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 幻想曲号(Fantasia)东地中海五国巡游(2025年6月5日 -- 19日)三

殷悦

本美篇:图片、视频上,文字说明下。<br><br>背景音乐:曼托瓦尼乐队演奏的轻音乐。 <h1><font color="#ed2308"><b>6月11日:库萨达斯( Kusadası,土耳其 )。</b></font></h1> <p class="ql-block">小罗通知:</p><p class="ql-block">6月11日 库萨达斯,土耳其 </p><p class="ql-block">邮轮预计到港07:00 预计离港15:0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气预报:20-34度 晴</p><p class="ql-block">集合时间:8:00</p><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6楼老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萨达斯距离闻名世界的以弗所古城仅仅20公里。以弗所,土耳其语称为Efes,她是目前世上保存的最好也最大的希腊罗马古迹城,这座城市是埃及艳后拜访安东尼让古罗马人惊艳的地方,也曾富裕到在公元前400年就有街灯!游客在以弗所可以看到大理石街道、商店、市集、图书馆、柱廊大街、哈德良神殿、剧场等古迹,从而亲历古罗马人的生活场所,尤其是建于公元一到六世纪时的别墅,地上与墙上精致的马赛克磁砖,能体会到当时富裕人家的生活型态。以弗所就像是时光隧道,是今人可以直接走入的古罗马城市,而且是最美丽的一座。</p><p class="ql-block">***在指定地点集合,之后跟随领队下船,乘坐大巴前往有着“土耳其庞贝”之称的以弗所古城*。这是一个大型的遗址,至今只挖掘了一部分。已经挖掘出的那部分向我们展现了该城原来的繁华。戏院非常之大,是通向海港的海港街道的主要景观。塞尔丘克图书馆已经根据原来的造型仔细地重建,该博物馆是一个罗马人为纪念他父亲而建的壮观建筑,建筑面向东方,使阅览室可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线,有一个地下通道可以从图书馆通向旁边的一幢被认为是酒吧的建筑。很不幸,曾经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阿尔忒弥斯神庙,如今只留下一些不起眼的圆柱。神庙的大部分艺术品都被英国人带走,今天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土耳其每年一度的骆驼摔跤冠军赛每年冬天在古代以弗所的竞技场举行。在古城的尽头,结束游览行程之前客人将有自由活动的时间,驻足在商店街,挑选美丽的装饰品、珠宝,或者在市场选购地道的各种香料。</p><p class="ql-block">(包含旅游车,中文服务,上岸游览时间合计约5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今日行程 不含餐,回到港口约12:00左右。</p><p class="ql-block">回港后可以留在港口附近逛一下,也可以直接回船用午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注意防晒防暑降温。</span></p> 6月11日邮轮船报。 6月11日早上7点不到,邮轮开始停靠土耳其库萨达斯港口码头。邮轮上远远可以眺望到库萨达斯海边小山上白色的字样“ kUSADASI ”。<div><br></div><div>库萨达斯是土耳其的一个优美的港口小镇,因面积小如鸟,又被称为“鸟岛”。库萨达斯依岸而建,随地势起伏,下临海湾,海湾内碧海银波,景色优美,成为了爱琴海地区、土耳其乃至欧洲最具吸引力的度假胜地。</div> 8:00 集合下邮轮,迎面就是一张如此灿烂的笑脸在向你召唤,心情一下子愉悦起来,MSC 哪里招来一个这么帅气可爱的小伙! 游客们早早买票,依次进入公元前7世纪,古罗马时期仅次于罗马的繁华大城市 ---- 以弗所(Ephesus)。<br><br><div>以弗所(Ephesus)被称为爱琴海第一景点。这个新约《圣经》中出现过的地名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希腊、罗马古城。这里曾经是罗马帝国的五大城市之一,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曾经繁荣盛极一时。常常被西方人称之为土耳其的庞贝。<br><div><br></div><div>以弗所古城遗址的发现,源于1863年伍德和大英博物馆在此地的发掘,他们在1869年清理出了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台柱,后经过考古家们多年的发掘工作,最终确认这里就是《圣经》曾经提到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遗址。而遗址上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以建筑风格的壮丽辉煌和规模宏大而跻身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列。<br></div></div><div><br></div><div>我们从以弗所的南门(下门)进入游览。</div> 从南门进入以弗所的第一个景点是:瓦里烏斯浴場(Varius Bath)。在巴西利卡东边的废墟属于瓦里乌斯浴场,瓦里乌斯浴场是一个复杂的大理石建筑。这个浴场最早建于希腊化时期,大约在公元2世纪。<br> 音乐厅(Odeon):古代以弗所的奥德翁(Odeon)是一座小型半圆形剧场,也称音乐厅。建于公元2世纪,这座建筑曾用作政治集会、社交活动、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的场所。