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往清河坊,先至五柳巷。这里同为历史街区,保存有以前诸多民居,古意盎然。不知“五柳”之名因何而来,但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p> <p class="ql-block">时为上午,雨后初晴,阳光明媚,行人无多,循巷而行,雅兴淡然。走到一处角落,见到一尊陆游的雕像,旁有一石,上书其诗《羸老》。羸弱的老人,心境自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不时遇见白墙黑瓦的江南民居,古代与现代的元素相融,在绿树掩映下显得袅袅婷婷。屡次阅读《项脊轩志》,知道房屋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在支撑着它们的柱梁。</p> <p class="ql-block">寥寥几笔,疏疏勾勒,便有大体出现,配以小桥梅花,再留下大片留白,就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当初,江南就以这种形象入梦,并且促生出无数的遐思遥想。</p> <p class="ql-block">一侧墙壁有画,全与佛教有关,内容各自不同。这是一幅僧人的画像,仿造宋代作品,亦具神韵。僧人面色愁苦,似乎有想不开的问题纠结于心。想起前此看到的一句话:你接纳什么,什么就消失;你反对什么,什么就存在。</p> <p class="ql-block">跨运河而过,便是清河坊。这里曾经是后市前朝的皇城根,一头是吴山脚下八百市肆,一头是凤凰山上宫墙殿宇。查了一下,此地与南宋张俊有关,因其晚年被封为清河郡王,在此建有王府,故名。</p> <p class="ql-block">方回春堂,建于清顺治八年,是一处老字号国医馆。现在仍在营业,有国医馆和国药馆之分。长期以来一直想过一个问题:中西医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又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此处备有消渴解暑的茶水,可喝。室外暑热,内里清凉,尽可一观。方自饮茶,忽闻呢喃之声,恍见飞鸟之影,抬头一看,是几只燕子。这是特意为它们搭建的巢,有点感动。</p> <p class="ql-block">街边小店,均经营各种商品和小吃,街中有座,可以休息。所遇之人,多有汗津津而下。也有这样高出其他的建筑,标有号码,为历史建筑,年代多为民国时期的。</p> <p class="ql-block">胡庆余堂国药院,站地颇大,观其围墙可知。这是胡雪岩于清朝同治年间创建的药铺,是中国最具历史风貌、人文特征、观赏价值的中华老字号,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双国宝单位。我等外行,浏览而已。</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正门了。嵌于墙内,很是富丽。何谓“庆余”?肯定来自《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先辈行善积德能够留给后代福泽。我们信仰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有关胡庆余堂的介绍。以前曾看过电视剧《胡雪岩》,这个人的经历还是知道一些的。古代商人能够做大事的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吕不韦,胡雪岩也不错,不过走的路子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厅堂之中的胡雪岩画像,虽为商人,却是官员的打扮。深味这副对联,还是蛮有点感想的。胸襟要开阔一点,眼界要放大一点,气量要宽宏一点,不要跟思维水平不在一个层面的他人计较。用则舍,不用则藏。</p> <p class="ql-block">不论走到哪里,最为钟情的,还是这些旧日的照片,宛如那些喜欢的古典诗词,记录着曾经的温馨和爱恋。在繁杂中去接触单纯,在喧闹中去聆听安静,然后悠然心会。</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挂有“西泠印社”的幌子,不知何谓。犹记得当年于西湖边寻访西泠印社的经历。我们为什么追求艺术?答案后来才知道;我们为什么不辞辛苦做一些与艺术有关的事情?答案就在行动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河坊的基本面貌,在此前,尤其是宋代,这里拥有过属于它的富贵繁华。大抵“河”者,指运河也;“坊”者,指商业区或市集也。各种元素交织,细节处理用心,有点清雅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此处尚有张小泉剪刀旧址,也算历史建筑,但容颜已改。还有王星记扇子、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店等百年老字号。从喧哗处走过,仍瞩目于这样的洁白和曲折。</p> <p class="ql-block">此所谓“钱塘第一井”,被玻璃门罩住,不得近前。为五代吴越时所造,宋代绍兴年间常有人落水,太尉董德之用石板盖之,明代弘治年间改为五眼。观其形制,啧啧不已。</p> <p class="ql-block">沿巷而行,在高大雄伟的楼下,看到一侧保留至今的旧日墙体,一间房屋,以残破憔悴的面目,赫然在望,与周围之繁盛格格不入,瞬间引发一缕怀旧情绪。</p> <p class="ql-block">旁边是破损的砖墙,同时摆放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种场景只属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仅仅觑上一眼,许多往事纷至沓来,如一股忧伤之泉,汩汩流过。</p> <p class="ql-block">鼓楼,巍然耸立,苔藓斑驳。它应该见证过许多,浓雾锁沧桑的记忆,铭刻在每一个纹路。想起上次来杭时写的一首诗:曾游方外入琅嬛,众仙殷殷道江南;恍惚醒觉烟雨梦,我落红尘八百年。</p> <p class="ql-block">此处有一桥,名为望仙,不知自何而来。一道碧水,似乎静止不动,生怕惊扰沉淀于其中的影子。读过的宋人笔记中的诸多故事忽然显现,最为清晰的,却是一个僧人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辗转至胡雪岩旧居一观,想来这儿也有沧桑之变。斯人已逝,豪宅犹存。刘欢怎么唱的?“无奈何路回星移,无奈何时运他人宰,钟鸣鼎食散一朝,空守昨日财。”</p> <p class="ql-block">墙面张贴的有关此人的事迹,叱咤风云半生,最后的结果是在失意和贫困中抑郁而亡。关于他生平的电视剧结末却颇为诗意:放眼望,天水蓝,你就在天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时间原因,快速看看,典型的江南豪宅,处处都显得富丽堂皇,却又不显俗气。过去这么多年,诚可谓风云激荡,保存如此完好,真是一种奇迹。</p> <p class="ql-block">花瓶沉默,书籍暗淡,琴声不起,斯人仅留下一幅画像,默默地看着来往的游客。《红楼梦》中的深沉感叹蓦然浮现。你是你的心的负累!</p> <p class="ql-block">依稀记得他娶了众多的妾,就在这里纷纷扰扰,勾心斗角,呶呶不休,最终又能如何?都付予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而已。远离那些面目狰狞、整日算计之人。</p> <p class="ql-block">德寿宫遗址,鲜明的,就是一段红墙。记得这里是赵构退位后醉生梦死、恣肆享乐的地方。辛弃疾愤然曰:“曾见粪船,亦插德寿宫旗。”赵构此人可恶!</p> <p class="ql-block">能看看汤汤运河,看看旧日建筑,也算不虚此行。那年也曾独自过江南,见花凋落,问过青丝几丈,最终换得“山水迷离,流花低雾霭。夙愿扁舟寒江钓,风掠须发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