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芳华</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57195530</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下午,爱人从启东带回来很多新鲜蔬菜,有丝瓜、菜椒,青皮茄子、玉米和豇豆,看着这些由年近八旬的小姨婆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我欣喜嘚瑟,立即开心地一一分袋装好。当拿起玉米时,特激动,回想我最早能奢侈地接连吃上大棵玉米的时候,还是在九十年代初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生长于常州金坛,虽属鱼米之乡,但在我们那儿却鲜少见过种植玉米。记忆中只有一次,还是在约十岁时路过乡邻家的一小块玉米田。当时那生长初期矮矮的绿油油的玉米杆于我而言,印象并不深刻,一直误以为长大了就会跟甜杆一样吃法,后来即使偶尔吃到过切成小段的玉米,或是从书上知道点玉米知识,也没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深究它是怎么长出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十年代初我嫁到启东后,有次随爱人回老家,坐在自行车后的我,看到一路上一片片长得像甜杆一样的绿色植物时,我像个孩子似的好奇、激动极了,禁不住惊喜地对爱人说道:“哇!大家都种这么多甜杆,一下子怎么吃得完啊!这是有统一收购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爱人听我讲后,愣了一下,疑惑地笑回道:“啊?你说那是甜杆?就是我们这说的芦穄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对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那等下到埭上家里了,我带你去看看我们家的‘甜杆’。”爱人边说边笑,沉浸在幸福中的我,满心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起“埭”,据我当时的观察,启东人特别是农村人建房有个习惯,依一条狭长的道路两旁而建,两旁的房屋前后都是田地,每隔一段基本等距的地方就有一条宽窄不等的沟渠或河道纵横相割。据爱人介绍,这里属长江入海口,历史上通过筑堤拦截海水形成陆地,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为便于排洪泄涝,由沟河将所围垦出来的陆地分成十多个“窵” (小块土地),这种由连片耕地和住宅组成的区域就被称作“埭”,多个“埭”组成一个自然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此,在我的眼里,那一条条似乎整得一模一样的“埭”,简直成了我回乡下时从公路上下来寻找至老家的路线迷宫图,根本不像我娘家那边一簇簇村庄,一片片田野,易于辨识,太令我迷糊了!这不,后来在我儿子幼时放在公婆家隔离断奶时,有次我一个人回埭上老家探望,就因为从公路上下来分不清到底哪条“埭”才是正确的,只好让司机沿着那段公路,在我眼里几乎像同卵双胞胎般难辨的三四条'埭口'之间来回开了好几趟,可恁是没法确定。由于当时还没有手机,最后不得已让司机把我送到了距家不远的乡镇——孩子姑父工作所在的单位,待他下班时带我回家。产生这等囧事,“路痴”也由此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说那日到家后,未见公婆在家里,大门却是敞开着,爱人便把自行车停放在墙边,笑嘻嘻地对我说:“大门没关,爸妈应该在前面的田里干活,走,我正好带你去看看我们家的‘甜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公婆家的房子在埭路的北边,埭路的南边没有人家,视野很开阔,一眼望去,净是一片绿色的我脑海中的“甜杆”地。当我欣喜地跟着爱人来到田间时,果然看见老实厚道、善于精耕细作的公婆正蹲在地上除草松土。他们一见我俩都回来了,顿时开心地笑得合不拢嘴,不住地看看我,看看他们儿子,特别是婆婆,看我爱人那眼神不知有多自豪、骄傲。乐呵着边说边赶紧收拾东西,还说地里脏,叫我们快快回家。当爱人说了我的来意时,公婆也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地笑了起来,然后只见虽没文化却善解人意的婆婆笑着朝我爱人宠溺地虎了一眼,对我笑道:“芳,你不要听他的,他在逗你,这是玉米杆,再长些时候就该长出玉米棒了,哦,你们那不种吗?”