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一)

wgm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知青岁月,是我和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曾经历过的一段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段岁月已离我们远去,然而其中许多记忆依然深深地留存于脑海中,难以忘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十多年前,我和同厂的一百多名同学初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来到宜宾县商州区(后行政区划调整改为宜宾市叙州区商州镇)插队。我插队的生产队共有八名知青。那时的我们才十七八岁,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怀揣着对未来懵懂的梦想,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走进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span></p> <p class="ql-block"> (商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的商州是一个很偏远的贫困山区,群山起伏,山高坡陡,交通极其不便,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人们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去见过外面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度过的几年知青岁月,是我们离开校园、离开亲爱的父母和温暖的家,开始独立走向社会的人生旅程的起点 。同时,也是我们人生中一段充满艰辛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年的生产队田少地多,除小河边河垻上的一百多亩稻田外,其余就是从高高的山崖下一直延展下来的成片成片的山坡地,坡地上年复一年地种植着玉米。玉米是当地的主粮,家家户户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玉米(饼)粑,而很少吃到大米饭,生产队的农活也主要是种植玉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记得当年我们和乡亲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情景,尤其是在山坡上玉米地里锄草的情景令我们特别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山坡上,大家从上到下逐个纵向一字排开,每人间隔约一米多,锄草时大家都横向(沿水平方向)不断向前推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锄草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月锄”的锄头—-形状似小半个月亮、比较轻便、锄口较宽且锋利。锄草的队形后跟随有一个锣鼓手兼歌手,一边敲锣打鼓一边唱着歌,起着为人们加油鼓劲兼督促作用。锣鼓声中歌的曲调至今多少还有些印象,类似当地的山歌曲调,然而歌词却几乎都忘了,只记得有一句“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总之歌词大抵是些有着浓郁乡土气息、通俗事理的“人间学”之类的内容,而与暴力、色情和有违伦理道德的内容无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坡上这样的劳动场景可谓是当地一种很有意思的劳动力管理方式——一种在集体出工的背景下可营造出竞争氛围的劳动力管理方式。在锄草过程中,人们哪怕挥汗如雨也不甘落后。因为如果谁锄草进度明显滞后,锣鼓声就会在其身后密集响起,提醒他该加油啦!这对于想“出工不出力”的人起着委婉的警示督促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样的劳动场景中,由于有铿锵的锣鼓声和悠扬的歌声相伴,所以虽然锄草劳动强度较大,许多时侯都是汗流浃背,但大家似乎也并不感觉有那么累,也不觉得沉闷乏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吃午饭之前的锄草过程中,一般会休息两次,这时大家就打开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摆起“龙门阵”(聊天)来。抽旱烟的人也边抽烟边参加到“龙门阵”中。“龙门阵”既有“素段子”,也有“荤段子”;既有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也有传说中的“董永配七仙姑”之类的故事。有时摆着、听着,大家还哈哈大笑起来,山坡上顿时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农活的苦和累在此刻仿佛都烟消云散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干活到中午,午饭大多不回家吃,因为大多都离家较远,而且住得分散,所以大家通常都是自带一点玉米粑之类的干粮当午饭。大家就地捡拾些枯枝落叶或干的玉米秸,点燃后将玉米粑放在火堆旁烤热后吹吹拍拍,就着一点咸菜就吃起来。午饭虽然如此简单,可是由于劳累了半天,吃起来也觉得格外香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午饭后大家休息一阵,随着生产队长的一声吆喝,又开始了下午的劳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日落时分,收工的时候到了,我们和大家一道,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身体走上回家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几年的知青岁月中,像这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说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我们也在这艰辛的劳动生活中得到磨练,逐渐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