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济南的初遇,是铅灰色云层低垂的午后。稍作整顿,我们便直奔传说中充满故事的大明湖。穿过马路,踏入湖区,一幅宁静而秀美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湖面广阔,湖水碧绿,虽无阳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却<span style="font-size:18px;">呈现出一种沉静的灰绿,多</span>了一份朦胧的诗意。岸边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轻舞,<span style="font-size:18px;">涟漪荡开又收拢,揉碎了倒影里灰蒙蒙的亭台楼阁,湖面浮动着薄纱般的水雾,整个天地宛如一幅洇了水痕的水墨长卷,远处的现代化高楼仿</span>佛在与湖水窃窃私语。沿着湖边漫步,微风拂面,带着丝丝凉意,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逛完大明湖,天色渐暗,我们来到了朋友推荐的曲水街第五号院子。这里古色古香,充满了济南的烟火气息。一条小溪绕街而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我们品尝了正宗的鲁菜,甜沫味道醇厚,每一口都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来到超然楼前。此时的超然楼,在灯光的映衬下,宛如一座梦幻的宫殿,熠熠生辉。超然楼前,人头攒动,大家都在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倒数1、2、3,当灯光全部亮起的瞬间,整个超然楼被点亮,美轮美奂,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叹和欢呼声。我赶紧按下快门,记录下这美丽的瞬间。这一刻,超然楼的灯光与夜色中的各种闪光灯融为一体,成为了济南最美的夜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蟳埔的簪花,跨越时空,来到泉城。</p> <p class="ql-block">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阳光明媚,精神饱满地前往著名的趵突泉。走进趵突泉公园,首先看到的是老舍纪念馆,也是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期间的故居。馆内展示了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以及他对济南文化的贡献。老舍纪念馆,小院幽静,石榴树枝叶婆娑,火红的石榴花点缀其间,格外耀眼。展厅内泛黄的书页与旧照静卧,先生手书的《济南的冬天》字迹清朗温润:“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字字浸润着他对这座城的温厚情意。</p><p class="ql-block"> 李清照的漱玉池词碑默立,字迹温润,仿佛被千年泉韵反复摩挲过。漱玉池边仿佛看到了当年梳妆打扮的倩影。泉水不仅流淌在街巷,原来也早已沁入文脉。</p><p class="ql-block"> 一路想着,不觉来到了趵突泉边,三股清泉喷涌而出,水花四溅,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泉水清澈见底,游鱼戏虾在水中欢快地穿梭,自由自在,游人如织,都想在最好的机位留下美好瞬间。烈日当空,我站在泉边,也没感受到泉水带来的清凉。</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边的丰臀美背。</p> <p class="ql-block"> 离开趵突泉,我们来到了黑虎泉。这里的泉水从三个石雕虎头中喷涌而出,气势磅礴,犹如猛虎咆哮。</p> <p class="ql-block"> 沿着护城河漫步,我们来到了解放阁。这座为纪念济南战役胜利而建的楼阁,庄严肃穆,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蓝天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展现了今天的美好生活。远处的高楼大厦与近处的护城河、黑虎泉相互映衬,展现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来到了宽厚里。这里热闹非凡,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各种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店让人目不暇接。由于天热体乏,竟然没有勾起我的食欲。</p> <p class="ql-block">晴天的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了孔庙。这座古老的建筑,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宽厚里浓烈的市井烟火,仿佛被文庙朱门高墙滤去,只余下一种沉淀了时光的、近乎凝滞的静穆,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古柏森森,石碑静默,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大成殿、棂星门,走过泮池,参拜了万世之师孔子,留下美好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即将结束一天丰富的泉城游览,朋友突然察觉我们去曲阜的火车时间搞错了,是五点半,而不是六点半。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我们飞奔回酒店取行李,一路心惊肉跳赶往火车站,跳上了前往曲阜的列车。回望窗外,泉城在夕阳下渐渐淡去,我们将奔赴另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此次曲阜游学,我是以儒学研习社家属的身份跟随的,以打酱油的心态参与,却获得意想不到收获。</p><p class="ql-block">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队伍,队员以儒学研习社学员为主,外带家属,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6岁,最主要的是有著名学者,深圳国学研究院院长,国学博士生导师景教授的带领,使得我们此行精彩纷呈,具象化的展现了儒家思想文化。教授儒雅的学风,内敛的个性,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态度,俨然一个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让我陡升敬意。同行的几个组织负责人,尽职尽责,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学习。孔子“仁、义、礼、智、信”的思想 ,在整个行程中得以体现。