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诸暨解放,县人民政府对民国时期原有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6月,建立中共牌头区委和区公所,属县地方行政单位,为县派出机关,受县政府直接领导,区公所驻地牌头(市山背炮台)。辖30个乡:南源乡、六丰乡、同山乡、正源乡、安华乡、三合乡、汤江乡、越善乡、新民乡、新乐乡、新生乡、牌头乡、西山乡、华越乡、越山乡、坑西乡、宜西乡、宜东乡、宜北乡、外陈乡、新北乡、新中乡、新南乡、凤仪乡、街亭乡、芦山乡、龙山乡、浮塘乡、同乐乡、城南乡。</p><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12区2县直属镇(区级)133乡。分牌头为牌头、新生、新民3乡;分安华为安华、新乐2乡;分华越为越山、坑西、华越、凤仪4乡;分新壁为新南、新中、新北、西山、宜西5乡。是年5月,建政牌头乡、华越乡、新乐乡(部分属安华)、安华乡(部分属牌头)、新壁乡(西山归入)。6月,牌头区分牌头、城南二区。牌头区公所驻地安华丰江周;城南区公所驻地马村,后迁驻王家井千秋村。牌头区辖南源乡、六丰乡、同山乡、正源乡、安华乡、三合乡、汤江乡、越善乡、新民乡、新乐乡、新生乡、牌头乡、西山乡、华越乡、越山乡、坑西乡等16个乡。城南区辖宜西乡、宜东乡、宜北乡(后划入浣纱区)、外陈乡、新北乡、新中乡、新南乡、凤仪乡、街亭乡、芦山乡、龙山乡、浮塘乡、同乐乡(后划入浣纱区)、城南乡等14个乡。县城区改为城关区。年底,全县由原来的7区7镇41乡633保调整为8区2镇69乡849村。设区(政府)、乡镇(政府)、行政村三级政权组织。至此牌头境域内区划包括牌头、新生、新民、新乐(包括安华部分)、越山、坑西、华越、西山等。越山乡管辖张墟(今属安华)、山下周、长潭街、毛宅畈、宝村、寺下张、珠村、梅溪、后充岭、朱家坞、埂大、上楼宅12村。</p> <p class="ql-block"> 1953年10月,牌头改乡为镇。1956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全县设65个乡(镇)。合越山、坑西、华越、凤仪4乡为越山乡;合新中、新南、新北为新壁乡。是月,设置斗岩直属乡,新民乡、新乐乡、新生乡、西山乡合并为斗岩乡。下半年,原西山乡的西山下、何村埠、夏宅埠、茅山后、新庄、大庄、坑塘下、王旭8个村从斗岩乡中划出,归入外陈乡。张家、上庄、方家3个村仍归入斗岩乡。撤并后斗岩乡、越山乡规模较大。</p><p class="ql-block"> 1953年12月,牌头区辖16个乡镇130个村。</p><p class="ql-block"><b>1953年12月牌头区辖乡镇设置情况:</b></p><p class="ql-block">牌头区(驻丰江周) </p><p class="ql-block"><b>牌头(镇) :</b>长 潭 郦 家 何 沈 沈 村 贾 桥 上牌头 下牌头 拜 曲 杨树下</p><p class="ql-block"> <b>新 生(乡):</b>王家宅 中央宣 后泉畈 桑 园 皇浦村 植树王</p><p class="ql-block"> <b>新 民:</b>水霞张 九 年 马家弄 两头门 金家山头 邵袁家 徐 何 杨傅村 鹳 鸣 小后泉坂 下宅畈 凤凰山</p><p class="ql-block"> <b>新 乐</b>:丰江三村 丰江四村 绍家泉 江水沿 牌轩下 下岭脚 桃树坞</p><p class="ql-block"> <b>坑 西:</b>坑 西 枫 塘 花 泉 寺 坞 蒋家坞</p><p class="ql-block"> <b>越 山:</b>寺下张 宝 村 梅 溪 珠 村 长潭街 张 墟 埂 埭 山下周</p><p class="ql-block"> <b>华 越:</b>王劳军 宝家塘 花泉坂 东山王 前山庙 车门里</p><p class="ql-block"> <b>安 华:</b>安 华 蔡家坂 河 汉 霞 庄 墙 头 王 店 袁 家 湖 头 次 坞 景家坞</p><p class="ql-block"> <b>三 合:</b>新 州 杨 店 球 山 张家坞 城 里 何 村 五指山 双 峰</p><p class="ql-block"> <b>越 善:</b>矿亭一 矿亭二 矿亭三 朱家坞 后 溪 宣何一 宣何二</p><p class="ql-block"> <b>汤 江:</b> 周家村 方家坞 