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辈何元明 ‍ 传承

松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 今年9月3日我国将高规格举行“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意义重大。抗战中,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念。</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辈何元明便是其中一员,他15岁参加革命工作,16岁参加长征,是长征中的“红小鬼”。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残酷环境中,忘我工作,出生入死,不畏艰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他保持和发扬了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1952年在唐山市被授予市级学习模范。1953年,在唐山市当选为人民代表。1961年8月16日被国务院(由周总理签字)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p><p class="ql-block"> 在这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缅怀革命先辈何元明,呈现他的珍贵史料,令我们肃然起敬!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p><p class="ql-block"> 重温何老的回忆录,何老的音容笑貌、63年前(1962年)来我校(原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这些都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有助于我们铭记历史真相,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激发新时代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励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目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 何元明同志原工作单位为其出具的干部履历表</p><p class="ql-block">二. 何元明同志生平</p><p class="ql-block">三. 何元明同志照片</p><p class="ql-block">1.个人照片</p><p class="ql-block">2. 合影</p><p class="ql-block">四.何元明同志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1.战爭岁月十八年</p><p class="ql-block">2. 回忆参加革命的几个片断</p><p class="ql-block">3.在原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的讲稿</p><p class="ql-block">五.岁月雕琢的明证</p><p class="ql-block">六.家谱</p> <p class="ql-block">何元明同志原工作单位一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为其出具的干部履历表</p> <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原件证明人一栏有32位证明人的姓名,此处省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何元明同志生平</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离休红军老干部,原副行长、党组成员何元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1年9月29日凌晨3:38在石家庄逝世,终年75岁。</p><p class="ql-block"> 何元明同志是河南省光山县人,1916年9月出生,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到苏维埃政府工作。193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参加了长征,历任光山县苏维埃区政府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团卫生部文书、支部书记;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政治处保卫干事、警卫连指导员;冀鲁豫军政治部组织干事;鲁西军区红一团营教导员;延安中央党校学员;冀东军区武装部科长;长芦盐务局秘书主任;冀东军区后勤司令部秘书主任;唐山市委组织部干事、直属党委书记;开滦总医院秘书主任;中共唐山市委财政部副部长;开滦技工学校副校长;河北省委财贸部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河北省委监委驻人民银行监察组组长;1979年8月任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长;1983年12月离休休养。