每逢节庆日,音乐厅便会座无虚席。这座半圆形建筑可容纳1500名观众,共有五个出入口,其中三个从舞台直通狭窄的观礼台。观礼台比乐队席高出约一米。<div><br></div><div>这个音乐厅本来是有屋顶的,不过屋顶已经坍塌了,于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音乐厅更像是一个露天的小剧场,有模仿剧场建造的台阶,看台后方有高墙,两侧有入口。共有五个出入口,其中三个从舞台直通狭窄的观礼台。看台与舞台间还有供乐团演奏的半圆形空间——典型的罗马式建筑。<br></div> 市政厅(Town Hall of Ephesus, Prytaneion):有一个名为普律提亚尼翁(Prytaneion)的建筑。在古希腊,这种建筑是地方政府的所在地,相当于现代的城市厅。普里塔涅翁市政厅在城市的圣区,这里举行宗教仪式、官方接待和宴会。目前能看到建筑前面八根柱子中的两根。这些柱子通向一个四周环绕着柱廊的庭院。那里燃烧着城市的神圣永恒之火,用来纪念处女神赫斯提亚(Hestia),她是炉灶和家庭的守护神。<br> 波利奥喷泉(The Fountain of Pollio)位于州集会广场的南面,与音乐厅隔街相望。这座喷泉由C. S.波利奥及其家族于公元97年建造。纪念著名引水渠的建造者波利奥,正是他修建了将水源输送到全城各处喷泉的著名引水渠。建筑正对多米提安神庙,其高耸的拱门引人注目。<br> 多米提安神庙(Temple of Domitian),位于多米提安街南端,这是以弗所已知的第一座献给皇帝的建筑。它建在一个高而宽的平台上,面积为50x100米,建在拱形地基上。平台的北侧似乎有两层高,可以通过楼梯到达。这些楼梯至今仍可见。<br><div><br></div><div>建于公元1世纪。最初认为这座神庙是献给罗马皇帝多米提安的,他是第一位允许以弗所人建造此类纪念罗马人的纪念碑的皇帝。最近的证据表明,这座神庙实际上是为提图斯皇帝而建。</div> 库雷特斯街(Curetes Street)是以弗所的三条主要街道之一,位于赫拉克勒斯门和塞尔苏斯图书馆之间。这条街道是一条古老的仪式大道,是一条重要的神圣路线,通向阿尔忒弥斯神庙。<div><br></div><div>库雷特斯街(Curetes Street)上曾有许多喷泉、纪念碑和雕像。山坡上还有房屋,这些房屋曾是埃弗所最富有的人的住所。这些房屋下面有柱廊画廊和铺有马赛克瓷砖的人行道。房屋的屋顶曾被用来为购物者遮阳避雨。</div> 赫拉克勒斯门(Gate of Hercules),从这里进入古城的库里特斯(Curetes)大街,这是以弗所最大的、一直延伸到塞尔苏斯图书馆之间的一条街。斑驳的大理石街道两侧随处可见残存的大理石柱廊,让人宛如一步步走进古罗马的时光隧道。<br>海克力斯之門就在以弗所古城的主幹道上(Curetes Street),以大力士海克力斯當門柱,磐石永固的寓意不言可知。雕像栩栩如生,衣服上的皺褶如布料一般輕柔,很漂亮的石雕藝術。<div><br></div><div>这条街的外观保持了4世纪的样子。<br></div> 庫里特斯街左邊有一塊“蛇杖”石碑,是古城醫院和醫療救治的標志。蛇杖碑的地址顯示了兩千年前,人們就在那裏建立了醫院,以弗所的“蛇杖碑“就是當時醫院的標志。 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選定“蛇杖”作爲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徽。這是由一條蛇盤繞權杖並加上聯合國標志組成的會徽。另外,世界通用的急救服務標志——藍色生命之星也是以代表醫學的蛇杖為中心。<br> 女神石雕(Nike),庫里特斯街右邊有一塊勝利女神石雕,長著羽毛翅膀,長裙飄逸,體態輕盈,動感十足。這位女神名為Nike,是希臘泰坦巨神和海洋女神的女兒。她一手拿著標志勝利的桂冠和和平橄欖枝,另一手掀動羽毛飛翔,是力量、速度與勝利的代表。著名的體育用品耐克(Nike)品牌也來之這座神像的啓示。<br> 库雷特斯街是以弗所的主要街道之一,人行道上的马赛克展示了精湛的工艺,这是属于公元5至6世纪的行人区域,这些马赛克位于台房屋前。 梅米乌斯纪念碑(Monument of Memnius)坐落于图密善广场北侧,由独裁者苏拉的孙子梅米乌斯于公元1世纪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建造。这座建筑共有四面立面,公元4世纪时,在西北立面上建有一座方形喷泉。<br><div><br></div><div>梅米努斯是以弗所知名的建筑师,也是罗马皇帝Sulla(公元前86年)的孙子,建立此碑,意在保护该城的罗马子民。</div> 如今人们仍能在石块上看到梅米努斯父亲与祖父的雕像。 图拉真喷泉 (Trajan Fountain):是以弗所古城遗址内最美丽的古迹之一,三角形的顶非常容易辨认。它建于公元2世纪,为了供奉古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图拉真。它结构精巧,建筑高约12米,长20米,宽10米,周围被石柱和塑像包围,建筑前方的喷泉池遗迹造型仍可辨识,这座废墟尽管只剩下残破的拱门和石柱,但是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千万年前古文明的辉煌灿烂。<br> <div>哈德良神庙(Temple of Hadrian)是库雷特斯街保存最完好、最美丽的建筑之一,它建于公元138年之前,献给哈德良皇帝。神殿为科林斯式建筑,呈长方形。它由大理石制成,前后共8根柱子。柱子高 17 米,装饰着复杂的雕刻。</div> <div>第一拱门的细图。神庙的正面有四根科林斯柱支撑一个弯曲的拱门,中央是命运女神提喀,装饰着第一座拱门。海员和商人尤其信奉命运女神提喀,以祈求保佑他们漫长的旅行。</div> 美杜莎被雕刻在第二座拱门(右上,右下)上吓阻邪灵,头戴茛苕叶装饰。两侧有描绘以弗所城建立故事的浮雕:安德罗克洛斯射杀野猪、狄俄尼索斯在仪式游行中以及亚马逊人。