗意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走进皇宫花园,一片静谧绿意迎面而来。这里曾经是哈布斯堡皇室专属花园,由弗朗茨一世于1818年修建,现在是公众花园。</p> <p class="ql-block">英式风格的布局,蜿蜒小径,林荫大道,绿草如茵,喷泉、雕塑与玻璃温室错落有致。玻璃温室,现在是植物园咖啡馆,绿意盎然。</p> <p class="ql-block">这里绿树成荫,花香鸟语,人们三三两两 醉卧芳草间,在光影斑驳里,静侯一份静美的阳光;气氛温柔娴雅,一曲曲古典旋律从风中飘来,令人不知今夕何夕,宛如醉入了罗曼蒂克的梦乡。</p> <p class="ql-block">黄昏的暮色洒落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石墙上,仿佛撒下一层温柔的金粉。这座新文艺复兴风格的殿堂,欧洲古典音乐的心脏,雍容华贵, 庄严典雅 ,宛如一颗镶嵌在戒指上的宝石,沉稳而辉煌,见证了奥地利帝国的文化荣光。</p> <p class="ql-block">温润的灰石, 拱形的门廊,拱窗整齐排列,雕刻着希腊神话中的缪斯女神,守护着艺术的灵魂。屋顶中央骑着飞马的英雄石雕,如同音乐中的高音符,昂扬跃动,令人仰望。</p> <p class="ql-block">1869年第一声序曲响起,开幕上演的第一场的是莫扎特的《唐·璜》。可以容纳两千人的剧场,红绒座椅,大理石护栏,包厢层层叠叠,如浮雕般环绕,华丽的天花板镶嵌着水晶吊灯,散发柔和的金光,一如瓦格纳的重奏,或莫扎特的咏叹。</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歌剧院的外墙在暖金色灯光下璀璨生辉。金色灯光洒在石雕上,缪斯女神面容柔和,飞马雕像在夜空下宛如腾飞。远处的马车穿梭在环城大道,轮影灯影交错如梦。</p> <p class="ql-block">维也纳是一部永恒的交响乐,它以大理石为谱,以灯光为音符,以时间为指挥,将每一个夜晚,化作一首不朽的艺术之曲,音符里有施特劳斯的浪漫,贝多芬的悲怆,莫扎特的灵动…,那翩翩起舞的旋律,轻盈如晨曦初洒的薄雾,又深邃如多瑙河畔流转的思绪,穿越王宫的回廊,穿过静谧的晚风,悠悠诉说着帝国的荣光与梦境。</p> <p class="ql-block">晚霞织成绚烂的梦境,维也纳轻披金色纱衣,一如月下仙女的倩影 ,花影流转,令人情迷,弦乐翩翩,轻拍心弦,金墙在风中微笑,时光在光影轻跳,一曲圆舞,是梦,也是归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