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济南国货商场

夏威夷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58年济南城市地图中的国货商场</b></h5>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记忆中的济南国货商场</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宋懿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前些日子读了张机先生的文稿《国货商场及周边变迁记》<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2p4srg?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9177165"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国货商场及周边变迁记</a>的文章,很有感触。我叫宋懿智与张机同令。泺源大街拓宽前我住在徐家花园街,距国货商场较近,儿時经常到国货商场玩耍,对那一带较熟,所以引起我对国货商场的回忆。下面是泺源大街拓宽前的情境。</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围屏街的南侧国货商场老照片(网络)</font></b></h5> <h1>那时从杆石桥向东,便是西青龙街,此街仅有700米长,宽6米,走到钦虎池再向东走便是围屏街,围屏街的南侧有一栋二层的砖楼房,东西长约百米,连同楼南的一块长方形的地盘,即是国货商场。</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改造前的穿堂门洞国货商场</font>(2021.9.6)</b></h5> <h1>它是清末民初的济南工艺传习所,后开辟为劝业场,为抵制日货,于1934年1月更名为国货商场。这栋红砖二层楼有西,中,东三个穿堂大门,在中间穿堂大门门眉上写有<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货商场”</b>四个大字。走过穿堂大门有一条与二层楼平行的彩石路,此路很有特色:它是用黑,白,红,三色砾石子铺成,先用黑色或白色砾石子打底,约4米为一方块,然后用红色砾石子在方块中间彻成大花朵,直径有1米5很是美观,但是由于当时水泥叫洋灰,是外来品,用的太省,经不起行人踩踏不久就坏了,没有保留下来。</h1> <h1>二层红砖楼的一层是商店,有文具店,玩具店,金银手饰店,以及照相馆。我小学的同学李景水家,开了家小文具店,后来他在文英照相馆工作,后来文英照相馆合并到泉城路上的人民照相馆,当时都是黑白照片,遇到重要照片要通过人工着色变成彩色照片。李景水是一位知名的着色师,人民照相馆橱窗里展示的毛主席身着军装,带着红卫兵袖章向红卫兵挥手的大型彩照就是由李景水着色的。他在济南照相业很有名气。</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国货商场北侧老照片</font></b>(网络)</h5> <h1>二层红砖楼的二层有一个阅览室,室内有各种报纸及群众乐意看的杂志,如《大众电影》《电影画报》《旅行者》等,供群众阅读。</h1> <h1>从国货商场西穿堂门进去,垮过彩石路,便是一个铁皮木棚子,约有100平方米,内有卖旧书的,还有集邮店,那时集邮与现在不一样,要集用过的邮票,上面有日期印还要保持完好,所以不能把邮票从信封上撕下来,要把信封泡在清水里泡透后,用毛笔扫下邮票后贴在玻璃上晾干,並保持周边齿孔完整,才能出售和交换。</h1> <h1>转过铁皮棚子向西南走就来到“金城电影院”,解放初期放映的是武打片——关公大侠,是无声电影。为滿足观众需求,影片用留声机配上广东音乐步步高,直到放映新闻纪录片抗美援朝结束,后来有声电影,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电影院被火烧毁。</h1> <h1>国货商场的东南部是一个百货批发市场,每天早上摆摊批发民族工业(作坊)生产的日用百货,有棉线织的袜子,手套,围巾,毛巾,鞋垫,帽子,腰带,头绳,头花,卡子;老人用品:烟袋,烟嘴;儿童玩具:皮球,线球,木制枪头子;还有小食品:山查糕,山查纸,等等。