第四块浮雕描绘了两个男性人物,其中一个为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一个女性人物,安德罗克洛斯,赫拉克勒斯,西奥多修的妻子和儿子以及女神雅典娜。 圣女浴场(Scholastica Baths)科洛西卡浴场建于公元一世纪,后在四世纪由一位名叫科洛西卡的富有的基督教女士修复。在东门左侧,你可以看到她的无头雕像。<br> 以弗所的罗马厕所(Latrinas)最早建于公元1世纪,后来成为 圣女浴场(Scholastica)的一部分。它们是供无法在家中负担厕所的贫困市民使用的公共厕所,并且需要支付入场费。<div><br></div><div>以弗所的公共厕所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先进和文明的结构。建筑物建在一个有不间断水流的渠道上方。座位是大理石长凳,底部切有孔洞。它们沿着房间的三面排列成三排。共有四十八个厕所,每个厕所之间由雕刻的隔板分隔,这些隔板还用作扶手。座位本身被柱子包围,柱子支撑着屋顶。<br></div> 塞尔苏斯图书馆(The Celsus Library)建于1800年前,图书馆所在的位置是古罗马帝国小亚细亚省省长尤利乌斯·塞尔苏斯(Julius Celsus)的陵墓。他的儿子安奎拉(Aquila)为了纪念父亲,于公元135年前后在父亲的陵墓上修建了这座华美的图书馆,并以父亲的名字来命名。塞尔苏斯图书馆,曾是存放超过12,000卷手稿的宝库。<div><br></div><div>两层楼的立面装饰华丽,有16根柱子成对排列。立面中央的柱子比其他柱子短,这是视觉错觉,给人一种更大的感觉。一个有9级台阶的楼梯通向图书馆的立面。</div><div><br></div><div>立面上的四个女性雕像也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代表抽象概念,在雕像下方有希腊铭文描述了她们的性格。<br></div> <div>四个女性的雕像,她们分别是:Sophia ( 索菲亚 -- 智慧,上 ),Arete( 阿里特 ---- 美德,下 )。</div> Ennoia ( 恩诺亚 ---- 洞察力,上 )和 Episteme( 埃皮斯特米 ---- 知识,下 )。<div><br></div><div>雕像在奥地利考古研究所的帮助下进行了修复,1910年,这些雕像的原件被送往维也纳的以弗所博物馆。</div> 奥古斯都门(The gate of Augustus)位于塞尔苏斯图书馆的右侧,建于公元前40年。据说是两位获得自由的奴隶马泽乌斯(Mazus)和米特拉达(Mithridates)为感谢奥古斯都(Augustus)皇帝而建的,门上雕刻着献给奥古斯都皇帝的颂辞,入口的壁龛上镶嵌着青铜拉丁铭文仍很清晰。 离开塞尔苏斯图书馆,走出奥古斯都大门,穿行在大理石街的途中便是以弗所的当年的 “ 贸易中心 ”了( Commercial Agora )。<div><br></div><div>作为以弗所最重要的贸易中心,阿戈拉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期,但遗址可追溯到卡拉卡拉统治时期(公元211-217年)。它呈方形,每边110米,四周完全由柱子环绕。<br></div> 面对贸易中心的就是以弗所的一个重要的遗址 ---- 以弗所大剧院( Ephesus Theatre )了。<div><br><div>露天大剧院主要用来演出戏剧。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是罗马剧院的建筑,深刻而且又深远的影响了现代建筑。</div><div><br></div><div>依山而建的弧形回音壁结构,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加上在一些特定传音道具,在上面座位的人也能听清下面人的声音。石灰岩座位的排列方式刚好过滤掉了低频杂音(例如观众的嘈杂声),放大了高频的演员声音,从而达成了奇异的音响效果。古罗马时期的诗歌艺术异常繁荣,君主热衷音乐,很多罗马皇帝都成为了音乐的保护人。<br></div></div><div><br></div><div>这座半圆形的建筑,直径154米,高38米,有66层,能容纳25,000观众。</div> 大片遗址空地上,挺立着一根圆柱,这就是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Temple of Artemis)。<div><br></div><div>阿尔忒弥斯神庙是希腊神话阿尔忒弥斯女神的神庙。她是主司狩猎与大自然、生育与新生儿的女神,位列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425尺,宽230尺,有126根高60尺大理石柱。据称建筑时间前后长达120年。公元前356年7月21日,神庙被黑若斯达特斯焚毁。该神庙现在只剩下一根柱子。<br></div><div><br></div><div>以弗所遗址是巨大的,虽然许多古建筑已不完整,部分甚至只剩下几根柱子、残留断璧、散石和孤独长廊,但不难幻想其辉煌时期的画面,面对古城遗址上处处断垣残壁,让你浮想联翩,感叹万分。是啊,世上还有一种残缺的美。</div> <div>离开以弗所遗址,我们来到坐落于土耳其塞尔丘克考古遗址的一个以弗所沉浸式体验博物馆,通过视听交织的神话与现实交响曲,带领游客踏上穿越时空的旅程,让所有参观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座传奇古城的辉煌历史。</div><div><br></div><div>全程有中文解说,感觉非常棒。</div> 参观者依次进入三个放映厅观赏。这段历史通过三个章节娓娓道来,充满音乐韵律的三维声场在展厅内回荡,超大尺寸360度投影营造出生动的空间画面,打造出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在第一展厅游客将了解八千年前德尔斐神谕的预言、雅典王子安德洛克洛斯在小亚细亚建立新城的故事,以及守护女神阿尔忒弥斯在建城中的重要作用。