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云南自驾游之旅到这里已将近过半,本集讲从芒市到瑞丽。<div><br></div><div>芒市到瑞丽,更多的是当地的人文和历史景观。我们相继游览了勐焕大金塔、勐焕银塔、独木成林、畹町口岸和一国两寨景区,这些景致如同散落的珍珠,每一处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承载着多民族交融的烟火与深情,勾勒出边陲秘境的迷人画卷,诉说着独属于滇西的传奇往事。</div> 前一站是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从龙陵到瑞丽这条线约在140公里左右,我们用了两天的时间游览了这几处景区。 勐焕大金塔 勐焕大金塔,又称为芒市金塔,位于云南德宏自治州芒市雷崖让山山顶。是亚洲第一空心佛塔,也是芒市的标志性建筑。 蓝天下,大金塔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神龙雕塑珠光宝气,信仰与艺术在这里交融。 进门左侧是一块硅化木,曰:笑口常开。它的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玉髓、石英,形成于中生代侏罗纪,距今约有一亿六千万年,佛教称其为“植物舍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大金塔金碧辉煌、神采奕奕,雕梁画栋间尽是精湛的佛教艺术。<div><br></div><div>站在塔下,仰望着这庄严宏伟的建筑,不禁为工匠们的智慧与技艺所折服,也对佛教文化蕴含的深邃力量心生敬佩。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傣族人民精神信仰的寄托,见证着岁月里无数虔诚的祈愿。</div> 第一层大殿宽敞无比,可容纳2000多人同时朝拜。大殿内中心柱四面塑佛,东面释迦牟尼佛,南面观音菩萨,西面药师佛,北面弥勒佛。 金塔四周围有不少佛教雕塑,各路神仙和大象等吉祥神兽。 我们自东而西绕了一圈,四道门除了门旁边的雕塑之外并无大异。 ------该图片来自百度<div><br></div><div>大金塔塔高73米,八角四面三层空心。 一层至四层的露天平顶各建小塔6座,共24座,形成众星捧月般的塔林;五层形状如金钵倒扣;六层如铜钟状;七层是从下至上逐渐缩小并有立体螺旋纹的瓶颈组成;之上是宝顶金冠。金塔居高而建,登塔瞭望,可俯视芒市城区景观。<br></div> 对面山上的银塔在望,出门往那边去。 勐焕大银塔 <div>勐焕大银塔又称千佛银塔,属于云南佛学院德宏分院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小乘佛教万佛塔。2010年开工,2019年竣工并对外开放。<br></div><div><br></div>与勐焕大金塔遥相呼应的大银塔,宛如一位清丽脱俗的仙子。它通体银白,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纯净圣洁。不同于大金塔的恢宏大气,大银塔多了几分婉约与灵秀。 <div>银塔旁的天空之镜是热门打卡处,银塔倒映在镜中,能拍出银塔完整的倒影。</div><div><br></div><div>游客很多,我又不愿意排队,凑合着来一张走人。</div> 银塔塔高66米、直径46米,为实心塔。<div><br></div><div>建筑以纯白为基调,圣洁庄严,主体塔周围环绕着80座小塔,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第一层由12个小塔组成,象征着十二因缘相继轮回 。</div> 山风习习,分外惬意,站在这里可以俯瞰美丽的城市景观。 除银塔外,这里还包括正觉广场、银轮广场等景观雕塑区域。<div><br></div><div>雕塑景观融合了傣族人的传统元素,如白象雕塑、莲花步道等,展现了民族手工艺的精髓,形象又生动。</div> 正觉广场区 勐焕大银塔以傣族传统文化为灵魂主线,结合芒市特有的历史脉络、人文脉络、自然生态脉络于一体,生动演绎民族文化内涵,是傣族文化的银色圣殿。 左、右两个雕塑的不同之处对比 银塔与勐焕大金塔遥相呼应,是芒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div><br></div><div>漫步在这里,能真切体会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禅意。它与大金塔一金一银,恰似阴阳相济,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同时,也让我感到了当地文化与艺术之美的和谐在这里得到了美妙的诠释。</div> 畹町口岸.畹町桥 畹町口岸打卡留念<div><br></div><div>这次是特意绕路过来,其实去瑞丽游览边境口岸的话,到姐告口岸会更顺路,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畹町桥有着一段厚重的历史,我们怀着崇敬之心前来探访。</div> <div>畹町桥,连接中国云南瑞丽市和缅甸的九谷市,位于中缅两国的界河——畹町河上,是中缅两国的国界桥。<br></div><div><br></div><div>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滇缅公路的重要枢纽,无数中国远征军从这里出境,奔赴缅甸战场抗击日本鬼子;同时,大量国际援华物资也经这座桥入境,支援国内抗战。可以说,这座桥见证了当年军民携手、共御外侮的热血岁月。</div> <div>眼前的畹町桥,木质的桥面板被磨得光滑,钢架结构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毅地挺立着,它曾是滇缅公路的咽喉,承载着中国远征军出境御敌的悲壮征程。</div><div><br></div><div>看着这饱经沧桑的桥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远征军踏过这座桥奔赴战场的身影,早已经和这段历史牢牢的绑在一起,成为了抹不去的光辉印记,在历史的长卷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壮丽篇章。<br></div> <div>让我们来看看畹町桥的厚重历史:<br><br>畹町桥1938年建成,时为单孔石桥。