</p><p class="ql-block"> 何元明同志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5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残酷环境中,为挽救民族危亡,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英勇奋斗,忘我工作,出生入死,不畏艰险,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他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1979年我省农业银行恢复后。他担任副行长、党组成员,为农业银行的恢复筹建工作和全省农金系统建设贡献了力量。在他离休和患病期间,仍然关心着全省农金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何元明同志一生忠诚党的事业,在他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文革”期间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坚定不移地认真执行贯彻。“两乱”期间,能自觉的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能愉快服从组织需要。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光明磊落、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团结同志、关心群众生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他的许多优良品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患病期间,何元明同志与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也是全省农信系统的一个损失。</p><p class="ql-block"> 1991年10月4日</p><p class="ql-block">注:此文为何元明同志原单位同事所写,并在其追悼会上印发给与会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何元明同志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个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何元明同志回忆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战争岁月十八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31~1949年——</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参加革命转战鄂豫皖</b></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光山县砖桥区张家棚。</p><p class="ql-block"> 1931年春,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到我家乡地方,发动群众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贫苦农民翻身求解放。由于党的主张符合广大贫困群众的愿望,革命高潮很快掀起來。</p><p class="ql-block"> 我家是个雇农家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父親给人家当雇工十几年,全家五口人不得温饱。我七岁的时候便给人家去放牛,自己混碗饭吃。在这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为求生存,我全家很自然地投入到革命高潮中去。同年8月,调我到砖桥区苏维埃政府去工作,当时我才十五歳。不久,并介绍我加入了共产主義青年团。那时党、团员在一起过组织生活,(后于1935年转为党员)使我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这叫脱产干革命了。</p><p class="ql-block"> 1932年6月,听说蒋介石调集了三十多万白军要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了。上级让我和30名青年组成光山县红军游击队,跟着姚家芳带领的独立师活动。后来编入红二十五軍七十四师,我在一团二营五连当战士,从此开始了战争生活。