<br> 第二展厅开启一段穿越至鼎盛时期的古城历史之旅。从高耸入云的海平面俯瞰,他们来到熙熙攘攘的田园大道,在大理石铺就的街道上邂逅克利奥帕特拉与马克·安东尼。阶梯式建筑群的壮丽令人心驰神往,古罗马竞技场中回荡的史诗对决声仿佛在诉说罗马帝国的辉煌。<br> 第三间视频专门呈现城市守护女神 ---- 阿尔忒弥斯的风采。这里通过光影交错的沉浸式体验,搭配真人大小的阿尔忒弥斯雕像与巨型屏风。 情趣之人总能不经意地发现身边独特的美(小罗上传)。 真是穿梭时光,一下子又回到现实生活,回邮轮了。<div><br></div><div>库萨达斯邮轮码头很是热闹,一个巨大的牌楼欢迎你回船。</div> 邮轮码头停靠了两首巨轮。正午的12点半,我们行走在“ 一线天 ”。 和我们幻想曲号并肩停靠在码头的是: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的“ 海洋奥德赛号(Odyssey of the Seas)”,总吨位 16.9 万吨,2021年12月18日首航,网上口碑有 5.0 的满分。 回到八楼房间里挥手致意的他们在 MSC 面前显得如此渺小。<div><br></div><div>邮轮下午3点启航,驶向还有347海里的伊斯坦布尔。</div> 邮轮爱好者的乐趣。 邮轮晚餐时分。<div><br></div><div>新英格兰蛤蛎浓汤( 上 ),香脆炸海白鱼。<div><br></div><div>汤很好喝,鱼炸得恰到好处。</div></div> 烤大西洋黄花鱼配大虾( 上 ),脆皮猪排配帕玛森奶酪和香草。<div><br></div><div>尽管菜单上的菜名有点花花草草,不过这些“老邮轮”早已熟能生巧,点菜一般十九八不离,命中率很高。</div> 今晚幻想曲号在各个中心甲板、邮轮中厅和酒吧举行以“ 白色 ”为主题的盛大 Party 。大多数游客身着白色服装,为热闹非凡的 Party 增添了不少乐趣和光彩。 邮轮上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船员们纷纷拥入游客之中,一起分享着 Party 的快乐。 “ 白色 ”主题的 Party 很成功,游客们个个喜笑颜开。 歌舞升平,邮轮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驶向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h1><font color="#ed2308"><b>6月12日:伊斯坦布尔( Istanbul,土耳其 )。</b></font></h1> 小罗告知:<div>6月12日 星期四,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br>邮轮预计到港10:00 预计离港23:00<br>邮轮进入马尔马拉海,停靠土耳其最著名的城市伊斯坦布尔(Istanbul)<br>天气预报:19-29度 晴<br>集合时间:10点 到港集合<br>集合地点:6楼老地方<br><br>伊斯坦布尔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一座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把这个城市的东西两部分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把欧洲和亚洲两个大洲连接在一起,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伊斯坦布尔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伊斯坦布尔不仅地理上横跨亚欧两洲,而且还兼收并蓄了欧亚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艺术的精粹,从而成为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交汇点,随之遗留下许多源远流长的名胜古迹。伊斯坦布尔现有的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正是这种文化大交融的体现。<br><br>***在指定地点集合,之后跟随领队下船,前往托普卡普老皇宫*,它是奥斯曼帝国后期建筑的典范,从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到19世纪,将近400年的额时间里土耳其苏丹都在这里治理国政,留下了大量历史记录。<br>接下来您将前往游览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其内部墙面是蓝色和白色瓷砖,还将看到古老竞技场的全景,它是拜占庭公众生活的中心。<br>最后前往参观圣索菲亚大教堂*,欣赏精美的拜占庭镶嵌画,其巨大的穹顶成为了后来伊斯兰世界修建清真寺的模板。根据时间安排自由活动后返回邮轮。<br>(包含旅游车,中文服务,午餐,托普卡普老皇宫、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门票,上岸游览时间合计约8-9小时)<br><br>1: 今日行程用车时间短,老城内行程全部靠步行。建议轻装随身包,穿适合步行、穿脱方便的鞋子,进蓝色清真寺内部需要脱鞋。<br>2: 行程顺序由地接按照各景点出票时间可能会有调整,中午含餐。<br>3: 服装检查:<br>男士: 不可以短裤<br>女士: 需要头巾,不可以短裤、短裙、短袖,不可以紧身裤。<br>4: 下来集合前 检查带好登陆信息表,护照,船卡,帽子,太阳镜,水杯。</div> 6月12日邮轮船报。 今天的邮轮上午10点进入马尔马拉海,停靠土耳其最著名的城市伊斯坦布尔。<div><br></div><div>伊斯坦布尔(Istanbul)原名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现代化城市。