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面管教》这本书,“第2章:几个基本概念” 内容给家长讲,一个半小时讲稿</p> <p class="ql-block">用正面管教,培育孩子美好未来:《正面管教》第二章解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家长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抽出这一个半小时,来一起深入探讨《正面管教》第二章的内容。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都怀揣着对孩子最美好的期许,可常常会遭遇各种难题,不知道如何在约束孩子行为的同时,还能呵护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正面管教》这本书,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科学且实用的方法和理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章,探索其中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赢得”孩子,而非“赢了”孩子(20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追求“赢了”孩子 。什么是“赢了”孩子呢?简单来说,就是凭借大人的权威,采用控制、惩罚等手段,让孩子屈服于我们的要求。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饭,我们就威胁说“不吃就不许看电视”;孩子不按时睡觉,就强行把他抱到床上,甚至还会打骂。这样做或许能让孩子在当下听从我们的安排,但从长远来看,却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和我们对着干,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变得紧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与之相对的,是“赢得”孩子 。“赢得”孩子意味着我们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们,相信孩子有能力与我们合作,并且能为家庭、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当孩子不愿意吃饭时,我们可以先问问他是不是不饿,或者是不是饭菜不合口味。然后表达对他感受的理解,比如说:“我知道有时候饭菜不是自己喜欢的,确实不太想吃,我也有这样的时候 。”接着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是重新做一点他爱吃的简单食物,还是等他饿了再吃。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心,他们就会更愿意配合,从内心真正认可我们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么,具体该如何“赢得”孩子呢?书中给出了四个步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正去体会他们的心情。比如孩子因为和小伙伴吵架而不开心,我们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和好朋友吵架肯定不好受 。”并且要向孩子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问问他:“我说得对吗?”</p><p class="ql-block">2.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是让孩子知道我们能感同身受,比如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历:“我小时候也和好朋友吵过架,当时我也特别难过 。”但要注意,我们不是宽恕孩子的错误行为,如果孩子在吵架中有不对的地方,我们还是要指出来。</p><p class="ql-block">3.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诚实地向孩子表达我们的感受,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立场。比如孩子总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们可以说:“看到玩具这么乱,我觉得有点心烦,收拾起来也很费时间 。”</p><p class="ql-block">4. 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还是拿玩具乱扔的例子,我们可以问孩子:“你觉得怎么做才能让玩具摆放整齐,下次玩的时候也能很快找到呢?”是给玩具分类,还是设置专门的收纳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30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着特定的目的,而他们最首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这就好比我们大人,也都希望在家庭、工作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被他人认可和接纳。孩子也是如此,当他们在家庭中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或者在学校里没有朋友,不被老师关注时,就可能会通过一些不当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以此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错误目的象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寻求过度关注:这类孩子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比如不停地哭闹、撒娇,或者故意捣乱。比如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其实就是想让家长多关注他。</p><p class="ql-block">2. 寻求权力:他们喜欢和大人顶嘴、对抗,不愿意听从大人的安排,想证明自己有做主的权力。比如家长让孩子去洗澡,孩子偏说“我就不洗,你管不着” 。</p><p class="ql-block">3. 报复:当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时,可能会采取报复行为,比如故意损坏东西、说伤人的话。比如孩子和家长吵架后,把自己的书本撕坏。</p><p class="ql-block">4. 自暴自弃:这类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干脆就放弃尝试,表现得很消极。比如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说“我太笨了,学不会,我不想学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不当行为时,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要冷静地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只有找到了根源,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满足他们对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需求。比如对于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我们可以在平时多给予他们高质量的陪伴,当他们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寻求权力的孩子,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制定规则,在规则范围内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25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我们总是极力避免孩子犯错,一旦孩子犯错,就会严厉地批评教育,希望他们能记住教训,下次不再犯。但《正面管教》告诉我们,犯错误其实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大好时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探索、尝试,而这个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每一次错误,都是他们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花瓶,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这点事都做不好!”孩子可能会感到害怕和委屈,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打破花瓶的,你现在肯定也很难过 。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把它打扫干净,以后拿东西的时候要更小心一点。”然后和孩子一起清理碎片,同时教导他如何正确地拿易碎物品。这样,孩子不仅不会因为犯错而感到恐惧,反而能从中学到如何承担责任,如何避免再次犯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还要教给孩子“矫正错误的三个R”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承认(Recognize):让孩子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比如可以引导孩子说:“宝贝,你看花瓶碎了,这是发生了什么呢?你是不是不小心碰到了?”</p><p class="ql-block">2. 和好(Reconcile):在孩子承认错误后,我们要和孩子修复关系,让他们知道我们依然爱他们。可以抱抱孩子,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妈妈还是爱你的 。”</p><p class="ql-block">3. 解决(Resolve):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比如讨论如何更好地放置花瓶,或者制定一些在家里活动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四、传递爱的讯息(20分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无论我们采用何种管教方法,都不能忘记一个最重要的核心,那就是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孩子只有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孩子的一些不当行为而生气、发火,在这个时候,我们更要注意,不要让愤怒掩盖了我们对孩子的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可能会忍不住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平时都学什么了?”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感到沮丧和失望,觉得自己不被父母认可。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先表达对孩子的理解:“我知道你没考好心里也很难受,你肯定也很努力了 。”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出问题所在,鼓励他下次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取得进步,我们一起加油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与孩子发生冲突时,我们要及时冷静下来,向孩子表达我们的爱 。可以说:“宝贝,刚才妈妈可能有点着急了,语气不太好,但是妈妈是爱你的,只是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 。我们来好好谈谈,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沟通,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亲子关系也会更加亲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家长们,育儿是一场充满挑战但又无比幸福的旅程 。《正面管教》第二章的这些理念和方法,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实践和运用。希望大家都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育儿中,用正面管教的方式,陪伴孩子茁壮成长,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想法,欢迎随时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