</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现在国货商场北的广场,原杂耍市场旧址</font></b></h5>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午后时分,批发市场摇身一变,俨然成了一处热闹非凡的杂耍天地。其间,不乏变戏法的艺人施展奇妙技艺,而说书人——马合义也在此处开讲,所讲书目包含《杨家将》等经典故事。</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外,还有别具一格的“人头鸟表演”。此表演巧妙运用镜子折射原理,将放大后的鸟的照片与女孩的人头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令人称奇的幻觉:仿佛鸟的身上长出了人头,这“人头鸟”不仅能够活动,还能喝水、唱歌。</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曾结识一位艺名为海棠的女孩,她小时候就曾参与过“人头鸟”表演。如今,她已然年逾八旬。</span></h1> <h1>还有拍快照的,它是由木制三脚架上面装了个长方形的木箱子构成的照相机,在照相机前方3一4米的地方掛了一块灰兰色幕布,让拍像的人站在幕布前,摄影师站在照相机后蒙上黑红二层遮光布进行取景,拍摄,洗印,反拍等各种操作,操作后用竹夾子夾着带水的照片,给你时你接过照片上时还滴着水呢。</h1> <h1>隨着时代的发展,批发市场逐渐退出,百货公司进驻国货商场,先在批发市场原址上盖了平房,做为五金交电店,卖一些家用品,例如钉子,铁条,自行车零件,电灯泡,开关,插座等。</h1> <h5><b><font color="#167efb">岳母邹素莲(左)岳父单兴山(右)与外孙女在家合影(1970年代)</font></b></h5> <h1>后又在红砖楼的—层设布匹,服装门市部,将我岳母邹素莲从百货一另调到国货商场当主任。</h1><br><h1>解放初期万竹园曾是山东省卫生厅的办公地点,我岳父单兴山在此工作,是财务处,在石榴院东屋办公。</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白龙湾,现在趵突泉公园内一景。</b></font></h5> <h1>国货商场北侧即是围屏街,在围屏街一个胡同尽头的47号院内有一处白龙湾,它有10米宽,50米长,1米深,並有湧沙,冐泡,夏天当地的孩子在此戏水,游泳。白龙湾的水经小河流向张怀芝家,即现在趵突泉公园内的万竹园,之后与趵突泉的水汇合,后流入大明湖。</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现在万竹园石榴院是当年省卫生厅的办公驻地</font></b></h5> <h1>我小学的同学张练家住围屏街中段路北,他奶奶便是那位接骨拿环的名医,文革后收归齐鲁医院工作,工作地点在南新街路西一个大院。</h1><p class="ql-block"><br></p><h1>西青龙街东头路北有一户卖水人家,他院内有一囗脚踏抽水机井,卖水的个体户拉着装有大水箱的水车,把车停在他家门西侧,将水车的注水口对准上面的水管(车子前面有两条支腿),走进大门站到机井前用脚踏一个平板,不停的踏清水便会沿着一条粗铁管流入水车,待装满后拉着水车沿街叫卖凉水,每挑2分钱(两桶)。</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曾是自来水厂旧址,现为趵突泉南侧的无忧泉池</font></b></h5> <h1>围屏街向东过了国货高场便是趵突泉前街,路北便是购突泉,1936年8月,工商合股成立济南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在趵突泉泉池南侧建自来水厂,厂房约500平方米(现在约突泉南侧的水潭)直接从趵突泉内抽水,加压后沿西青龙街,过杆石桥,经七路到纬四路,注入水塔(当地群众称水楼子),向全市供应自来水,这是我市自来水的起步阶段。更是社会进步的体现。</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作者简介】</b>宋懿智,老济南人,现年85岁,原工作单位济南市弹簧厂,后并入济南重型机械厂,高级工程师。