<br></div><div><br></div><div>博斯普鲁斯海峡将伊斯坦布尔一分为二:一半在亚洲大陆,一半在欧洲大陆。</div> 邮轮14,15层甲板上的躺椅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往日熙熙攘攘晒太阳的欧洲人似乎整体消失了一般。 伊斯坦布尔邮轮码头非常漂亮而现代化,好像是新落成使用的。 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轨道交通来来往往有点热闹,像个大城市的味道。 与往日不同,今天安排我们先午餐,然后开始我们的游程。<div><br></div><div>这个菜馆经营中国菜和韩国菜,服务员都是土耳其当地人,不知道大厨出于何处,菜肴还算过得去。</div> 今天的游程以步行为主,烈日下有点考验大家的体力。 我们今天的第一个景点: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div><br></div><div>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高达54.8米。并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br><br></div><div>索菲亚大教堂由公元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间都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在公元1204年至1261年成为拉丁帝国的大教堂,1453年5月29日被转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现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div>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圆顶是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元素。圆顶直径为31.7米,从地面算起高度为55.6米。它由位于柱子之间的拱门支撑,这些拱门被称为帆拱,在当时是独特的设计。<div><br></div><div>其下方连绵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阳光在教堂周围弥漫,照射在镀金的马赛克上。这些窗户不仅是光源,也是穹顶出现问题的警报。它们还减轻了穹顶对角撑的压力。<br></div> 从二楼拍摄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厅大殿。<div><br></div><div>主厅墙壁上悬挂的书法圆盘(红框内)由著名书法家卡扎斯克尔穆斯塔法•伊泽特•埃芬迪(1801-1876)在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1839-1861)统治期间,即1847年至1849年间修复时所写。</div><div><br></div><div>这些直径7.5米的书法圆盘上书写着宇宙创造者“真主”(swt)、我们亲爱的先知“穆罕默德”(saw)、他的孙子“哈桑”和“侯赛因”,以及四位哈里发“阿布•巴克尔”、“奥斯曼”、“欧麦尔”和“阿里”的名字,所有这些名字都用金箔书写。由于椴木轻便且耐用,八块板子均使用了这种木材,它被认为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书法圆盘之一。(红框内)</div><div><br></div><div>礼拜殿(祭坛)两侧的青铜吊灯是卡努尼苏丹苏莱曼(1520-1566)从布达回宫后赠送给清真寺的礼物。</div> 一千多年的巨大大理石板至今圆润而且闪闪发亮,大理石板的铺设并不规则,但显得自然随和,古人的智慧实在让人咋舌。 这扇门被称为“ 帝王之门 ”(Imperial Door),只有皇帝及随从可以进入。此门连接着内门廊和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主空间,这也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大的门。门由橡木制成,配有青铜框架,高大7米。<br><br>帝王之门上是一幅10世纪的马赛克镶嵌画——《全能的耶稣》。镶嵌画中坐在宝座上的耶稣左手握着福音书,上面用希腊文写着:“赐予汝和平,我世界之光”。耶稣左边是圣母玛利亚,右边是大天使,当时的罗马皇帝虔诚的匍匐在耶稣面前。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墙壁上,至今仍保存着少量马赛克镶嵌画,尤以二楼南侧回廊的保存最为完好。这些镶嵌画都是基督教内容,大教堂改为清真寺时被人用石膏将它们盖住,后来考古学家又将石膏剥离掉,它们才露出真容来。<br><br>以下介绍圣索菲亚大教堂里几幅最为著名的马赛克镶嵌画。 科穆宁马赛克与女皇佐伊马赛克同样位于南楼座东侧墙壁,这是一个黄金镶嵌画,是整个圣索菲亚教堂中最华美的黄金镶嵌画,使用纯金马赛克拼贴而成,作于1122年。<div><br></div><div>马赛克上的圣母玛利亚如同其他拜占庭艺一样身穿深蓝色长袍,她把儿童时的耶稣抱在膝上,耶稣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执卷轴。约翰二世站在圣母右侧,身穿镶有贵石的服装,他呈上钱包,表示皇室对教堂的奉献。女皇伊林娜站在圣母左侧,她身穿礼服呈上卷宗。邻近的一条壁柱描绘着他们的长子亚历克修斯·科穆宁,他忧伤的脸容反映他在1122年死于结核。</div><div><br></div><div>从这幅马赛克可以看得到它与女皇佐伊马赛克的分别。科穆宁马赛克上的人物面容更为逼真,不再使用理想化表述。马赛克上的伊林娜女皇有着一头编成辫子的金发,显示她的匈牙利血统,而约翰二世的面目威严。