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都读过一篇课文—《赵州桥》。赵州桥是隋代匠师李春设计建造的,现位于河北省赵县赵州镇大石桥村的洨河上。而赵州桥这篇文章则是中国桥粱专家茅以升写的。我们这代人对赵州桥的了解,应该都是从这篇课文中得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5月24日,我和单位同事到河北沧州办事,终于有机会近距离去看看这座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石拱桥了。去的那天是下午五时,太阳已经西沉,天蓝蓝的,一朵朵白云在空中浮动。赵州桥在夕阳的照射下,远远望去,显得格外的醒目。到达后,我没有忙着拍照留念,而是带着小学课本中的疑问来看此桥的。我从桥上看到桥下,从桥北看到桥南,不放过每一个位置对大桥的观看,平视腑视仰视,琢磨着桥的结构和桥的做工,还真的被这桥的设计和拚接技艺所折服。桥体庄重而灵巧,设计独特,做工精细,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石拱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桥始建于公元595年—605年,历时10年才完工,细算离今年整整1420年。桥成功那年,李春刚好30岁。桥主拱跨度37.02米,拱高7.23米,桥长64.4米,桥面宽9米,采用28道独立拱券纵向并列砌筑而成。桥共有五个桥孔,除中间一个主体桥孔跨度较大外,桥体两头还各有两个小孔。桥面略带拱型,幅度较小,全部用1.5米见方的石块铺成。桥面两边有用石头做的护栏,护栏上雕刻有很多小的石狮子。整座桥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都显得非常匀称、结实、漂亮。来此游玩的人,无不要在桥边用手抚摸抚摸这桥栏上的石狮子,或在桥面上坐一坐,与大桥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天长日久,这些石狮子和桥面都被游人礳得油光发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桥成功了,这在当时是奇迹。但谁也不知道当时建这座桥有多难。听导游讲,建此桥时,有很多问题把年轻的李春师傅拦住了。因李春并非真正的石拱桥专家,其祖上是石匠出身,在洛阳专门给朝庭修建墓室的。有一次洛阳城发大水,将洛河上架的木桥都冲垮了,朝庭下旨,招能工巧匠,要在洛河上修建一座石桥。旨虽下达到民间和各州府,但无人敢接。后李春的十世祖,抱着试试的心态将皇榜接了。他是给皇家修墓室的,心想,墓室都是石头拱门,无非拱门较小,修桥也可用此法,无非将拱门扩大。理论上看似乎是一样的,但做起来,并非易事。后来他边做边摸索,硬是在洛河上建起了第一座单孔石拱大桥。传到李春这一代,桥也修墓也修,但都是单孔的。而这次修赵州桥则不同,因河面较宽,用一孔支撑,则桥两头承石太重,又阻碍了洪水通过。如何解决此问题,李春百思不得其解。后李春到河南洛阳去考察另外一座桥,回来时给未婚妻桃花带了一个小礼物,就是送子观音。观音手抱背扛,两肩还挂着4个小孩,造型生动可爱,桃花很是喜爱,就放在掌上玩耍,而李春则边与桃花聊天,边观赏着桃花手掌上的送子观音,突然灵机一动,观音左右肩上各挂了两个小孩,既对称又不影响美观,如果我在桥头两侧,也挂两个孔,大水来时,水从小孔中穿过,不仅解决了对洪水的阻拦,还减轻了桥的承重。后来,他通过反复计算,一次次地改动设计,终于将桥修建成现在这个样子,要不,怎么历时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完了桥身,偷听了导游的讲解,我们就到桥下拍照。桥下常有一只小游船穿梭于桥洞,划船的都是穿着红红绿绿漂亮的村姑,开始以为是干活的,后来才得知是景区安排的。因在古代,赵州镇就是一个繁华的集市,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购货卖货的较多,桥上行车,桥下行船,车来船往,很是热闹,于是,这里便自成了一个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完了赵州桥,虽了结了心中的一个愿望,但也有一个问题让我沉思。赵州桥距今整整1420年,为何仍完好如初。其实,不管哪朝哪代,修桥人不仅仅是在修桥,也是在修德。我们这次赵州桥之行,是一场穿越历史的漫步,也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千年古桥仍在,而我们,只是它见证的无数过客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7月20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