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以“从看见,到参与,再到沸腾”为核心理念,通过独特的概念、创新的形式与深远的意义,创造了艺术文旅新地标。</b></p><p class="ql-block"><b> 竖向球形LED艺术装置“不同艺术之眼”象征一种深度的双向注视与对话:公众透过它“看见”艺术的具象表达,而它自身则折射出小镇未被定义的无限可能与开放姿态。开园仪式现场,观众化身“剧中人”,体验蒙娜丽莎主题小提琴演奏、梵高灵感动态艺术场景、潮流舞蹈快闪等,完成北戴河特色文旅的沉浸式体验。</b></p><p class="ql-block"><b> 秦皇岛不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有奇表示,小镇通过两年的建设和运营终于在今天正式开园,成为一个具有文旅特质、艺术特质、创新特质的艺术文旅项目。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会通过不同的模式、不同的体验、不同的文化特色,形成不同的文旅产品,相信北戴河会因“不同”而不同。</b></p><p class="ql-block"><b> 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寇疆晖表示,学院今年与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再次联手主办规模更大的“不同·艺术后浪十大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展”,代表了新的艺术力量的振兴,折射当代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b></p><p class="ql-block"><b>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艺术顾问王艺此次带着作品《找不同》来到北戴河。他指出,小镇欢迎不同理念、风格、材料、地域的艺术家参与,倡导不同风尚,发掘个性和创造性,为观众带来新颖的艺术体验;同时小镇不断研究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法,为全国各地不同的文旅项目提供宝贵经验。</b></p><p class="ql-block"><b> 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以“艺术文旅”新模式重构文旅产业价值链,摆脱传统“靠海吃饭”的景区模式,通过艺术内容产业化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工艺大师、设计师店与文创实验室等入驻,形成集创作、展示、消费于一体的生态,同时孵化主理人产业等小微经济,创造百余个创意岗位,实现艺术文旅与区域经济的共荣。在这里,旅游将不仅仅是观览,游客从“带着身体旅行”转向“以身体丈量艺术”,从观赏者转为实时参与艺术生成的见证者和创作者,真正进入“吃在艺术里、玩在艺术里、住在艺术里”的沉浸式体验。</b></p><p class="ql-block"><b> 北戴河不同艺术小镇别开生面,艺术品的展示主要以西方文化为背景,重点是突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风格,从创意到实展,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开放和艺术构思的超脱,其主旨就是“艺术的不同和不同的艺术,创造不同的体验和感受”。</b></p><p class="ql-block"><b> 因为不同艺术小镇以西方艺术风格为主色调,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西方艺术的发展概要。 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b></p><p class="ql-block"><b> 原始、古代时期(公元前至公元476年):这是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时期,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三万至一万多年。原始美术涵盖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古埃及艺术是此时期的代表,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朴素写实的雕刻和流畅优美的绘画著称。此外,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希腊艺术也在此时期达到高峰,为后世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b></p><p class="ql-block"><b> 中世纪艺术时期(公元476年至15世纪):中世纪艺术以基督教艺术为主,注重表现精神世界,而非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夸张、变形,以象征性和寓意性为主。在建筑方面,拜占庭教堂、罗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雕刻、镶嵌画、壁画等艺术形式也在此时期得到繁荣发展。</b></p><p class="ql-block"><b> 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标志着古典艺术的复兴。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深受古典文化的启发,创作了大量杰出的艺术作品。绘画方面,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至今仍被世人称颂。他们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性的关注和追求。在建筑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追求宏伟壮丽,注重比例和对称,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b></p><p class="ql-block"><b> 巴洛克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艺术风格强调动态和对比,追求戏剧性的效果。这一时期的艺术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个性,作品往往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世俗气息。在建筑方面,巴洛克建筑风格以豪华、壮丽为特点,广泛运用曲线和装饰元素,营造出一种宏伟壮观的效果。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也在此时期得到了繁荣发展。</b></p><p class="ql-block"><b> 19世纪现代主义运动:19世纪是西方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现代主义运动在此时期兴起。