</div> 《 女皇佐伊 》马赛克画,作于11世纪。<div><br></div><div>马赛克上的基督神像身穿深蓝色长袍(拜占庭艺术的习惯),他坐在金色背景的中央位置,以右手祝颂的同时,左手拿着圣经,在他头项的两侧分别写有“ IC ”及“ XC ”,意指“ 耶稣基督 ”(Iēsous Khristos)。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九世和佐伊女皇分别在耶稣的左右侧。君士坦丁九世呈上钱包,象征着他在教堂的奉献;佐伊女皇手持卷轴,象征着她作出的奉献。君士坦丁九世头上的文字写道:“ 君士坦丁,上帝基督虔诚的皇帝、罗马帝王、蒙那马裘斯 ”。佐伊女皇头上的文字写道:“ 佐伊,非常虔诚的奥斯古塔 ”。</div> 三圣像马赛克画(耶稣、圣母玛利亚、圣徒约翰):可能出自1261年,它被用来表示结束了57年罗马天主教的统治,回归正教信仰。这是第三幅位于上层帝王楼座的马赛克。<div><br></div><div>三圣像马赛克画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调而被广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精良的马赛克画。该马赛克画的风格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意大利画家近似,画中圣母玛利亚及圣约翰的面部轮廓只露出四分之三,他们祈求基督神像能在最后的审判怜悯人类。</div><div><br></div><div>马赛克画下半部已严重败坏,大概是因为邻近窗户,受到雨水冲刷。该画被视为拜占庭图画艺术复兴的起始,因人物面目柔和、神情和善及其格调而被广认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最精良的马赛克画。</div> 西南大门的马赛克壁画位于西南大门的鼓室,来自944年,它在1849年福萨蒂负责复修工作时被发现。<div><br></div><div>马赛克上的圣母坐在没有椅背的宝座上,双脚安放在以珍贵小石修饰的台座上,儿童时代的耶稣在她的膝上,他的左手拿着卷轴,给予祝福。站在圣母左方的是身穿礼服的君士坦丁一世,他把城市的模型送给圣母,在他身边的文字提到:“圣人及伟大的皇帝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一世则站在圣母右方,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模型呈给圣母。圣母头项两侧的圆雕刻有花押字“MP”和“ΘY”,那是“Mētēr”及“Theou”的缩写,意指“上帝的母亲”。</div> 大理石门(Marble Door)。<div><br></div><div>南侧画廊是宗主教官员举行宗教会议的地方,与西侧画廊由一扇大理石门隔开。据说大理石门的一侧代表天堂,另一侧代表地狱。由于圣索菲亚大教堂曾是帝国教堂,因此它也被用作国家决定宗教事务的场所。在1166年,皇帝曼努埃尔·科穆宁统治期间,这里还召开了大公会议。会议上的决议被刻在大理石板上,并挂在外 narthex 的墙上。今天,外 narthex 中的面板是原件的复制品。<br></div>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引人好奇的题材之一就是有关威尼斯公爵恩里科·丹多洛之墓(Tomb of Venetian Duke Enrico Dandolo)。<div><br></div><div>1204年,恩里科·丹多洛率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占领了这座城市,他在占领的第一年死于伊斯坦布尔,并被安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然而,当拜占庭人再次占领这座城市时,他们将他的遗骨丢弃,后来奥斯曼帝国人在寻找贵重物品的希望下洗劫了他的坟墓。今天,在上南廊的一个石棺盖上刻有他的名字。</div> 看到了苏丹马哈茂德一世在1740年下令加建的一个洗礼用的喷泉。<br>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出口。 告别圣索菲亚大教堂,来一张集体照。 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出来,步行穿过苏丹艾哈迈德广场,去到蓝色清真寺。<div><br></div><div>苏丹艾哈迈德广场(Sultanahmet Square)也被称为赛马场,周围环绕着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博物馆、德国喷泉和土耳其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旅游区之一。<br></div> 德国喷泉(German Fountain)。<div><br></div><div>德国喷泉正对着奥斯曼帝国苏丹阿赫迈德一世的陵墓,是为了纪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访问而建造的。它在德国制造,并分件运送到伊斯坦布尔,在其目前的位置组装起来。<br></div><div><br></div><div>这座喷泉呈亭子状。新拜占庭风格的八角形圆顶由八根大理石柱支撑。圆顶覆盖着铜,内部装饰有金色马赛克。</div> 蓝色清真寺(Blue Mosque)正式名称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是伊斯坦布尔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奥斯曼帝国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位于伊斯坦布尔历史半岛的心脏地带,与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隔街相望。