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锦溪古镇

虞国训

<p class="ql-block">  曾听友人说起,夏日荷花盛开的时节是游览锦溪古镇最好的时间。7月14日,我去那里逛了一圈。该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苏州昆山市西南隅,东临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矾清湖、白莲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其名“锦溪”,是因溪水穿镇,晨霞夕辉,尽洒水面,滿溪跃金,灿若锦带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时,我进入景区后,便沿着路标前行,感觉游人不多,相对清静,心想可能是天气炎热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  路边有锦溪八景的介绍及雕塑</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锦溪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古莲桥,该桥始建于宋代,是座有千年历史的古桥。</p> <p class="ql-block">  古里桥造型别致,桥体由长廊构成,飞檐翘角的亭台与廊桥相连,形似展翅的凤凰。</p> <p class="ql-block">  桥的一侧种满荷花,桥体与荷花相映,眼下正是最美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景色使人不禁想起宋代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p> <p class="ql-block">  下图牌坊上的楹联为书法名家徐伯清书写。楹联为:“长堤映月水冢香散白荡雪鸥寻故知,飞阁凌霄片云钟度禅院梵音有新声”。正面上侧写有:“水乡佛国”,背面为“文星朗照”。这体现了锦溪古镇的诗意与禅意,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莲池禅院</p><p class="ql-block"> 莲池禅院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公元1131年),是宋孝帝为纪念病逝的陈妃而建,历经元、明、清三代修缮扩建,逐步形成规模,民国时期曾作为学校使用,1993年重建后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  这是禅院外墙处的御笔碑文</p> <p class="ql-block">  在禅院远望五保湖上的陈妃水冢</p><p class="ql-block"> 相传南宋皇妃陈氏偏爱锦溪美景,恋不忍离,病逝后水葬于此,锦溪也因此改名陈墓,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p> <p class="ql-block">  禅院内的建筑做工相当精细</p> <p class="ql-block">  有几处还放有不少荷花盆景</p> <p class="ql-block">  这是禅院内的餐厅,对游人供应素面,20元/碗,价廉物美,我在此就餐后继续游览。</p> <p class="ql-block">  锦溪因水成镇,水网交错,故随处可见下图这样的小桥。</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镇上餐饮店与农家乐的集中点,农家乐双人房一般120元/天。</p> <p class="ql-block">  这是十眼桥,始建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现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时间还早,我又去古镇的下塘街、锦溪街看看。</p> <p class="ql-block">  街上多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和其他古镇相比,商店和摊位不多,不过,我感觉这更为真实。</p> <p class="ql-block">  这是街上的弄堂</p> <p class="ql-block">  下塘街沿河两岸景色十分秀美,如诗如画,宛若一幅唯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两家出售明清家具和古玩的商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古砖瓦博物馆,该慱物馆位于古镇的丁家大院,是我国唯一以砖瓦为主题的博物馆,现馆藏砖瓦文物2300余件,涵盖新石器时代至民国时期,其中有良渚文化“中华第一砖”,汉代龙纹瓦当,曹操铜雀台瓦当,以及明清金砖等代表性藏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锦溪窑火生生不息,金砖技艺传承不绝。</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锦溪自古就有“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的美誉,镇内窑厂遍布,窑火终岁不绝,现在还存有明清古砖窑十余座。相传那时有的窑厂不只是烧制普通砖瓦,还承担烧制专供朝廷的金砖。锦溪的男子也大多以烧窑为业,一些村民家中至今仍保存有金砖。金砖的制作技艺在传承人手中如同窑火一样传承不绝。</p> <p class="ql-block">  我走出古砖瓦博物馆后,继续沿街游览。</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锦溪镇杰出人物馆</p><p class="ql-block"> 该镇自古崇文尚墨,人才辈出,据资料介绍,近百年间,先后走出了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名叫陈华癸(已故),是我国农业微生物科学奠基人之一,另一名叫朱为宏,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另外,还有2名共和国将军,300多名教授,以及100多名留学生。可惜我去那天,锦溪镇杰出人物馆因故闭馆,无法λ內参观。</p> <p class="ql-block">  古朴的摇撸船给游人带来特有的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古镇核心区内坐落有多家博物馆,因此被誉为“民间博物馆之乡”。下图是锦溪街上的金石篆刻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走到景区另一端出口,但考虑到回程便利,我还是从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镇上多粉墙黛瓦的明清民居,但这家却较为别致,有点现代气息。</p> <p class="ql-block">  又走到游船码头了,我见一对身着古装的新人正准备登船拍照,这样的场景难得一见,我快步向前,抢拍了几张。</p> <p class="ql-block">  这俩位自行车手真厉害,身着这样的紧身运动服,顶着如火骄阳骑车来到锦溪,佩服并应邀帮他们拍张照片留念。</p> <p class="ql-block">  已近下午2点,虽然,还有一些景点来不及观赏,但是考虑到天气因素,我仍结束了那天的锦溪之旅。</p><p class="ql-block"> 以上照片均摄于锦溪古镇,文字根据景区资料组织,多谢各位老师观看和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