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独立思考,拒绝垃圾信息——避免成为大数据喂养的蠢儿

乐山乐水

<p class="ql-block">  在智能手机的方寸屏幕上,我们每天都被无数短视频轰炸:妻子控诉丈夫冷漠,丈夫抱怨妻子强势;老人诉说子女不孝,子女指责父母自私;婆媳对立、兄弟反目、家庭失和……这些内容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被不同团队批量生产,再通过大数据精准投喂给每一个潜在的愤怒者。面对这种现象,有人呼吁下架视频,有人怀疑境外势力操纵,而我看到的,是一个个被大数据驯化的头脑,正在自愿成为情绪流量的奴隶,大数据喂养的蠢儿。</p> <p class="ql-block">  这些视频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它们精准击中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那些印证自己既有偏见的信息。心理学上称之为"确认偏误",即人们会选择性注意、记忆和解释自认为正确的信息,以强化自己原有的观点。当大数据发现你对某种家庭矛盾特别关注时,便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类似内容,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信息圈套。在这个圈套中,所有的视频都在告诉你:你是对的,他人是错的;你是受害者,他人是加害者。久而久之,观看者便失去了跳出自身视角、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绪投喂正在异化我们的思维方式。法国哲学家福柯曾指出,权力通过控制话语来塑造人的思想。在数字时代,大数据成为新型的权力机器,它不直接告诉我们该想什么,而是通过决定我们能看到什么,间接塑造我们的认知轨迹。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为那些迎合自己情绪的视频点赞转发时,我们实际上是在为大数据提供更多驯化自己的佐证。每一次情绪化的点击,都在加固那个将我们囚禁的思想牢笼。我们以为自己是在表达愤怒,实则是在为平台的流量经济添砖加瓦。你对某条你认同的信息随便点赞或转发,接下来向你推荐的一定是同样内容的海量信息,你不断重复观看的时候,不知不觉被这些错误信息洗脑,你的思维固化,你会认定这些错误观点就是真理。</p> <p class="ql-block">  独立思考在这个时代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也前所未有的困难。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是让人学会独立思考。”然而,互联网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快餐文化”,往往忽视了思维的培养,导致许多人面对海量信息时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缺乏批判性思维,直接将其奉为真理,大加点赞叫好。</p> <p class="ql-block">  要破除这种困境,我们需要重建数字时代的媒介认知素养。首先,要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面对这些内容时避免情绪化反应。其次,要主动寻求多元观点,有意识地跳出大数据为我们设置的信息圈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认识到在数字世界中,我们的注意力是最宝贵的资源,每一次点击、点赞和转发都是在用这种资源“投票”,如果我们不加辨别是非地“投票”,那么我们终将成为自己愤怒情绪的囚徒。</p> <p class="ql-block">  视频本身并无善恶,它们只是映照出观看者思维认知的一面镜子。在这个大数招主导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尊严——它意味着我们拒绝成为情绪流量的木偶,拒绝让他人操纵我们的喜怒哀乐。只有当我们学会用理性而非情绪来面对数字洪流时,才能真正成为智者,而非大数据喂养的蠢儿。</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