杨茂岭 邵家塘 大 园 岩坞口 下里村 崇新庵 黄藤市 上新宅 杨 宅 王家塘沿</p><p class="ql-block"> <b>正 源:</b>发达坂 吴村埠 吉水坑 和睦山 王沙溪 厅 头 界牌宣 古 竹 王家大门</p><p class="ql-block"> <b>同 山:</b>鸿村趾 沈 宅 茶 院 寺山湾 高城头 里 杭 孔卜湾 邱 店 王 庄 上 王 边家店 邱 家 及坑弄 许村横路</p><p class="ql-block"> <b>六 峰:</b>殿 前 外江山 里江山 唐 仁 霞 庄 上 陈</p><p class="ql-block"> <b>南 源:</b>边 村 五家宅 仙过岭 日入坞 </p><p class="ql-block"> <b>西 山:</b>西山下 祭祀村 方 家 茅山后 夏宅埠 何村埠 新 庄</p><p class="ql-block"> 1956年3月,并区并乡。牌头、城南合并为牌头区,驻地牌头镇。原30个乡中的24个乡合并为7个乡。牌头区辖同山、安华、牌头、越山、外陈、王家井、新壁7个乡。原新民、新乐、新生、西山(部分)4乡合并为斗岩乡(县直属)。街亭乡划归璜山区。</p><p class="ql-block">1956年3月斗岩、越山乡区划情况:</p><p class="ql-block"><b>斗 岩:</b>王家宅 中央宣 后泉畈 桑 园 皇 浦 水霞张 九 年 马家弄 两头门 金家山头 邵袁家 徐 何 杨 傅 小后泉 鹳 鸣 下宅畈 凤凰山 绍家泉 江水沿 丰江三村 丰江四村 牌轩下 下岭脚 桃树坞 西山下 何村埠 夏宅埠 茅山后 新 庄 大 庄 坑塘下 王 旭 张 庄 上 庄 方 家 檡树王</p><p class="ql-block"><b>越 山:</b>坑 西 蒋家坞 金 坑 寺 坞 枫 塘 樟 塔 梅 溪 后充岭 寺下张 宝 村 珠 村 毛宅畈 长潭街 上楼宅 张 墟 埂 埭 山下周 朱家坞 王劳军 楼瑶驾 宝稼塘 花泉坂 东山王 前山庙 姜宣家 凤 仪 耕下庄 新 胜(王家井塘口) 胜 利(桥头黄)五 星(箬山下)</p> <p class="ql-block"> 1958年4月,以区建社,设大队,全县设58个大队。分斗岩入牌头、安华大队。牌头大队包括新乐(划出绍家泉、江水沿、丰江三村、丰江四村)、新生、新民大队。安华大队(划入绍家泉、江水沿、丰江三村、丰江四村)。越山大队划出张墟归口安华,划出凤仪、耕下庄、新胜、胜利、五星另建大队。5月,设牌头管理处。</p><p class="ql-block"> 1958年7月,中共诸暨县委在城南乡建立全省第一个人民公社——红旗共产主义建设公社。10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以区为单位建立人民公社,区公所改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乡镇改称生产大队。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既行使政权职能是国家政权的基层组织,又是组织领导经济活动是集体经济的基本单位。分牌头区为上游、红旗2人民公社。上游人民公社辖牌头、新民、同山、南峰、安华、越善、汤江、越山、坑西9个大队(相当于原牌头区的大部分)。红旗共产主义建设公社划归红旗人民公社,易名城南大队,城关镇为红旗人民公社第二大队(红旗人民公社辖原牌头区的城南,并划入城关、安平、和济、大侣等大队)。是年底,全县设8人民公社54生产大队。1959年3月,大队改称管理区。9月,上游人民公社改称牌头人民公社,分红旗公社为城南、浣纱公社。牌头人民公社辖牌头、新民、南峰、同山、汤江、安华、越善、越山、坑西9个大队,区社驻地牌头;城南人民公社辖外陈、城南、王家井、新壁4个大队,区社驻地王家井学校。</p><p class="ql-block">1959年3月,设大队(管理区)。8月复称大队。9月,分越山为越山、坑西大队;分牌头为牌头、新民大队。1960年,合越山、坑西为越山大队。1961年7月,以乡建社,新民大队并入牌头。</p><p class="ql-block">1959年10月,撤销区级人民公社,恢复区公所建制,大队改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牌头分牌头镇公社、新民公社,同时原新民公社的马家弄、金家山头、水霞张划入牌头镇公社。复设西山公社,辖原划入外陈乡的8个大队、原斗岩乡的3个大队及小砚石大队共12个大队。