</p> <p class="ql-block"> 初至尼山书院,古朴清幽的氛围扑面而来。漫步其间,听着风吹过柏树的沙沙声,仿佛能看见当年孔子在此讲学授徒的场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不自觉地静下心来,感受先哲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登上观川亭,仿佛看到孔子当年在此观川感叹。他以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人应该争朝夺夕,像江河那样不舍昼夜的努力。此亭始建于金代,说明古人对孔子思想的尊崇。</p> <p class="ql-block"> 尼山圣源书院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学术教育机构,由海内外学界知名学者和社会贤达发起创立,以弘扬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人类文明进步为旨归,弘道明德、博学笃行为院训。是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实验基地,我们有幸参观了校园,并在书院用餐,觉得饭菜都充满了书香气。</p> <p class="ql-block">尼山圣境是位于曲阜市的儒文化主题景区,核心景点包括72米高的孔子像、大学堂、金声玉振广场等,融合自然景观与儒家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 孔子像矗立于宫像区高地,象征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是景区的精神地标。孔子像像以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为参考,采用大写意手法,青铜铸造。雕塑建筑造型紧紧围绕“见素抱朴”的宗旨,底座整体将孔庙“九进院落”的建筑制式引入其中,大小九组台阶缓步递增,在景观轴线上起到聚焦雕塑气场的作用。孔子的高大塑像在阳光下闪亮,好像儒家思想照耀着华夏名族的子孙。</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更加震撼我的是大学堂。</span>学堂依山而建,造型典雅,殿宇宏阔,气势磅礴,金碧辉煌,却又不失书香气息,中华文化凸显,雕塑栩栩如生,灯光烘托出氛围感,极具艺术价值,不逊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共9层高,主要包含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有序的、仪式化的文化空间。大学堂汇集了书法、彩绘、金银错、瓷版画、漆画以及铸造、木雕、生漆脱胎、泥塑等中国古代经典的艺术形式,用建筑的和艺术的语言讲述着中国人的审美选择与精神追求,展现儒家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七十二贤廊空间东西长105米,南北宽17.5米,高16米,是大学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之一。其中有孔子《杏坛讲学》的油画,油画题材选自孔子杏坛讲学的典故。左右两侧,陈列30组泥塑群雕,主要从《论语》《史记》《左传》等古典典籍中,选取孔子及其弟子的典型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其中,是视觉和思想的撞击</span></p> <p class="ql-block">仁义礼智信五厅中仁厅是最大的厅,可同时容纳约1500人进行学习、庆典和会议活动,所以仁厅也被称为课堂、礼堂、殿堂,展现仁爱文化内涵。信厅主墙面漆画以印章为构图进行设计,以丰富展品传达诚信的价值。智厅以黑色为主色调,铜雕主题为孔子问道于老子;义厅主调为白色,采用江西景德镇瓷板画艺术形式,将赵氏孤儿、将相和、桃园结义的故事呈现出来;礼厅大红为主色调,文化主题为尼山礼乐图,即启蒙礼、拜师礼、冠礼、婚礼、乡饮酒礼,凸显礼仪文化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体验课堂,在学堂里用毛笔字书写《论语》,仿佛在听圣贤讲道,字句如清泉洗濯心尘。</p> <p class="ql-block">《金声玉振》是一台以中国礼乐文化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剧目,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为立意方向,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科技艺术手段相结合。全场演出参考孔子自述的人生历程,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阶段所涉及的重要仪式为主轴线,展现一个普通人在圣贤的影响下,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生、启蒙、上学、成人、成家、习礼修德、出仕造福百姓、年老衣锦还乡,最后寿终正寝,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span>的过程,深度感受礼仪贯穿人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水幕幻彩与烟花齐绽,光流奔涌于夜空,用现代科技穿越时空,让儒家文化激荡至今,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以曲阜孔庙为源起,历经2000余年发展成为集礼乐教化、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为历代儒客学子朝圣之地。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孔庙是儒家崇礼思想最具体的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建筑上说,绝大多数孔庙都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建筑布局大多是中轴分明,左右对称的九进式庭院。</p> <p class="ql-block">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嘉靖年间。“和”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精神追求,儒家在处理国家关系上主张“协和万邦”“亲善友邻”,在处理家庭关系时重视“家和万事兴”,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强调“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在孔子“和而不同”思想浸润和感召下,使得56个民族之间能够和谐共生,相濡以沫,多元并举,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顶,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殿前浮雕龙柱为明清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祭祀沿用佾舞、中和韶乐等古礼,清代祭器如铜簠、铜簋体现“玉振金声,俎豆馨香”的皇家祀典规格。