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州鼓岭,自古为八闽要塞。位于鼓岭宜夏村大洋坪的刘家老厝,曾作为“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交通联络站”,迄今保留着70多年前红色印记——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在鼓岭生活战斗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日前,笔者和陈为集老师一起来到宜夏村大洋坪5号,瞻仰刘家老厝,联络站旧址掩映于鼓岭蔽日的柳杉与滴翠的松柏之间,是一座古朴的二层石木老屋,老屋左边天然山石镌刻“红色前哨”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老师是闽都乡学讲习中心讲师,鼓楼区原党史宣讲团成员,他在鼓岭常为游客义务讲述《鼓岭故事》,也带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到刘家老厝参观讲解,今天虽然就我一个人参观者,陈老师也同样当起了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解放战争时期党把闽浙赣指挥中心设在福建呢?福建有地形条件优势,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优良的革命传统。</p> <p class="ql-block"> 刘家老厝的男主人叫刘慈祯,1905年出生,永泰人。他原本姓林,与刘家二女儿刘福弟成亲后,入赘刘家做女婿,改名为刘慈祯。</p> <p class="ql-block"> 刘慈祯是一名石匠,当年他以坚实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整天忙碌于采石、雕刻和木工活,院落中至今还散落着许多石鼓、石桌和石碑,其中一些甚至刻着英文,那是他为外国避暑客人在鼓岭别墅打制的石制品,见证了他不凡的石匠技艺。</p> <p class="ql-block"> 让时间倒回1945年的一天,刘慈祯在鼓岭牛头寨一带劳作时,偶遇一位身着灰色长衫、头戴礼帽的中年男子,自称“老李”,系茶商,上山与洋人洽谈生意。交谈中,老李委托刘慈祯制作一对石料镇纸,并递给他一张字条,上书“终当力卷沧溟水,来作人间十日霖”。刘慈祯虽不解其意,但按老李要求雕刻。</p><p class="ql-block"> 这位神秘的老李,其实是林白。林白,他出生于1911年3月,是仓山城门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林白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中共福建省委在长乐南阳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派庄征前往福州,以恢复和建立党组织,并开展城市工作,到了1947年1月,福建省委在南平、古田和建瓯地区召开了省党代表会议。会议决定将省委改组为闽浙赣区党委,同时闽江工委也被改组为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庄征被任命为部长,李铁担任副部长,而林白等人则成为委员。</p> <p class="ql-block"> 经过考察,林白决定让刘慈祯担任闽浙赣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的秘密信息联络员。刘家老厝恰好位于东岭游击队与鼓山抗日游击队的中间位置,这为秘密交通联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走进院落西侧第一间房为木匠房,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尺寸的刨子、锯和斧子,空气里隐约飘着木头、鳔胶的气味。</p> <p class="ql-block"> 刘慈祯的铁锤并不寻常,锤子的木柄被巧妙地凿空,用来藏匿情报,而安上锤头后,就与普通的铁锤无异。他平日里干活总是背着一个大棕包,这把装有情报的锤子就混杂在随身携带的工具之中,在鼓岭鼓山一带走村串户,帮人做工,利用做工名义在地下联络交通线上传递情报。他经常需要到东岭或其他地方,而为了避免被察觉,他从不走大路,而是选择从无人烟的溪谷穿行。</p> <p class="ql-block"> 厨房餐厅和木匠房相连,里面有一些厨房用具,其中,灶台上放着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大木桶,一旁则有一张木桌和四条长凳,当年游击队就是在这里吃饭的。</p> <p class="ql-block"> 餐厅的隔壁是酒窖。鼓岭常年气候湿冷,当地人有自酿青红酒的习惯。刘家人有一副酿酒的好手艺,渐渐地,山里人都爱自带糯米来这里加工。</p> <p class="ql-block"> 西屋的阁楼是祖孙房,也是当年游击队长和队员们留宿的房间,楼上加楼下最多可以睡20余人。</p> <p class="ql-block"> 东边上面的阁楼,布置明显和其他房间不太一样,这里有梳妆台,有梳妆台、喇叭口高脚杯、银勺银叉、国际象棋棋子、英文医书等摆设。作为非常隐蔽的游击队交通联络站,为何有那么多西洋物件?</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介绍说,这间阁楼,曾是刘福弟的姐姐刘淑瑜的闺房。她是鼓岭上的传奇女性。在16岁那年,丈夫去世后,她便回到娘家,一直住在阁楼里。</p><p class="ql-block"> 据说刘淑瑜那时经常去当地的一位牧师家里玩,牧师送了她许多西洋物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别看阁楼是闺房,其实它暗藏“玄机”。床底下有一个暗格,里面至少可以藏进一个成年人,在老厝的东侧,有一个鸡笼外观的哨卡,只要听闻山里远远传来急促的狗吠声,刘家人马上会把床上的草垫子一掀、木板一翻,就可以让游击队员躲进去。</p> <p class="ql-block"> 作为地下联络站,刘家老厝隐匿在一片山林之中,鲜有人至。这里的每一间屋、每一面墙都可能藏有重要的玄机。对当地人而言,厅堂正墙开门被视为破坏风水之举,然而,为了确保游击队在紧急情况下能安全撤离,刘慈祯果断地用锄头在厅堂正墙上砸出一个通道,直通后山,平时,这个通道被立柜巧妙地遮挡住。</p> <p class="ql-block"> 打开后门,是绿荫的后山,当需要商议重要事务或需要大型会议时,游击队常选择后山作为聚集地。这里地势高耸,隐蔽性强,且无上山之路,鲜有人至。一旦情况紧急,游击队员能迅速藏匿于山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 后山映入眼帘的是屋左后方一块天然巨石屏障,酷似一面飘动的红旗,如今已刻画上了党徽,象征着革命的信仰与坚定。</p> <p class="ql-block"> 后山不远处有处小空地,是游击队员开会旧址,如今竖立林白同志塑像,身后立有林白同志事迹简介铜牌。当年在开会时,游击队员会将枪支武器藏匿于马槽之内,再以石板覆盖,从而形成一张临时的会议桌,桌上会铺展福州的地形图,供大家共同商讨如何逐一攻克敌人的据点,以及如何里应外合、逐一拿下敌人。此处现已被开辟为石坑会议旧址,见证了革命历史的沧桑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1948年,城工部案发生,林白被审查,五县中心县委下属各支游击队发生动摇。正是联络站传出的重要情报,使五县中心县委核心人员绝处逢生,也促进了城工部冤案的平反。</p> <p class="ql-block"> 如今,刘氏古厝在2019年经过重新修缮后,已转型为鼓岭的红色教育基地,向公众敞开大门,让人们有机会缅怀那段隐蔽战线上的辉煌历史。我们通过鼓岭红色记忆和传承的故事,可以铭记那段伟大历史,致敬所有为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作出贡献的先辈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