</p><p class="ql-block"> 自1950年代中期合作化至末期大跃进公社化,村(大队)一级的村名、行政所属和规模变化都较大。初级生产合作社是以自然村为基础组成,1956年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规模扩大,由相邻的几个村组合。如当年越山乡的上楼宅、长潭街、毛宅畈组合成一个高级社,埂大、井头干、马郎埠头组合成一个高级社;一村是(绍佳泉、湖塘沿、江水沿)新二村是丰江周村,牌轩下是新三村。绍佳泉、湖塘沿、江水沿组成新乐乡第一高级生产合作社,丰江周为第二生产合作社(简称新二社),牌轩下周边几村是新三社,下岭脚等几个自然村为新四社,溪口、桃树坞、椒山坞为新五社。后称生产大队,至今还用新五这个名称作为行政村的村名。1958年大跃进时期村一级也有调整,曾称为生产队,一段时间军事化体制还被称为某某连,如山下周、白塔陈、埂大、朱家坞组成的生产队被称为上游人民公社越山大队东升生产队,也称东升连。</p><p class="ql-block">1963年5月,城南区并入牌头区,驻地牌头(上钢)。辖牌头、安华、汤江、红桥、同山、新民、越山、西山、外陈、城南、王家井、新壁12个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1966年5月,文革开始,区、公社管理机构瘫痪。1968年5月,诸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8月,牌头等公社陆续成立了革命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b> 1968年牌头镇域内公社、大队设置情况:</b></p><p class="ql-block">牌 头公社:</p><p class="ql-block">20个大队:王家宅 中 华 牌 头 牌 上 邵 友 里 邵 后田坂 植 树王 金家山 何 沈 秋 人 马家弄 </p><p class="ql-block"> 向 阳 牌 一 长 潭 杨曙霞 贾 桥 大 众 双 园 凤 楼 </p><p class="ql-block">新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14个大队: 新 四 溪 口 桃树坞 椒山坞 金 家 牌轩下 溪 北 九 年 杨 傅 徐 何 凤 凰 观 鸣 高 下 </p><p class="ql-block"> 下宅畈 </p><p class="ql-block">越山公社: </p><p class="ql-block"> 24个大队: 寺下张 宝 村 寺 坞 枫 塘 蒋家坞 坑 西 金 坑 樟 塔 梅 溪 珠 村 后充岭 茅宅坂 朱家坞 山下周 埂 大 上楼宅 长潭街 王劳军 宝家塘 前 山 姜宣家 楼瑶驾 花泉坂 东山王 </p><p class="ql-block">西山公社: </p><p class="ql-block"> 12个大队: 后 村 前 村 何村埠 东 升 小砚石 三 联 茅山后 </p><p class="ql-block">义 井 祭 祀 坑 塘 大 庄 星 庄</p><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公社撒并,合牌头、新民、西山为牌头公社(县直属)。撤销西山公社建制,义井、祭祀、三联、茅山后、夏宅埠、小砚石大队归入外陈公社;何村埠、西山前、西山后、新庄、大庄、坑塘下6个大队归入牌头公社。</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建立牌头地区联络组,行使区委职责,驻地牌头。联络组辖安华、汤江、红桥、同山、新民、越山、西山、外陈、城南、王家井、新壁、牌头12个公社。</p><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17日,撤销地区联络组,恢复中共牌头区委。公社区划重作调整,分牌头为牌头、新民、西山3个公社。</p><p class="ql-block"> 1981年3月,恢复牌头区公所,驻地牌头(上钢)。牌头区内牌头、新民、越山、西山4个公社为现牌头镇境域。10月,复设牌头镇;新民公社改称新乐公社。</p><p class="ql-block">1982年3月后,牌头镇公社、新乐公社、西山公社、越山公社政区基本固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