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成与阳刚竹画的非遗焕彩之路 ——王芬

品竹斋

<p class="ql-block">杜建成与阳刚竹画的非遗焕彩之路</p><p class="ql-block"> 王芬</p><p class="ql-block">在江西樟树这座浸润着千年道教文化的城市,杜建成正以手中竹笔,为中国传统竹画艺术开启全新篇章。身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艺联合书画专家,非遗传承品牌人物,他不仅是阳刚竹画的开创者,更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让竹画艺术在当代迸发出蓬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57年,杜建成出生于中国药都樟树。自幼在竹涛阵阵的环境中成长,他对竹画有着天然的亲近与深刻的理解。后来,他师从郑板桥竹画“清瘦劲节”一脉,开启了“简静雅逸”的竹画探索之路。之后,他又投身当代画竹大师张龙印门下,得到方明等名家的悉心指导,系统梳理传统竹画的笔墨体系。从非遗传承人的视角出发,他将传统竹画的“文气、秀气、灵气、雅气”提炼为可感知、可传承的技艺密码,并注入“生气、豪气、正气、福气”的时代内涵,开创了独树一帜的“阳刚竹画”流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杜建成的画笔下,竹子展现出别样的风姿。其笔下之竹,竿如铁铸般刚劲,叶似剑舞般灵动,既融合了传统竹画的“六法”精髓,又彰显出现代审美魅力,成为传统书画非遗在当代创新发展的典范之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杜建成的非遗传承并非简单的技法复刻,而是以创新为核心的“活态传承”。他提出“四阳刚”美学体系:阳刚之美(造型劲挺)、阳刚之韵(笔墨流动)、阳刚之气(气韵雄浑)、阳刚之魂(精神风骨),构建起与传统文人竹画截然不同的新范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杜建成的阳刚竹画作品在艺术市场与文化交流领域都备受关注。它们登上《雅昌》拍卖平台,以市场的认可印证了非遗艺术的当代价值;被韩国大使馆文化院收藏,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非遗符号;在日本东京及澳门书画展上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竹画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非遗传承领域的领军人物,杜建成将“传帮带”视为自己的使命。他在樟树市三皇宫、通慧寺等地举办个展和“竹画工坊”,通过“一笔一叶”的实操体验,让大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他把“阳刚竹画”的核心技法,如“写竿如篆、撇叶如隶”的笔墨规律、“虚实相生”的构图法则,进行系统化整理并拓展,为传承阳刚竹画技艺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郑板桥笔下的“清瘦竹影”到杜建成所绘的“阳刚劲竹”,中国竹画艺术跨越时空,在非遗传承的长河中不断演进。杜建成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强烈的传承使命感,为古老的竹画艺术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他所开创的阳刚竹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雅趣之笔,而是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文化桥梁。其作品不仅在国内艺术市场绽放光彩,更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魅力,让世界领略到中国竹画艺术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浪潮中,杜建成如同一位执着的领航者,用手中的画笔守护着非遗的火种。他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更多人走进竹画艺术的世界,感受非遗的温度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杜建成的阳刚竹画已成为中国传统书画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它象征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重生与升华,激励着更多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古老的竹画艺术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