</p><p class="ql-block"> 敌人来了,我们边走、边打、边转,转到黄安县(现在的红安县)一座高山上,利用有利地形打了一次阻击戰。敌人仗着人多火力旺,硬是往上冲,枪袍声象刮飓风一样吼响。我们连续打退敌人十几次冲锋。当时我是新战士,见到排长、连长带头反击冲锋,坚守陣地,又见到师、团首长到前线来巡视指揮,我也就不怕了。这次战斗坚持了三天三夜,给了敌人很大殺伤。后来我们撤到另一座高山上,远远地看到长江的水象一条白练向东流去。这时部队首长告诉人们说:我们这次阻击战的任务是掩护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我们胜利地完成任务了。大家向西面看到大队人马,就是我们的红四方面軍部队,牲口上还驮着大炮哩。现在他们向西走,我们却要向东转了,这就是游击战嘛,在长江那边我们的红军多着哩,叫敌人摸不清我们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从这以后,我们天天行军转移。遇上敌人就打,打一陣就走,一般是白天隐蔽,夜里行军,走到半夜就地轮换休息一个多小时,接着再走,究竟走到哪里,行军前保密,我们不知道。只是到了住地,问到老百姓和看到住户门牌上写的,才知道我们经过了宿松、太湖、舒城、六安等县,转移到皖西來了。又从連、排长和老红军们讲的,我逐渐知道这鄂豫皖根据地也就是大别山根据地,地面可大哩,西至平汉铁路,东到淠河沿线,南临黄梅、罗田北部,北到潢川、固始以南。有二十六县,咱红軍部队有四万多人,地方游击队一万多,心里可高兴啦!可是我体力不行,到秋天得了一场大病,跟不上打游击了,部队把我留在地方上。</p><p class="ql-block"> 当地党组织把我藏在南溪一个深山林里,一两天换个地方。这时敌人搜山很紧,满山乱放槍、乱烧房子,乱抓人,尤其对青年妇女,見着就抓走。獸兵们高声大喊:早看见你啦,快出来吧,别找死!我听得清楚,心里想,你别詐唬,反正我在暗处,你不敢下來。我有时藏在小山洞里,用石头堵上洞口,有时用树叶把身子埋住,到晚上找到老乡家吃点東西,拂晓带些干粮到山里隐蔽,不知坚持了多少日夜,就这样幸存下来了。现在回忆起來,若是没有党和群众的掩护,我也就没有今天了。</p><p class="ql-block"> 我病好归队以后,继续在鄂豫皖三省边界地方进行反清剿斗争,几乎是天天打仗,日夜行軍,部队的粮食、弹药供应日益困难,有时两三天吃不上饭。后來我軍侦察队侦知太湖县城敌人备存着大量军用物资,但守备兵力薄弱。于是我军决定对太湖进行一次长途奔袭。吴焕先军长亲自指挥部队,在夜间急行軍兵临城下,乘敌不备,一陣猛打猛冲,只几十分钟就攻占了县城。吴军长在敌人的指揮部里,机智地用敌人的名义向安徽省城打电话求援,诡称红軍四路纵队团攻太胡。对方回电话说:要坚守三天待援。我軍摸清了敌人的底细,放心地打土豪、分粮食,发动群众。我们的部队也得到粮食、弹药和物资补充,干部战士的情绪高涨起来。</p><p class="ql-block"> 1933年夏,形势稍微好转,沈泽民命令我红二十五军围攻七里坪。七里坪是黄安县的咽喉,黄安原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敌人占领以后有重兵把守,当时我军減员很多,粮食弹药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强攻七里坪是难以取胜的。可是军令难违,硬要打到武汉去过中秋節。结果,一直围攻了四十三天没有攻克。在那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战士们昼夜伏卧在山上,忍饥挨饿,伤病员日增,部队损失很大,白白打了一场消耗战。左倾路线造成的危害,是历史的严重教训。 </p><p class="ql-block"> 七里坪围攻战以后,中央任命徐海东为红二十五軍军长,吴焕先为政委,部队返回皖西六安一带进行整训活动。我调到軍卫生部工作,经常和军部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长征八千里</b></p><p class="ql-block"> 1934年夏秋之间,鄂东道委书记郑位三派人送來中央指示,要红二十五军速到鄂东,另有任务。从鄂皖西到鄂東要通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我军一路走一路打,突破一道道防线,当进军到河南省光山县斛山寨时,部队刚刚住下,尾追的敌人从三面包围上來,攻占了斛山寨的山头,把我军的連队哨压了下耒,向寨内猛攻。这时,徐海东軍长在一个小山坡处观察敌情,沉着指揮。他命令七十四师顶住西边敌人,七十五师从东面迂回,卫生部的人员也投入战斗,各处都要坚守陣地。敌人多次冲锋都被我軍击退,从上午11时战到下午5时,敌人伤亡很重、渐渐泄气了,槍声稀落了。徐軍长趁机下令:全线出击!我軍指战员象猛虎一样,猛打猛冲,把敌人全线击溃,四散撤退。我军打扫战场,救护安置伤员,清查处理俘虏。这次战斗共击溃东北軍的一一七师、一二零师和刘镇华的六十四师、六十五师,共四个师的兵力,缴获机枪一百多挺,步枪四千多支,俘虏三千多人,取得重大胜利。我军也付出很大代价,七十四师政委姚志修为党牺牲了,七十五师金师长也受了重伤。安置以后,队伍立即出发了。连续行军一日夜,第二天下午到达鄂东宣化店以西的殷家湾。 </p><p class="ql-block"> 到殷家湾見到了中央派來的程子華同志,他带來中央指示。当即召开省委会议(那時省委和軍党委是同一组织)研究目前形势和行动方针。