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致敬南京长江二桥筹建团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给了我全力的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于1992年1月开始项目前期筹建。1993年2月10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时任南京市副市长周学柏兼任办公室主任,时任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戴永宁、南京市交通局局长顾德冲兼任副主任,时任南京市交通局总工程师庄一鹏兼任总工程师,市交通局负责二桥筹建办日常工作推进,抽调市交通局工程处处长张德仁任二桥筹建办副主任,二桥筹建办抽调市交通局公路建设处童义和、武焕林、章登精等同志组成技术部,抽调市交通局公路建设处马建新、市交通局综合计划处欧阳萍等组成行政部,抽调市汽车运输公司李秀芳、李杰等组建财务部。1996年7月,为加快推进南京长江二桥筹建工作,二桥筹建办又以南京市公路建设处的名义,招聘录用了同济大学王承江等四名交通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直接充实到二桥筹建一线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29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正局级的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建设指挥部和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方式进行运作,建设指挥部作为二桥建设项目的业主,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组织实施负责二桥建设管理,使项目享受政府所能给予的优惠政策;同时建设指挥部又作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是南京二桥的投资法人主体,具体负责建设资金筹措和融资。至此,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完成了其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组织安排,我和张德仁、欧阳萍等留在市交通局工作。我作为市交通局副局长继续分管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兼任市公路建设处处长,担任宁高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宁马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等职;张德仁回到市交通局任安全技术处处长,2003年退休;欧阳萍回到市交通局综合计划处工作,2024年在市交通局航空处二级调研员岗位上退休。童义和、武焕林、章登精、王承江等十多位同志进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建设指挥部,开始了他们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崭新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南京二桥筹建团队一起工作了300多个日日夜夜,大家迎难而上、共同奋斗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长江天堑变通途的强烈信念,成为凝聚团队的核心纽带;前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复杂的技术论证、严格的审批流程、困难的资本金筹措、大量的政策协调等,团队内部不分部门、不分级别,紧密协作、坦诚沟通,每一次评审、每一次论证、每一次踏勘、每一次协调,体现着团队集体智慧的碰撞与汗水;办公室里深夜的灯光、图纸堆前伏案的身影、奔波于各地匆忙的脚步、放弃假期休息的加班,体现着团队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建立高效协同机制,应对筹建期的复杂性与紧迫性,技术、行政、财务等环节之间实现互通与衔接,体现着团队面对繁重筹建工作的统筹协调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共计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淬炼,不仅推进了项目进展,更锤炼了团队建设。在共同克服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形成拼搏奋斗的团队精神和能力,是支撑筹建项目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日后南京多座过江通道成功建成的重要基石。从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走出了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佼佼者,下面这些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同伴,值得大家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义和,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技术部负责人,先后担任了南京长江二桥指挥部处长、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管理局副局长、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南京市交通集团党委委员等职务,是南京交通建设资深的参与者、见证者、贡献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焕陵,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技术部骨干,1964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现金陵科技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历任南京长江二桥指挥部工程处长、南京长江三桥与四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主任、南京市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务,研究员级高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线勤奋工作30余年,参与或主持了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五桥、宁和城际、青奥轴线地下工程及“南京眼”步行桥等多项世界级桥梁和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前期筹建、设计、施工、养护等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长为一名懂设计、会施工、善管理的桥梁专家,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首届“中国桥梁十大人物”、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章登精,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技术部骨干,1967年出生,1989年毕业于现重庆交通大学结构工程桥梁专业。历任南京长江二桥指挥部工程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南京长江三桥指挥部工程监理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南京长江四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等职务,研究员级高工。长期从事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的科研和建设管理工作,参与多项世界级桥隧和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前期筹建、设计、施工、养护等管理工作,包括南京长江二桥、三桥、四桥、五桥、“南京眼”步行桥、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南京和燕路长江隧道、南京建宁西路长江隧道的等,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2017-2018年“中国桥梁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承江,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筹建办公室技术部骨干,1975年出生,1996年8月同济大学本科毕业。历任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建设指挥部科员、副主任科员、助理工程师、团支部书记;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管理局计划工程处主任科员、工程师、团委书记;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建设指挥部计划处主任科员、处长助理、副处长;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指挥部计划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南京重大路桥建设指挥部计划处处长、副指挥长;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南京市玄武区政府副区长;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南京市栖霞区委副书记、区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唐古拉山脉奔涌而下,蜿蜒曲折万余里注入东海,横贯东西,滋润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重庆、武汉、南京等城市</span>两岸肥沃的土地,也使城市南北受阻,经济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前,万里长江无一桥。