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新的思想和技法,对生活和现代性进行反思。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多样,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等。印象派是19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b></p><p class="ql-block"><b> 20世纪后现代主义运动:20世纪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为多元和开放的时期之一。随着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艺术也跨越了新的界限,成为一种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表现手段。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多样且不断变化,包括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家们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观念,作品往往具有颠覆性和实验性。</b></p><p class="ql-block"><b> 综上所述,西方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世俗到神圣、从写实到抽象的演进过程。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西方艺术宝库。</b></p><p class="ql-block"><b> 在科技强权席卷一切,纯粹化的艺术山穷水尽的时候,新的艺术活动出现了,这些活动与当时的潮流是那么不同,竟然使西方艺术峰回路转,另开局面。下面就是当时新出现的几项艺术活动:</b></p><p class="ql-block"><b> 1、大地艺术,可以看成是室内装置作品向户外发展的结果,最早的样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英国的斯通亨治圆形石柱,而美洲的广阔土地为当代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沙漠、高山和草原为原始材料,修整出或附加上巨大的几何形式,是大地艺术的早期特色。最有名的作品是罗怕特·斯迈森的《螺旋形防波堤》,这个堤坝宽15英尺,观众可以沿着堤坝走几圈,除此而外没有任何实用功能。</b></p><p class="ql-block"><b> 2、装置艺术,是一种由非艺术材料构成。可在室内短暂陈列的立体展品,其中极少部分也会被博物馆收藏,它是一种布置展品的方法而非艺术特色或风格,所以它可以为许多艺术流派服务。最初的装置由弃置传统雕塑材料而来,其主要定义是:“(1)它们是装配起来的,而不是画、描、塑或雕出来的;(2)它们的全部或部分组成要素,是预先形成的天然或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而不打算用艺术材料”。早期装置艺术的代表是德国的达达艺术家施威特,他在1920年代用各种材料将自己的住宅堆满。</b></p><p class="ql-block"><b> 3、身体艺术,是创作者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表达的材料,并结合绘画、摄影、录像或其他现场记录手段。形成的一种非戏剧化的表演艺术,“非戏剧化”是指无虚构、表演和做作成分。如勒瓦的作品就是在相隔十几米的两堵墙之间跑来跑去,直到累倒为止。还有一位是克里斯·怕登,这个人更是受虐狂,代表作《5天囚禁》是连续5天将自己关在一个铁箱子里;另一名作《枪击》是让他的朋友在七英尺外向他的左臂开枪,这种惊世骇俗手法,使他立刻获得了世界声誉。</b></p><p class="ql-block"><b> 4、概念艺术,来源于1920年代早期的达达艺术,认为艺术没什么神圣和持久的价值,它的本质是思想或者概念,物理形态的具体作品并不重要,所以也叫思想艺术,后物体艺术或无物体艺术,用来记录思想的文字材料,或者对一个事件的照相实录,是概念艺术的常见形态。概念主义艺术家探询艺术与思想或者艺术与知识的关系,这种探询的终点是文字的、数学的或美学与哲学的,从道理上说,这种作品实际上不是用来观赏的,传统的展出形式不适用。但既要展示内在思想又要避免外在形式,仍是长久的难题,那些被看成是观念艺术的作品,多是在美术馆和其他公众场合展出一些临时性的装置,例如随便堆放一些木头、砖块或其他杂物,有一个例子是在美术馆中展出一个巨大的鸟笼,里边有些活的鸟和其他物品,另有一个概念艺术团体则是一些从事随笔写作的人。代表人物有约瑟夫·库苏斯和汉纳·道波温等人。</b></p><p class="ql-block"><b> 5、过程艺术,认为艺术的制作过程比事先的构思重要,体验时间流逝胜于观看静止和持久的物体,力图表达瞬间即逝的短暂存在,此种艺术多使用易于体现时间变化的软性材料,最初的来源是波洛克和德库宁在创作中随意滴溅颜料的偶然性,创作过程多是作者对展出材料的任意改变。代表人物是罗伯特·莫里斯,他的一件作品是在展厅里堆放一些没有任何价值的混杂材料。他每天去改变这些材料的放置状态,到展览结束时就将这些东西收起来扔掉。</b></p><p class="ql-block"><b> 促成西方现代艺术在1960年代未转变形态的原因很多,通常认为与下列社会背景有关:</b></p><p class="ql-block"><b>(1)美国在越战的失败,导致反对战争的情绪增长,再加上冷战格局下的国际环境,令人们对于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不抱有大多希望,并进一步开始蔑视已有的人类生活准则。在文化领域出现反主流和否定永恒价值的倾向。(2)工业发展的副作用。工业的进步曾给人类社会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副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环境污染,能源紧缺,有毒废料,核武器危险,令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人们开始清醒地看待工业进步的利弊得失,对科学方法产生了怀疑。(3)社会问题突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解决不了精神的问题,战后“垮掉的一代”出现。1968年,欧洲和美国都出现了学生运动热潮。(4)新思想的出现。欧洲许多哲学家们对当代文化提出了新看法,从而对艺术界产生影响,这些哲学家包括罗兰巴特、福科、德里达、拉康,利奥塔等人,他们对已有的社会科学理论提出质疑,关心多种文化形态,引导人们怀疑任何单一的理论框架和终极判断,在艺术领域则是重新肯定具象的价值,从而导致对追求形而上的现代艺术的脱离。</b></p><p class="ql-block"><b> 另外,过分理性和科技化是促使艺术方向发生转变的内在原因。需知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生态一样,既变化万端又相互平衡,如果其中某种因素过分发展,就会有相反的力量来克服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