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祥瑞

<p class="ql-block">文字:祥瑞</p><p class="ql-block">照片:手机翻拍</p> <p class="ql-block">(1972年夏母亲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母亲</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是母亲的忌日。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母亲离开我们已21个年头。每当我想起离去的母亲,回忆难忘的往事,总让我悲痛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普通农民家庭,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小在家里干家务和农活。母亲也由此练就了缝、补、画、绣的本领,以及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品德。</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兄妹从小穿的鞋子衣服,特别是冬天的棉衣棉裤,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母亲收藏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纸质鞋样和衣服样,所以做的鞋子和衣服总是很合适。</p><p class="ql-block"> 每年端午节我们盼望的香包,也是母亲手工缝制。母亲从药店买来香草,选好看的下角布料,缝制成三角形、荷包形等多种香包,戴上又香又漂亮,立马跑出去炫耀。</p><p class="ql-block"> 家里有一台手摇纺车,母亲会熟练的纺线,然后把棉线拿去织成布,染成藏蓝色,给我们做衣服。我考上中学后,母亲用一卷土布在缝纫店给我做了一套学生服,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的奢华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整天站着干活,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非常辛苦。下班后,还要立刻下厨房做饭,连短暂的休息都没有。为了把我们拉扯大,母亲努力工作,任劳任怨。</p><p class="ql-block"> 依稀记得,母亲工作后,曾几次参加扫盲班。母亲努力学习,在昏暗的灯光下用铅笔写字的样子还有些许印象,她刺绣时那灵巧的手,写字时却显得有些笨拙。母亲是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虽未能如愿以偿,但母亲已经努力了。</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恰逢困难时期,父亲生病,奶奶去世,兄弟姐妹先后入学,家里生活更加困难。后来父亲也因病离开我们,家里顿时像天塌了一样,家庭重担完全压在母亲肩上。面对如此困境,母亲勇敢面对,坚韧不拔,用她那微弱的身躯支撑起这片天地。</p><p class="ql-block"> 母亲既要工作,又要照料我们,除了过问我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还要常常去学校参加一些重要的家长会。家长会上母亲主动向老师询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并积极发言。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思维清晰,讲话朴实无华,让人刮目相看。记得我上初中时,母亲参加我班家长会,第二天,有同学笑着告诉我,说母亲发言讲得很实在,说她因为没有文化,只能干又脏又累的工作,所以要让孩子们好好学习……母亲不会讲“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豪言壮语,但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母亲渐老,健康也大不如从前,后来,母亲不幸患了青光眼,手术后仍然没有治愈。不能重见光明的残酷,对母亲是沉重的打击。母亲一度失去生活信心,但最终度过难关,坚强地继续生活。到了晚年,双目失明的母亲,疾病缠身,健康状况日益不好,终于2004年7月20日离开了我们,享年86岁。</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平平淡淡,没有灿烂辉煌;母亲一生,勤劳勇敢,任劳任怨;母亲一生,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母亲饱经风霜的一生,诠释了一位普通母亲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母亲克勤克俭、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品德,言传身教的熏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做人,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7.19晚</p> <p class="ql-block">(1974年冬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