遵照中央指示,由程子華任红二十五軍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郑位三任軍政治部主任,戴季英任軍参谋长。部队经过短时间休整,除留下少量部队坚持斗争以外,红二十五军主力开始新的长征了。</p><p class="ql-block"> 9月12日,部队从罗山出发西進,在信阳南面的武胜关穿越平汉铁路,沿鄂、豫两省边界向泌阳、方城方向前进。在过许南公路(許昌通南阳)时,在方城以北的独树镇与敌人的骑兵邅遇,敌人猛冲过来。吴焕先政委走在前边,沉着指挥。他命全部队迅速卧倒,亲自带一部分战士散开,坚决顶住敌人,随后徐海东副军长带二二三团赶到,迂回歼击,将敌人击退。我军跨过公路进入伏牛山区,转战嵩县、滦川一带,并攻克卢氏县城,打开敌人监狱,释放政治犯,扩大党的影响,部队亦稍作補给休整。</p><p class="ql-block"> 1934年冬,我軍从卢氏入陕南。陕西的敌人调集人马阻击我军。我军在洛南县臾家河与敌六十师打了一仗,歼敌八百多人,我军也伤亡二百多人。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都负重伤,躺在担架上,同志们見到,真是揪心呀!可庆幸的是我军打破了敌人的阻截、追击,进入了陕南山区。这里反动统治比较薄弱,我军可以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35年3月,我军西进打开炸水县城,在九间房歼灭尾追的敌人独立二旅五个营。我军军威大振,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在群众的支持下,接着又在袁家口沟打一仗,歼敌两个旅、六个团,俘虏杨虎城部下警备旅旅长唐嗣桐等人。牵制了敌人三十多个团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北上。</p><p class="ql-block"> 1935年6月,我軍奉命离开陕南向甘肃前进。一路上翻山越岭,涉水渡河,风雨无阻,迂回宛转,为绕过敌人的据点阻截,有時昼夜行军240里。我们敬爱的吴焕先政委,他带领二二三团走在部队的后面,把马让给掉队的老、弱、病员骑,自己和战士们同甘苦,一边步行,一边做思想工作,鼓舞同志们奋发前进。队伍经两当,过天水,到8月12日翻上涇川高原的时侯,赶上大雨滂沱,河水猛涨,在抢渡纳河(泾河支流)时,有的战士被洪水卷走,军直属队和二二三团被阻隔在河的東岸。这时马鸿奎的骑兵从涇川县猛扑过来,情况十分紧急。吴政委立即指挥部队与敌激战,打死敌团长马开基,歼敌千人,将敌击退。可是我们的好政委吴焕先也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全军指战员无不热泪盈眶,极度悲痛。程子华軍长激励全军化悲痛为力量,用实际行动歼灭救人,踏着烈士的鲜血继续前进了。</p><p class="ql-block"> 1935年9月14日,我们到达陕北根据地。陝北边区主席習仲勲来迎接我们。群众沿途欢迎,给我们煮包米吃。</p><p class="ql-block"> 9月18日,到陕北的永平镇与刘志丹率领的红二十七军会师,开大会纪念“九一八”四周年。刘志丹宣布,遵照党的决定,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七军合编成立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華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并号召全军将士团结战斗,用新胜利迎接党中央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红十五军团成立后,立即投入反围攻陕北根据地的战斗。老山一战,打死敌一百师师长何立中,歼敌一部;又在甘泉以南榆林桥歼敌四个营,俘虏东北军的团长高福源。对所有俘虏的官兵,按着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经过教育统统释放回去,以表明我党联合东北军一致抗日的诚意。</p><p class="ql-block"> 10月中旬,党中央经过长征到送陕北根据地。11月21日,在毛主席、周恩來副主席的直接指揮下,在直罗镇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这一战役以中央红一军团和徐海东率领的我们红十五军团为主力,歼灭了向陕北进攻的东北軍一0九师全部,师长牛元锋被击毙,打死打伤敌一千多人,俘敌五千多人,缴获很多枪支弹药。战后,对被俘的官兵经过教育全部放回。这一战役起到了扭转战局开创新局面的作用。我在护送伤员中,第一次见到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1936年春,傅作义在绥远百灵庙对日寇和汉奸李守信、内蒙德王作战。我红十五军团奉命东渡黄河,援绥抗日。后又千里行军转赴宁夏,对进犯的胡宗南军作战。我随红十五军团卫生部进住豫旺以西王家团庄,负责救护伤病员工作。 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我红十五軍团又奉命行军千里,开赴西安东南的蓝田商城一线,声援张学良和杨虎城,预防发生内战。