<div><br>蓝色清真寺始建于1609年,由奥斯曼帝国苏丹艾哈迈德一世(Sultan Ahmed I)下令建造,并于1616年完工。</div><div><br></div><div>蓝色清真寺大圆顶直径达27.5米,另有4个较小圆顶,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高43米,风格的圆顶建筑,周围有六根宣礼塔,象征伊斯兰教六大信仰,蓝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br></div><div><br></div><div>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外观造型独特,400年间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br></div> 当你第一次接近蓝色清真寺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于地面的宣礼塔,宣礼塔用于播放穆斯林的祈祷召唤。<div><br></div><div>大多数清真寺只有一座宣礼塔,蓝色清真寺是第一座拥有六座宣礼塔的奥斯曼帝国皇家清真寺。四座宣礼塔位于四个角落,另外两座则位于庭院的东西两侧。</div> 米哈拉布是一个嵌在墙上的壁龛,指示着麦加的方向,它由精雕细琢的大理石制成,是清真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div><br></div><div>紧邻米哈拉布的是敏巴尔,这是一个伊玛目在星期五祈祷和其他特殊场合发表讲道的高台。这两个元素都精美制作,对清真寺的宗教功能至关重要。<br></div> 清真寺内部相当明亮。这主要是因为建筑物内有许多窗户。总共大约有260扇精美的彩色玻璃窗,让自然光倾泻而入。<br> 蓝色清真寺的墙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种土耳其瓷器名镇伊兹尼克烧制的、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以白色为底的蓝彩釉贴瓷。这座建筑中共有23,000片瓷砖。这些瓷片的蓝色使得整个清真寺内似乎都充满了蓝色,所以人们称为蓝色清真寺。<br> 几个精美的吊灯和灯具提供了额外的照明。吊灯是祈祷室中央的主要特色。<br> 清真寺的庭院也是亮点之一,庭院中央有一个装饰有花卉图案的大型礼拜净身喷泉,信徒们在祈祷前进行仪式性清洗。庭院的建筑风格与内部的宏伟相呼应,有拱形柱廊和复杂的瓷砖装饰。 托普卡帕宫(Topkapı Palace)是位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一座皇宫,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宫是昔日举行国家仪式及皇室娱乐的场所。 <div><br></div><div>第一庭院(the First Courtyard)作为宫殿的外院或公园,是所有庭院中最大的一个。通往大海的陡峭山坡在拜占庭统治时期已经进行了梯田化,第一庭院的一些历史建筑已不复存在。</div><div><br></div><div>这是帝王之门(Imperial Gate),经由帝王之门进入皇宫,故帝王之门又称作苏丹之门,位于皇宫的南面。帝王之门于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纪又以大理石覆盖其表面。这巨大的石门突出了它的防御角色。中间的拱门是高大呈圆顶的通道。<br></div> 顶部刻有金箔的奥斯曼文字,经文下方是奥斯曼家族的族徽。 萨勒塔努尔门(Gate of Salutation)托普卡帕宫第二庭院的入口。又称中门,通向宫殿和第二庭院,这个有雉堞的门有两个大型尖顶八角形塔楼。<br><div><br></div><div>穿过中门便是第二庭院(The Second Courtyard ),或称迪万广场 (Divan Meydanı)。该庭院大约于1465 年,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建成。它最终的面貌则是在1525 年至1529 年间,苏莱曼一世统治时期形成。庭院四周环绕着前宫医院、面包房、近卫军营房、马厩、皇宫后宫以及北侧的迪万和南侧的厨房。 </div><div><br></div><div>中门有一个检票口就设在门洞里,这个门洞较长,是石块垒成的,顶上有石刻装饰。<br></div> 幸福之门(Gate of Felicity)是通向托普卡帕宫第三庭院的入口。<div><br></div><div>进入幸福之门的时候,碰巧看见两个身着古代制服的卫兵,步伐一致雄赳赳的走出来。</div> 第三庭院(the Third Courtyard)也就是最里面的庭院,这里曾是苏丹的私人住所和内宫学校。只有苏丹、他的家人、仆人以及偶尔获准的访客才能进入。 第四庭院(The Fourth Courtyard)常被称为御用庭院或苏丹庭院,在奥斯曼历史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作为宫殿群的最后一座庭院,它充当了苏丹公共生活与私人领地之间的桥梁。第四庭院是苏丹及其家人在托普卡帕宫最深处的私人宫殿,包含一些亭楼、宫殿、花园等。<div><br></div><div>在观海亭眺望,海岸边隐约可见古城墙和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亚大陆桥,风景绝美。</div> 我们走出托普卡帕宫(Topkapı Palace),几个拐弯就来到了伊斯坦布尔的肯尼迪大街(Kennedy Caddesi)。<div><br></div><div>肯尼迪大街也称海滨路,是伊斯坦布尔的一条长13公里(8.08英里)的海滨大道。沿着伊斯坦布尔欧洲一侧的南部海岸延伸,与马尔马拉海平行。