撰写《忆百年老街巷——徐家花园街》《我与山东剧院》《观“济南开埠”展有感》等回忆文章。</p><p class="ql-block"><br></p> 【精彩美评】 <b>@依然:</b>记忆中的济南国货商场,木质柜台泛着温润光,搪瓷缸、蝴蝶牌缝纫机排队似的摆。售货员算盘打得噼啪响,扯布要量三遍。二楼糕点香勾人,中秋前总挤满打月饼的人,空气里飘着甜与暖。点赞老师分享佳作👍👍👍👍👍👍 <b>@李景水儿子:</b>祝宋老先生健康长寿,我是晚辈是您小学同学李景水的儿子,一直从事摄影工作。就在花园路修女楼斜对角。 <b>@孙超:</b>在我的记忆里,照相馆在东西这个最长的2层楼(我不知那条街叫围屏街)的东边部位。相邻有文具店。常年橱窗摆设齐白石那张长胡子的照片。我家在趵突泉拍照后顺路在这里冲洗,结果显影不足。店家赔了些4号高反差相纸,效果依然不好。照相馆的斜对面的果品商店在劝业场的最东头,向南是南新街。国货商场最大的商店应该是自果品店开始向西,然后向南的直角形联通在一起经营百货的商店。<br>10岁依稀记,不足为证。<div><b>@周希平:</b>孙超弟弟讲的很清楚,夏天水果店门口卖西瓜,有三白大西瓜,黑皮的,花皮的,都切开卖,生意很红火。</div><div><br></div> <b>@多彩人家:</b>谢谢作者,现在知道水楼子是源自趵突泉的泉水,上次说泉水与健康的时候没写这一段,因为没有根据,但是,水楼子周围也有一些长寿的老人也没有痴呆,与喝泉水有无关系,还须有关人员研究,只是提出一些现象,仅供参考。 <b>@笑森:</b>好作品接地气暖人心国货商场满满的回忆和时代的记忆激励人堪称经典 <b>@亚娣:</b>这篇充满年代感美文,使人增长了不少见识! <b>@柳萱:</b>个人的回忆,也是时代的印记! <b>@乘风破浪的雪碧N0:</b>看文章回忆过去很有感情,文中这些地方都有记忆,小时在民政厅住过,在徐家花园幼儿园呆过,在那里上小学一年级。国货商场也去逛过。 <b>@爱说实话的曲大爷:</b>很小的时候我小姨夫经常带我国货商场附近玩。后来工作了单位就在附近,对象单位也在附近。 <p class="ql-block"><b>@顶极山丘kL:</b>宋叔是我父亲老同事原来经常去我家,祝宋叔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b>@老寇:</b>济南的劝业场、趵突泉前街中段路南的一个大院子里、对面就是趵突泉南门和老自来水公司!六十年代初曾跟父母去过!</p> <p class="ql-block"><b>@极速原野kh:</b>小时候住南新街,老人家详细的讲解让我又回想起儿时经常去的地方。[赞]</p> <p class="ql-block"><b>@牛奶糖:</b>国货商场,是不是也叫劝业场。小时候奶奶家住广智院街,有空带我们去劝业场玩玩。<b>回复:</b>说的是[赞]一般叫劝业场,还有更简单的叫法称劝场。广智院离劝业场很近。你奶奶家的房子应该拆迁了吧?<b>@牛奶糖:</b>知道啦,谢谢。93或94年广智院街的房子就拆迁了。上新街北头路西的宿舍院,84~88年在那里住过,现在还有那个楼,当时院门在徐家花园,我和上新街有缘。<b>@回复:</b>真是有缘。劳动厅宿舍楼现在是上新街41号,早先是徐家花园24号。</p> <p class="ql-block"><b>@青云里:</b>我妻子72年参加工作时,就在国货商场上班,77年时是是国货商场百货店主任。西边的南北方向的平房,那边经营无金交电土产和化妆品。转到东边和布匹,服装相联。<b>@回复:</b>东边东西方向的平房,从东至西经营布匹、服装等;西头一拐弯南北方向经典无金交电土产品用具。这座平房是L型的商店,标准的百货商店,琳琅满目。70年代我们天天去或路过的地方,可能还见过你妻子。在有关回忆中,有留言讲道商场主任。那时我天天从围屏街去上学,放学后就走L型平房去菜场买菜回家。谢谢您满满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b>@音乐大痴黄弦:</b>宋懿智老人笔下的济南国货商场,从1934年更名渊源,到彩石路、各店铺、二层阅览室的细节,再到李景水着色、海棠表演的鲜活人物,连同白龙湾、早期自来水厂等周边印记,满是老济南的烟火与变迁。这般回忆太珍贵,让逝去的时光鲜活可触。黄铉敬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