1945年畹町桥毁于战火,不久重建该桥为贝雷式钢架桥,长21.7米,以方木铺为桥面,两侧有钢架栏杆,保存至今。</div><div><br></div><div>1938年,三千二百余名南洋华侨机工响应祖国号召,通过畹町桥抢运抗战物资。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间,50万多吨抗战物资经畹町桥入境远送到国内。</div><div><br></div><div>1942年3月,二十万中国远征军由畹町桥出国抗战。<br><br></div><div>******</div><div><br>1956年12月15日,敬爱的周总理与缅甸吴巴瑞总理从畹町桥步行入境,这也是周总理外交生涯中唯一的一次步行回国。</div> <div>左侧碑文如下:滇缅,中印(史迪威)公路交汇点,959KM</div><div><br></div><div>滇缅公路:中国昆明--畹町--缅甸腊戌,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印度雷多--中国畹町--昆明,中国段全长959公里,此地是滇缅,中印(史迪威)公路的交汇点。在滇缅公路开通67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特立此碑,以表纪念。</div> 瑞丽.芒令独木成林 当“独木成林”的奇观映入眼帘时,我被大自然造就的奇景震撼了。一棵巨大的榕树,气根垂下,入土生根后又长成新的树干,形成了“一树成林”的壮丽景象。<div><br></div><div>大榕树枝干交错,缠绕生长,肆意蔓延,令人难以分辨何处是根,何处是干。阳光透过细碎的叶片,在光影交错间,展现出独木成林的生命奇观,很难想象,这看似庞大的“森林”竟源自于一棵树的生命。生命的力量真是顽强坚韧。</div> 芒令独树成林是瑞丽市320国道旁的标志性自然景观,占地逾4亩。曾有《西游记》《孔雀公主》等十余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里面还有孔雀园,是滇西旅游线路中兼具自然奇观与人文价值的景点。 瑞丽.一国两寨 一寨两国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 号界碑旁。国境线将一个傣族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称为银井村,缅方一侧称为芒秀村。 <div>缅甸风情景观区<br></div><div><br></div><div>在这条街上,有“缅式柚木民居”“佛临三界”“临水布道”“护经使者”“微缩仰光金塔”“蒲甘塔林”等独具缅甸风情的景观,让游客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缅甸文化氛围。</div> “克钦邦”,这里面有几座塔,塔看上去斑驳悠久。<div><br></div><div>缅甸有七省七邦,用其中的一些邦或地名建起相对独立的缅甸风俗园供游客参观,创意可圈可点。<br></div> “果敢”,这栋缅式柚木民居自带天然光泽,尽显高级质感;尖顶斜檐造型别致,古朴韵味扑面而来,满满都是异域风情。 要强调的是:我们现在游览的“一国两寨”就只是我方的一个旅游区,没有缅甸。可早在1960年之前,瑞丽“一寨两国”所在的区域的确是一个村子。<div><br></div><div>早先,中缅边境尚未明确划分,瑞丽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就已是傣族世居和傣族历史发祥的主要地区,跨境而居的傣族人民世代和睦相处、通婚互市。<br><div><br></div><div>1960年中缅勘界,这里被一分为二,分别划入中缅两国。当年1月28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随后在村寨中间树立起71号界碑,将原本统一的傣族村寨正式划分,中方一侧为银井村,缅方一侧为芒秀村。</div></div> 中缅街,是概念上的强化,体现了历史上确实是同一傣族村寨的存在。<div><br></div><div>当时我在景区游览时很是费解,明明有边境线之隔,名不副实嘛,到现在写美篇搜集资料时,才从历史渊源中找到了答案。</div> <div>中缅胞波塔</div><div><br></div>这座像城堡的塔建筑雄伟壮观,“护城河”水倒映塔影,景象美轮美奂。 像城堡的建筑一边写着“缅甸首都”,一边写着“内比都”。<div><br></div><div>我一直认为缅甸的首都是仰光,经查,2005年,缅甸迁都至“内比都”。</div> 芒秀大金塔 观景台,上面可以俯瞰两边的景,太高了,爬不动。 玉石桥,由中缅两国友好人士出资建造,桥面镶嵌着7777块缅甸翡翠,价值777万,被誉为世界上最豪华的桥。 边境线是高高的铁栅栏,对面边民堂而皇之的向游客兜售假烟。 “一荡两国”秋千坐落于国境线旁,对面就是缅方的芒秀村,说是坐上去轻轻一荡,便可瞬间“出国”。其实,这不过是形容罢了,中间有边境线隔着呢。 一寨两国”水井,水井的界碑上镌刻着“一寨两国水井”,两侧石臼分别刻有“中国”、“缅甸”字样。 陈毅的诗词 隔着栅栏拍到的71号界碑,上面刻着中国1960,侧面应该有71的字样。<div><br></div><div>一国两寨,充满了奇妙的异域风情与人文趣味。边境线将一个寨子一分为二,寨子里的人们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和谐共处。看了一段视频,缅方的孩子们至今还在我们的小学里念书,这种现象打破了我对国界的固有认知,深刻感受到了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交融与共生,也由衷地为这种跨越国界的和谐与包容而感动。</div>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回到瑞丽市区,下榻在瑞丽玉景潭国际温泉酒店,免费的温泉也没去享受。次日,我们将要前往腾冲,从这里走会近些。 这是家人气很旺的餐厅,美美的包餐了一顿,给瑞丽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div><br></div><div>拍摄于3.17--18日,资料性注解参考网络和编写,谢谢阅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