在1979年我进入现东南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学习时,万里长江只有三座大桥。今天,上百条钢铁巨龙横跨长江,数十条过江隧道静卧江底,“桥”见“隧”见了新中国长江两岸翻天巨变,长江两岸百姓生活因它而变,长江南北经济因它而腾飞。截至2023 年12 月,长江已建成包含公路、铁路 、市政桥梁及隧道在内的过江通道有140 余座之多。根据《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 年)》,到 2035 年,将建成过江通道240 座左右,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约高效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梁、隧道集群奇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几十年来,它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和气吞山河的民族气概见证着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因为从小学课本上看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当一名桥梁工程师的美好愿望成为自己的专业选择。感谢时代给了我这样的机会,作为南京市交通局分管领导,有幸参与了南京长江二桥的筹建;作为兼任南京市交通集团董事,有幸参与了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建设的重大决策;作为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领导,有幸参与了南京地铁过江通道的规划建设;作为南京市民,有幸见证了南京过江通道建设的辉煌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2001年3月26日建成通车,线路全长21.33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由三段引线和南、北汊两座大桥组成,其中南汊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628米,该跨径当时居同类桥型中“国内第一,世界第三”。</p> <p class="ql-block">2001年3月26日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京八卦洲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2005年10月7日正式通车,线路全长14.89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主桥全长4.744千米,其中主桥主跨648米,索塔高215米,是中国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7日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第三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2012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线路全长28.996千米,桥面布置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长约5.5千米,主跨采用1418米三跨吊悬索桥方案,是中国首座三跨吊悬索桥,在同类桥型中居当时世界第三。</p> <p class="ql-block">2012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2020年12月24日通车运营,线路全长10.355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道,桥梁总长4.4千米,主桥长1796米,为纵向钻石型索塔中央双索面三塔双跨组合梁斜拉桥,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p> <p class="ql-block">2020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2018年11月10日动工兴建,2025年4月,项目所有标段全部完成交工验收,线路全长约13.17千米,设计为双向6车道,由跨江大桥、乌龙山隧道、南北引桥、南北接线等组成,大桥为主跨1760米的单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大跨度的悬索桥。</p> <p class="ql-block">南京新生圩长江大桥,2025年4月项目所有标段全部完成交工验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大胜关长江铁路大桥,2011年1月11日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双线正式运营,2017年12月6日大桥两侧的南京地铁S3号线正式运营,全长9273米,主桥长1615米,其中主跨为2×336米,建成时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也是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胜关长江铁路大桥,2011年1月11日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双线正式运营,2017年12月6日南京地铁S3号线正式运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2010年5月28日隧道正式通车,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隧道总长5853米 ,其中左汊隧道总长3825米,右汊夹江大桥长910米,隧道直径为14.93米,截至2019年12月列全球盾构隧道直径第二。</p> <p class="ql-block">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2010年5月28日隧道正式通车,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2016年1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隧道全长7368米,为双管双层八车道规模,每个隧道内径13.3米,为双向4车道,分上下2层,设计速度80千米/小时,截至2019年12月,为世界同类隧道中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地质最复杂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南京定淮门长江隧道,2016年1月1日隧道正式通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地铁10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一条开通的过江线路,2014年7月1日正式运营。10号线过江隧道全长3600米,穿越长江最深处达58米,为当时我国单洞双线最长、掘进断面最大、水压最高的地铁越江隧道。</p> <p class="ql-block">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采用直径11.64米的超大型泥水盾构机挖掘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京地铁3号线,是南京地铁第二条开通的过江线路,2015年4月1日正式运营。过江隧道全线长度为3300米,过江盾构从长江北岸始发,盾构机为直径11.57米的泥水气压式盾构机。</p> <p class="ql-block">南京地铁3号线过江段从江北的柳州东路站到江南的上元门站,过江隧道全长为330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南京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18处21条,基本满足跨江城镇组团发展需求。</p> <p class="ql-block">到2025年,南京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达18处21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0年我到东南大学浦口校区工作时,唯一的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拥挤不堪,经常影响四牌楼校区的老师到浦口校区上课,时任南京市浦口区区委书记韩庆华来浦口校区给我们鼓劲,提出要把浦口变汉口,我开玩笑跟他说,什么时候二桥飞架南北,什么时候浦口才能变汉口。1996年,为了调研踏勘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桥址,我多次沿江眺望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体会毛泽东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远大意境。今天,南京作为沿长江发展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曾经江水千层浪,现时两岸一刻通,浦口完全可以媲美汉口,这是令人骄傲的南京速度,这背后是南京交通建设者多年来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精益求精、敢争一流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长江二桥筹建办公室团队的各位同事,有的已经退休安享晚年,有的还在重要工作岗位奋斗。作为团队曾经的一员,尽管只与你们共同战斗过一年,但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敬意,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