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虞美人》

幽香如故

<h3>    昨日看了越剧《虞美人》,主演的演唱功力和舞台美术让我一刻都不愿错过。以前一直以为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这金戈铁马,英雄情长的史诗故事能演译得如此美仑美奂,雄浑悲壮,让人惊叹。</h3></br> <h3>   《虞美人》是上海越剧院推出的历史故事剧,以楚汉相争为背景,包含虞姬与义兄张良(刘邦谋士)的兄妹情仇。该剧由单仰萍、吴凤花、董柯娣领衔主演,杨小青导演,薛允璜、薛龙彪编剧。剧情围绕虞姬与义兄张良的矛盾展开:鸿门宴张良被绑,虞姬刀下相救;垓下之围时项羽逐姬,虞姬拒降自刎于楚营。演出通过金戈铁马群戏、四面楚歌场景及楚乐伴唱形式,呈现雄浑史诗气质。</h3></br> <h3>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英雄与美人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画卷。而在这幅画卷中,虞姬无疑是最为动人的一笔。在史书记载中,虞姬是一个陪伴项羽征战的女性,她跟随项羽参加军事行动,并在战场上尽心尽力地支持和关心着项羽。即使在战事紧急时刻,虞姬也始终忠心辅佐项羽,帮助他排忧解难,成为项羽生活和战斗中的坚强后盾。</h3></br> <h3>     后人对虞姬景仰不断,以她为题材的诗就不少,宋苏轼《虞姬墓》: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荣。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清朝诗人袁枚《过虞沟游虞姬庙》: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林黛玉创作了题为《五美吟》的组诗,其中第二首就以虞姬为题材,借古喻今。原诗: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不止诗,还有许多关于虞姬的戏,其中京剧《霸王别姬》家喻户晓,豫、滇剧、弋腔、同州梆子有《九里山》,川剧有《霸王别姬》,粤剧有《亡乌江》,徽剧有《别姬》等。</h3></br> <h3>     虞姬只是项羽随军的妾室,但为了让项羽不再牵挂她,拔剑自刎。项羽确实也突出了重围,但他不肯过江东,又是另一回事了。据说虞姬血染之地,后来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花草,人们称之为“虞美人”。南唐后主李煜曾填过一阕著名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也以“虞美人”命名。尽管史书中关于虞姬的记载仅寥寥数语,但她的故事和品质却被后世传颂不已,此生不枉矣。</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lUW_Q2Ho4AzfUHHJCLEz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