公公也笑着轻声地解释道:“与芦穄相比,玉米杆粗壮,叶子也更宽厚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此时的我虽然知道了爱人是在逗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发嗲地捶他几下,但当着公婆的面还是觉得有点羞涩,挺尴尬的,正在此时,只见爱人又嘻笑着对我婆婆说道:“妈,她要是认识玉米杆的话,以前刚来的时候就不会把您用黄玉米粉掺米煮的饭,说成是“蛋炒饭”了。”听他又提起这件囧事,我忍不住又大笑的前仰后合,捧着肚子直喊:“肚皮筋都笑疼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婆婆见状,笑着责怪我爱人:“她不知道,你直接告诉她就是了,还硬要逗她。”见婆婆帮我说话,我立马来了点阿Q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不认识也正常么。为挽回点面子,我尴尬地笑着对婆婆解释道:“哈哈,妈,我从学校出来就直接参加工作,以前农村的活也没咋干,我们那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还真没好好看到过呢。”“那等再过一阵,有嫩玉米吃了,你们一起回来吃,你正好看看玉米怎么长在杆上的。”“哦,好的,妈,我还没吃过嫩玉米呢。”我开心地立马回应道。后来在嫩玉米长得可以食用时,婆婆立即托姑姐打电话给我们,叫我们过几天就回老家吃,否则太老了不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回到老家那天,我迫不及待地拉着爱人去玉米田欣赏。看着满眼结结实实地从一棵棵并不高大的玉米杆上长出来的玉米棒,尖头还透露着一些褐色的穗子,我高兴得左摸摸,右抚抚,俯身闻闻,还有清香,不由得慨叹我这二十多岁的人,才第一次见识,真是太孤陋寡闻了,可见世界之大,得有多少东西我没有见过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看到煮好的一根根粒粒圆滑饱满、如珍珠般闪着光泽的嫩玉米棒时,一时竟又不知要从哪下口,在婆婆“芳,你先趁热快吃啊”的一声声热情招呼中,我赶紧拿起一根叫爱人先吃。看到他就那么随意地先从中间一口啃下,似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又顺着这口朝左右、继而又转动着啃,不一会差不多啃完一根时,我笑着对他问道:“嗯?就这么吃的?”爱人忽然意识到我应该不知如何吃,随即笑说道:“哦,拿着随便从哪吃,可以从两头也可从中间,你想咬哪就咬哪哈。”“哦,我这不是怕又出洋相、闹笑话吗?以为你们有啥优雅点的吃法呢。”“这有啥?都是家里人,你想咋吃就咋吃哈。”说完,爱人帮我挑了一根买相更好一点的递给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接过玉米棒看了看,觉得还是从头上好下口。一口下去,清香软糯,还甜滋滋的,真的太好吃了,一连吃了好几根,直把肚子吃得饱饱的,待婆婆把一桌子的饭菜炒好,真让吃饭时,我不好意思地说道:“哈哈哈,妈,我刚才吃多玉米了,吃不下米饭了呢,你们吃吧。”婆婆听我如此一说,在把最后一盆菜端上桌后,两手一边快速地在围裙上擦了擦,一边就用手指划着台面,对着我憨憨地笑道:“哦,哦,那就再吃一点鸡肉吧,这鸡是我们自己养得,鸡肉好吃。”看着婆婆乐呵着炒得一桌子美味,我真不好意思再拒绝,怕伤了她的热情,便用手摸着胃部,轻轻地嘻哈哈笑说道:“妈,我刚才一下真吃太饱了,您炒得这么多菜,看看都好吃,那你们先吃,我先动动,消化消化,稍等一会儿再吃点哈。”一下把一桌子人又逗得哈哈大笑,顿令我感到好像又做了件囧事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此囧事之后,我又出名了,我的其他几个姑姐妹等至亲都知道我爱吃嫩玉米,打那以后,每到嫩玉米上巿时,他们都要给我摘些送来,几十年间,我也不知道到底吃了他们多少的嫩玉米了,只有常常在心底念叨:“谢谢你们,有你们真好!”嘿嘿,看!现在拿着小姨婆给的嫩玉米,想到一会儿又可吃到美味,不觉哼起小曲,立马拿了几根剥好洗净,漫开小步,轻轻放入加水的锅中蒸煮,就待一饱口福啦!</span></p> <p class="ql-block"> 2025.7.18</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ke627h1" target="_blank">一碗精致的蛋炒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