</p> <p class="ql-block">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阳来计时的一种器具。</p> <p class="ql-block">孔府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官邸,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以明清为主。被誉为“天下第一家”,与孔庙、孔林共同构成儒家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相传是清书法家纪昀手书。</p> <p class="ql-block">匾额“生民未有”,由清代雍正帝御笔题写,与康熙“万世师表”、乾隆“与天地参”等匾共同构成清代官方尊孔礼制体系。通过匾额强化皇权与儒家道统的结合,彰显孔子“创世地位”和“至圣先师”的至尊身份。</p> <p class="ql-block">恩赐重光”是明代嘉靖皇帝御赐给曲阜孔府重光门的匾额题词,寓意儒家思想在太平盛世中再度辉煌,兼具表彰孔府重修之功与象征文化复兴的双重含义。重光门,平日关闭,仅在大典、接旨时开启,强化其神圣性。</p> <p class="ql-block">“圣人之门”由明代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题写,其书法风格典雅工丽,与孔府的儒家文化氛围高度契合。门内悬挂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寓意儒家思想承前启后、发扬光大。 </p> <p class="ql-block">孔府内宅门里的这幅彩色壁画,称为“戒贪图”,意在提醒自己、家人并告诫子孙为官应清正廉洁,常怀律己之心,不要贪得无厌。</p> <p class="ql-block">孔府后花园的壁画名为《金光大道》,又名《天无绝人之路》,是一幅具有3D立体效果的壁画。</p><p class="ql-block">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立体效果:壁画通过透视技法呈现3D立体感,被誉为孔府后花园的“奇观”之一。</p><p class="ql-block">创作渊源:据考证,壁画由民国时期画匠马秀文绘制,原为孔令贻指派的任务,后因历史变故未完成。马秀文生前曾整理大量孔府建筑画谱,部分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p><p class="ql-block">文化寓意:画作不仅展示技艺,还隐含儒家“中庸”思想,道路始终居中的设计象征“正道直行”的哲学理念。</p><p class="ql-block">站在壁画前,不禁让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和启迪。它不仅是一幅画,更像是一扇打开心灵的门,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孔子研究院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儒学研究专门机构,副厅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隶属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管理。</p><p class="ql-block">2000年10月,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为孔子研究院题写院名。</p> <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主张用“仁”来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放宽对劳动者的剥削,以稳定统治。由于他的很多主张对稳定统治秩序有利,因此以他的思想为基础改造成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p><p class="ql-block">孔子首开私人办学之风。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提倡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他主张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和做配合起来;他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反对死读书,希望学生学了要用;门下弟子三千,杰出者也有七十二。因此被后人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p> <p class="ql-block"> 初夏朗日,游学曲阜,两日行止,不仅用足履丈量圣迹,更以心灵感受千年儒学,于砖石瓦砾与礼乐烟火间,感知那搏动于华夏血脉中的古道精神。</p><p class="ql-block"> 行于尼山,“观川亭”上感悟时间的流逝,书院静卧山间,立于讲堂之前,似闻昔日圣贤论道之声,字句如清泉洗濯心尘。圣境殿宇宏阔,“高山仰止”,“金声玉振”大典,当编钟磬音庄重响起,骤然领悟:“礼乐”,乃是仁心、大同在人间播下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朝圣于三孔之地,孔庙松柏森然,历代碑碣林立如哲思之林;孔府庭院深深,大家风范,警示后人;孔林万千古木沉默如碑,恰是血脉与道统绵延不绝。孟府则令人想见“浩然之气”的刚健,孟母三迁之教。孔子研究院则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儒学在当代社会中的智慧渗透与价值重生。</p><p class="ql-block"> 此行最深的悸动,是亲见儒学非枯坐书斋的玄理,而是如古树之根深植人间烟火;同行队伍中老少老师的具象践行,亲和友善,体验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研究院内学者们为弘扬儒学所做的努力,无不印证着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得以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步出曲阜多日,翻阅照片仍心潮澎拜,有感动、震撼、温暖、希望……种种美好的情感情素绕心中。这样深度沉浸式的体验,带给内心的触动,是书本、视频、耳听到的知识无法比拟的,佩服几个带孩子游学的妈妈的觉醒意识。见贤思齐,肩上仿佛已负起无形的嘱托,在这浮躁的社会,儒学足以支撑我们平心静气站稳脚跟,更成为照亮前行的明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