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都江堰

九闲笠翁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我心中的都江堰,记不得来过几次了。这座镌刻着两千多年治水智慧的活态史诗,是自然与人文共谱的永恒诗篇。当晨光初现时,岷江水如翡翠般奔涌而下,在鱼嘴分水堤处被一分为二——外江如脱缰野马继续奔腾,内江则如驯服的巨龙,在飞沙堰的弯道环流中甩出沙石,最终从宝瓶口这个"天地之喉"吐出甘霖,滋养着成都平原的千里沃野。春日里,七里诗乡的油菜花与青城山的太平花竞相绽放;秋日时,南桥边的银杏叶如金蝶纷飞,与廊桥下的碧波共谱光影乐章。</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南桥的夜‌是都江堰最动人的诗篇。当暮色降临,朱红色的廊柱撑起层层飞檐,五彩琉璃瓦在灯光下流转如星河倾泻。桥下的"蓝眼泪"景观让岷江水化作液态蓝宝石,与桥上卖凉糕的吆喝声、二胡艺人的弦音交织成"千年烟火图"。而在清明放水节,随着"砍杩槎!"的号令响起,堰工们挥斧斩断竹索,岷江水如挣脱束缚的银龙扑向干渴的农田,千人齐诵《放水赋》的声浪与江涛共鸣。</p><p class="ql-block">这座工程最精妙处在于它的‌生命律动‌:竹笼杩槎的咯吱声是岁修时的古老密码,卧铁在河床深处标记着"深淘滩"的黄金刻度;夏日丰水期,飞沙堰前浪花飞溅如碎玉抛空,而宝瓶口始终保持着恒定的"呼吸节奏"。有位作家曾惊叹:"它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两千年来,那些被江水打磨得圆润的卵石,仍在讲述着"道法自然"的东方智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走进都江堰,仿佛踏入了一段沉静的历史长河。那块嵌在红色墙上的石碑,刻着“深淘滩低作堰”六个大字,像一句古老的叮咛,诉说着千百年来与水共舞的智慧。我站在碑前,望着那斑驳的红墙与青苔交错,心中泛起一丝敬意——正是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守护了一方水土的安宁。</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又一块石碑映入眼帘,上书“心农慰水足田稻”。它静静地嵌在红墙之中,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的默契。水,是农耕的命脉,而都江堰,正是这份默契的见证者。我仿佛看见田野里稻浪翻滚,听见农人对水的低语,那是一种源自心底的安宁与满足。远处的河流静静流淌,岸边绿意盎然,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树影之中。天空虽有些阴沉,却更添了几分古意。</p><p class="ql-block">我站在河边,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这条河,不急不缓,却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与智慧,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深意。一座古老的吊桥横跨河上,桥下是静静流淌的河水,桥的另一头,是连绵的青山与葱郁的树木。</p><p class="ql-block">我缓缓走过吊桥,脚步轻盈,仿佛走进了一幅水墨画。桥上行人稀少,更显出一种静谧之美。这一刻,我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都江堰的呼吸与脉动。在一处开阔的景点前,一块详尽介绍飞沙堰的石碑吸引了我。石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讲述着这一水利工程的精妙结构与功能。我细细阅读,心中满是敬佩。飞沙堰,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古人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游客们在碑前驻足,仿佛也在与历史对话。</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前行,眼前是一条湍急的河流,两岸山崖陡峭,绿意盎然。远处的中式建筑依山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站在岸边,看着河水奔腾而过,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都江堰的水,不只是灌溉的水源,更是生命的脉搏,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一座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映入眼帘,门额上写着“南桥”二字,古朴而庄重。游客们在桥边驻足,或拍照,或静静欣赏。我站在桥头,望着那飞檐在阴云下更显沉稳,仿佛看见了历史的影子。这座桥,连接的不只是两岸,更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p><p class="ql-block">走过一段石阶,我来到了一座木桥上,桥的尽头是一座写着“安澜桥”的牌坊。桥上挂着红色的装饰物,随风轻扬,仿佛在欢迎每一位到访的旅人。我缓步走过,耳边是风声与水声交织,心中满是宁静与欢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拾级而上,看着那些斑驳的牌匾,仿佛听见了古人的低语。每一级台阶,都是一段历史的回响,每一块石碑,都是一段智慧的传承。在一块介绍“二殿”的信息牌前,我驻足良久。牌上用中、英、德三种文字讲述了李冰及其夫人的故事。这位周秦时期的蜀郡太守,因治水有功,被后人尊为神明。我读着那些文字,心中升起一股敬仰。正是他留下的“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成就了都江堰千年的水利奇迹。</p><p class="ql-block">高大的树木在风中轻轻摇曳,远处的古建筑在绿荫中若隐若现。我站在树下,望着那飞檐与红墙,仿佛看见了时光的流转。都江堰,不只是一个水利工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智慧。</p><p class="ql-block">走进天王殿,金色的“天王殿”三字悬于门楣之上,门内供奉着一尊庄严的佛像。我站在殿前,心中升起一种宁静。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与水、与人、与土地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我心爱的都江堰,它不只是灌溉的源泉,更是我心灵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九闲笠翁于2025. 初伏</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