肯尼迪大道见证了伊斯坦布尔丰富的历史,从拜占庭时期的古老海岸小径演变为连接城市各部分的繁忙现代大道。<br></div><div><br></div><div>马尔马拉海面异常平静,海天一片清澈的蓝色,风景素雅优美。</div> 远处白色的灯塔是:阿赫尔卡皮灯塔(Ahırkapı Feneri ),一座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入口的历史性海上航标。这座灯塔由苏丹阿卜杜勒梅吉德一世于1857年委托建造,作为船只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繁忙水域航行的重要指引。<br><br>这座白色的圆柱形石塔高26米,灯光可见距离达16海里,每5秒闪烁一次。 伊斯坦布尔的地陪导游在邮轮码头和我们友好告别。一个普通话说得比我们中国人好得多了去的土耳其小伙。还有一个让人掉下巴的履历:杭州高中,南京大学(中国 8年),东京硕士加工作(日本 10年),“ 哇,哇 ”! 今天七个半小时的游荡后终于回邮轮了,这帮久经考验的老邮轮一个个真是不错!<div><br></div><div>伊斯坦布尔的邮轮大厅宽敞明亮,感觉爽歪歪。</div> 今天在伊斯坦布尔回邮轮:护照原件、船卡,再外加一张临时入境卡,有点夸张吧。 金黄玉米煎饼烤辣椒三巴酱(上),鱿鱼和墨鱼沙拉甜椒蒜泥蛋黄酱和蒜香面包丁(下)。 牛至柠檬腌鸡腿,配黑橄榄和希腊橄榄油烤制,抓饭(上),那不勒斯风味炖肉丸,配番茄酱、大蒜和香草,土豆泥和炖肉菊苣(下)。<div><br></div><div>菜谱和实物,好像基本能对上。</div> 在房间阳台上惊叹邮轮码头边上的热闹场景,晚上八点半,亚洲人?欧洲人?应该是土耳其人! 幻想曲号离开伊斯坦布尔码头了。眺望远处,是雄壮的博斯普鲁斯大桥。<div><br></div><div>博斯普鲁斯大桥(Boğaziçi Köprüsü)建于1968年,该桥又名欧亚大桥,修筑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处,大桥总长 1510 米,桥身高出海面 64 米,任何远洋巨轮均可自由航行,是世界第六大吊桥。</div><div><br></div><div>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连接欧亚两大洲。</div><div><br></div><div>华灯初上,海天一片纯净的蓝色,十分美好的一天。</div> <h1><font color="#ed2308"><b>6月13日:海上航行日 (Sea Day)。</b></font></h1> 航海日。一早六点到14层的自助餐厅,还没有开始营业。咋一看,满满皆是中国元素的装饰,有点古色古香。 餐厅中央个有几个类似吧台的长餐桌,每天这里比较热闹,人满为患。 自助餐厅的每一个食品区域都有一个指示标记。这里是“ Beverage Station ”(红框内),泛指“ 饮料 ”,此区域提供咖啡、果汁、茶叶、热/冰开水以及牛奶等等。 因为是航海日,清晨餐厅的客人相对不多,居然有兴趣把14层的自助餐厅逛了个遍,把看到的食品区域指示牌都拍了下来,并坐了个汇总。呵呵,好像有点无聊。<div><br></div><div>餐厅食品区域分有:甜品、水果、蔬菜、烧烤、色拉、意面、地中海鱼类和汤等等等等。</div> 今天五楼的中厅有点特别,一看好像是举行婚礼的场面布置,果然还真是。<div><br></div><div>真是非常荣幸!乘坐邮轮多年,第一次经历游客在邮轮中厅举行婚礼的喜事。</div> 11点,婚礼开始,游客们纷纷鼓掌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今天是幻想曲号的最后一个航海日,船方为大家组织了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日 ----“ 地中海日 ”。<div><br></div><div>中午在自助餐厅为游客献上了精美的甜品蛋糕盛宴,各种蛋糕五彩缤纷,琳琅满目。</div> 巨大的巧克力蛋糕上表上了热烈的祝福言语,真是锦上添花。 甜食吃出了艺术品的味道。 邮轮的健身房里依旧大汗淋漓。 水疗 SPA 中心装饰得十分淡雅,色调暖暖。<div><br></div><div>健身房和 SPA 都在14层的船头。</div> “ 地中海日 ”的晚宴给人一个惊喜,餐桌上的白色餐巾被折成一支支白色的蜡烛形状,温馨点亮了游客们的喜悦。 餐厅工作人员一个个飘逸而出,人们挥动着餐巾,气氛开始热闹起来。 幻想曲号的餐厨总监和大厨们纷纷亮相,接受游客们的致敬和美好祝愿。 在有节奏的氛围下,“ 地中海日 ”的气氛在 6 楼餐厅满满爆棚。 晚餐的气氛很美好,外加鱿鱼圈和鲜嫩的牛肉,又一次的津津有味。 晚上九点了,地中海的夕阳开始给天边涂上一抹晚霞。<div><br></div><div>落日总是把最后的温柔留给天际 。</div> 五楼中厅的“ 地中海日 ”的热烈气氛到达高潮,唱起来,舞动起来,吉他手开始疯狂了!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到希腊的科孚有729海里,现在晚上的九点,小红圈告知我们航程已经过半。 邮轮大剧场欢乐的歌舞晚会已近尾声,歌手们唱起了《告别时刻》( Time to Say Goodbye )。<div><br></div><div>这是一首由安德烈·波切利与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的著名歌曲。它常与告别联系在一起。今天的“ 地中海日 ”舞台上唱起这首歌曲更显友情满满。优美的旋律中邮轮各个部门的员工代表走上舞台与大家深情告别,很温馨,很感人,让人涌起一阵依依不舍的感动。</div> 晚会结束,MSC Fantasia( 幻想曲号 ) 的情义缘分永存! <h1><font color="#ed2308"><b>本美篇结束,THE END. 待续。</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