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名桥位于无锡市梁溪区南长街古运河“水弄堂”区域,西接南长街,东连南下塘,横跨古运河,毗邻历史已长得具体年代说不清楚的伯渎河(也称为“伯渎港”),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建筑,也是该片区最知名的网红打卡点。自从它成为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之一后,更加“爆棚”了,一时间,慕名而来一睹“庐山真面目”者集聚此桥,从而加重了安保负担,有时还限流!<br> 那天清晨,我到达清名桥附近的时间很早,街面上、桥面上基本没有其他人,我得以采用“定点摄影法”,用手机镜头瞄准清名桥一番“狂轰滥炸”,除了没有使用无人机以外,分别从正西、正东、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各个角度全方位拍摄,还运用远镜头、中镜头和近镜头分段拍摄。部分照片分享到本圈后有利于读者诸君特别是尚未到过无锡南长街清名桥的朋友对清名桥产生一个非常清晣、印象深刻、如同亲临的视觉效果。<br> 清晨,我们看到的是清名桥的素颜和淡妆(因为遍挂红灯笼)模样,基本上算是“纯天然”的本真面目。当然,如果您喜欢看浓妆艳抹、灯红酒绿的清名桥,最好是乘船夜游南长街水弄堂和清名桥,假如还有机会观赏到灯光秀,绝对会给您一个热闹异常的感官刺激。</h3> <h3> 据史料记载,清名桥原名“清宁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无锡望族秦家两兄弟秦太清、秦太宁捐资建造,故取两人名中各一字命名此桥。清康熙年间,无锡县令吴兴祚对其进行了重建。时至清代后期,因避讳道光皇帝名“旻宁”,改名为“清名桥”。桥体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现存桥梁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的遗存。20世纪50年代,因拓宽南长街,桥体西堍台阶被改建为南北分堍台阶。1983年,桥侧发现清代石碑两方,记录重修历史。2025年初,因此地成为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之一,周边区域曾进行过封闭改造。<br> 以下是我从清名桥的正西面拍摄到的一部分照片。▼</h3> <h3> 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43.2米,桥面宽5.5米,高8.5米,跨径13.1米。桥体采用花岗岩砌筑,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式结构,共11道,桥栏以榫卯连接,无灰浆,工艺精湛。<br> 以下是我从清名桥的西南面由远及近拍摄到的一部分照片。▼</h3> <h3> 清名桥桥影与拱形桥面在水中形成圆形,被当地人称为“运河眼”,象征繁华历史的见证。清名桥先后被列为无锡市、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入选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br> 以下是我从清名桥的西北面拍摄到的一张照片。▼</h3> <h3> 清名桥所在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保留“一河两街”的江南水乡格局,涵盖南长街、南下塘、大窑路等区域,现存历史建筑上百处、古桥9座,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br> 以下是我从清名桥的正东面拍摄到的一部分照片。▼</h3> <h3> 清名桥的东北面是南下塘,其名气虽然小于南长街,但至今基本保留着原有街道特别是民居的原貌,既有商业店铺,也有原住民,社区格局基本不变,许多游客还特别喜欢南下塘的特色和氛围。靠古运河一边,是露天餐饮场所,茶饮、酒饮、餐饮应有尽有,最热闹的是晚上和深夜,现在清晨时段,这里一片静寂。 <br> 以下是我从清名桥的东北面由远及近拍摄到的一部分照片。▼</h3> <h3> 清名桥的东南面,也就是伯渎桥的西南面,是大窑路社区,也是“大窑路窑群遗址”所在地,存有多处明代砖窑遗址,曾为南京城墙提供建材,现都成为“文保”单位了。<br> 以下是我在清名桥的东南面(大窑路上)由远及近拍摄到的一部分照片。由于此处视野开阔、角度优越,所以我拍摄的时间较长,照片也较多,请您耐心看完。▼</h3> <h3> 央视春晚无锡分会场主舞台之一曾设在古运河与伯渎河交汇处的南侧,即大窑路的北端起始处。现在已修建成固定式大型演艺舞台,每逢节假日或有重大节庆活动,此处都会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观者如潮。<br> 以下是我在清名桥东南方向偏东靠近伯渎桥处(即主舞台旁边)由远及近拍摄的一部分照片。清名桥后面的背景中有许多高耸的商品房楼宇,非常碍目。提到此点,我是一直非常欣赏苏州对古城区的保护措施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h3> <h3> 综上,1986年,日本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创作歌曲《清名桥》,使清名桥声名远播。历史上,康熙、乾隆南巡多次经此,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常在桥堍演奏《二泉映月》。清名桥先后被列为无锡市、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入选江苏省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单。<br> 清名桥所在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以古运河为中轴,保留“一河两街”的江南水乡格局,涵盖南长街、南下塘、大窑路等区域,现存历史建筑上百处、古桥9座,被誉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br> 清名桥及南长街街区不仅是无锡运河文化的活态博物馆,也是融合历史、商业与休闲的综合性景区,每年吸引约数千万人次游客,引用网上常说的一句十分夸张的提法:“感觉有一亿人都来清名桥了!”欢迎您亲临清名桥,一睹古运河水弄堂的风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