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陈忠宽</p> <p class="ql-block">各位来宾及王老的家属朋友;</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纪念和追忆我们尊敬的王老先生去逝三周年。</p><p class="ql-block"> 王老是我们太白乡浪店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一位优秀的人民干部,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太白乡辛勤工作十个春秋,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我们浪店村度过的,在那个“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十分艰朴的岁月里,王老一把旧车子,一身旧制服,一双粗布鞋,踏遍了浪店村的坡坡坎坎,走遍了浪店村的家家户户,尝遍了农家草舍的粗米淡饭。在农户破旧的土窑洞里,在生产队饲养室的土炕上,在兴修梯田的草楞边,在治理沿沟边小渭河的渠道边,留下了王老永远的身影和脚印。他和社员们一起在沟坡修梯田,在沟边建果园,在平地建“双保田”;和农户一起喝大碗稀糁子,吃一锅高梁面搅团,啃玉米面干馍;和群众一起白天劳动,晚上开会,和村干部一起促膝相谈至深夜。他手把手地的向青年传授务农技术,向干部讲授党的农村政策,向群众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他会将党的政策用浅显易懂、朴素幽默的通俗语言灌入群众的心田。他的讲话风趣真挚,含意深刻,针对性强,群众爱听,干部爱记,至今在浪店村流传很广。村中不管任何问题,经王老一讲,矛盾迅速消除,疙瘩立刻解开,家庭成员和眭,干部之间团结,为我们浪店村的发展变化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在王老离开后多年,他的宣传、教诲依旧流传在浪店群众心中,干部群众上县看王老就和农村串门一样从未间断。当得知王老患病后,全村男女老幼无不牵肠挂肚,日夜思念,先后多次派代表去西安医院看望,在家中默默地祈祷王老病情尽快好转。当他去逝的噩耗传来时,浪店全村震惊,老幼悲痛,人们怀念着王老在村部农舍的日日夜夜,怀念着王老的句句忠告,怀念着王老对浪店人民的殷切希望和寄托。</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王老逝世三周年的今天,我们浪店村四任村干部有幸参加今天的纪念会,更加激起了我们对王老深切的怀念和心中无限的思恋,我们将化悲痛为力量,牢记王老生前嘱托,以王老为榜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奋发努力,继续前进,不辜服王老对我们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如今,昔日荒沟秃岭的浪店村坡绿了,水清了,路通了,上百户您当年居住过的窑洞居民搬迁了,王老,您可以放心的走了,今天,我们四任村上书记带着全村二千多名村民看您来了,乡党委政府领导带着全乡二万二千名干部群众的心意来了,王老。您看到了吗?</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一千零九十五个日日夜夜,浪店人民在思念,太白人民在呼唤,王老,您听见了吗?</p><p class="ql-block"> 王老去了,他一生艰辛,走时匆匆,也未来得及向浪店人民告声,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一生用不完的精神财富,他的音容永远留在浪店人民的心中,他的精神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生活和前进,他教会我们如何工作、学习,如何处理农村矛盾,如何做人的思想工作,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工作的座右铭,一代一代传下去。</p><p class="ql-block"> 想见音容空有影,欲闻教诲杳无音。今天,在王老的碑文前,我们八名代表强忍心中的悲痛,代表浪店及太白人民为您献上我们心中的花圈,安息吧,王老。</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浪店全村群众以及二万多太白人民向尊敬的王老亲属表示诚挚的问候,向为组织今天会议而辛勤操作的各届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2004.11.24</p><p class="ql-block">(这是为纪念王老去逝三周年,各届友好人士及王老生前学生代表、四十年前曾任扶风县委退休领导及市县乡政府、政协、民盟、文卫及社团负责人共二百多人、在王老家乡召公村召开的纪念会上的发言)</p> <p class="ql-block"> 王俊哲,扶风县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文化名人,曾任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一生坎坷,在太白乡驻队十年,后调任县文化馆长,县人大副主任,先后两届任陕西省人大代表,二零零一年去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