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我红十五軍团奉命回师,再三次行军千里,进住甘肃省驛马关,才稍得休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b></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軍沿津浦、平汉、平绥铁路三线向南进攻,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南退,中華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党中央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将红軍改编为八路軍,受国民政府指导,开赴抗日前线。我红十五軍团由甘肃省驛马关出发,日夜兼程,再次行軍千里到山西侯马,乘火車赴太原。天刚刚亮,欢迎我軍的群众人山人海,许多学生人群己在这里等候一夜。他们見到红军到来,向车厢里散发抗日标语传单。欢呼:你们上前线去,我们就跟上…。群众的抗日热情,激励着每个爱国战士的心。</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想,一定坚决抗日到底,就是为国牺牲也心甘情愿。到上午9时,我们乘火車北进,不到一小时,飞來敌人三十多架飞机,看样子要轰炸太原。突然有三架飞机离开机群,围绕我们乘坐的火车盘旋,接着打来几梭子机槍,打在我们的车厢里,死伤我战士二十一人。同志们感到非常愤恨,恨不得立刻赶到前线和敌人拼杀。火车停后,我们再步行赶到冀东北繁峙县去,于9月25日,就投入了在平型关伏击曰寇的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歼灭敌板垣师团一千多人,毁汽車一百多辆,缴获机、步枪一千多支,给气焰嚣张的敌人以重大打击。</p><p class="ql-block"> 1938年春天,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中央指示,要适当分兵广泛发动群众,以支持长期抗战。当时,我在六八九团任連指导员,在韩先楚领导下开赴冀东南,随一二九师行动(建制仍在一一五师),转战到河北冀南大平原去开展工作。那时,冀南自发成立的武装很多,十几个人一伙,百八十人一帮,有的是地主成立的联庄会,有的是土匪武装,也有的是爱国人士和青年组织起来的队伍,都打着保卫家乡或抗日的旗帜。群众称是:主任赛牛毛,司令遍天下。我们六八九团在那里开展工作,区别对待,收编了十几股司令、主任,引导他们走上真正的抗日道路。</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徐向前指揮我六八九团去打威县。原听当地党组织汇报,已和威县伪軍头目何梦九联络好,我军攻城时何为内应。但当夜间我軍攻进城去,何梦九变卦了。城内有三四百鬼子,坚守城墙上的炮楼,我军攻打不下。到天明时,炮楼上的敌人用机槍封锁了城门,威县城墙三丈多高,我軍退不出去了,一百多战士战斗到弹尽无援,牺牲在城内。直到第二天夜间我军继续攻城,敌人慑于我軍作战英勇,弃城逃遁。威县解放了,群众掩埋烈士的尸体,发现烈士的干粮袋里装的都是糠窝窝,被感动地流下热泪。地方党委和威县县长都前来慰问,开了追悼大会。以后在城内修了一百一十四名烈士纪念碑,永遠怀念为国牺牲的烈士。</p><p class="ql-block"> 1938年秋,我们带一部分新收编的队伍回到晋东南高平、长治一带去整训。同时,我参加了三四四旅的党代会,朱总司令、黄克诚政委给我们作了重要讲话,并和战土一起座谈教诲。会后,留我在教导营学习一段,就留在教导营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黄克诚政委带领旅直机关和我们教导营,还有一部分地委、县委书记,出太行到冀南去。夜间在邯郸、邢台之间刚刚跨过平汉铁路,就被敌人包围了。黄政委指挥教导营一个连迅速占领村前小庙,被敌人几颗炮弹压了回來,其他几个连顶上去,敌人又放毒瓦斯進攻,因当日风大不起作用。我们一直打了一天。地方党和群众到戰壕来送干粮,他们说:知道你们是老八路过来了,不然不能和鬼子顶着打一天。到了天黑,指揮部命令我们突围出去,要人自为战,各自为战,猛冲出去,往清丰、南乐、内黄一带集中,领导方面有接你们。那時敌人到夜间不敢行动。我们走了一夜,到了冀鲁豫軍区根据地,杨得志司令员(兼代三四四旅旅长)和崔田民主任接待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皖南事变”以后,黄克诚政委调往新四军去任第三师师长兼政委,他带走教导营的三个連,留下一个连。我也调往华北民军政治部工作。民軍司令朱程,原是个大学教授,政治委员是王凤梧。</p><p class="ql-block"> 1942年,我调往山東鲁西区红一团任营教导员,在濮阳、范县、郓城、鄄城一带活动。一次,在杨勇司令员率领下袭击故人,缴获一门大炮,需要四个骡子拉着。这件胜利品老百姓很爱看,很助劲,但我们打游击战争要它无用,光招目标,只好把它埋掉。</p><p class="ql-block"> 同年又调我到冀鲁豫军区二分区的鄄城县游击大队任教导员,大队长是刘传朋。这时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9月27日(简称九二七)日,敌集中兵力对军区进行大扫荡,捕捉我军主力和领导机关,鄄城汉奸王文献和郓城汗奸刘本功联合行动,带领伪军对地方进行清剿。这地头蛇比鬼子还可恨。当时,敌众我寡,不能硬拼,我们都换成便衣,白天在野外筑的地窖里隐蔽,黄昏以后出来工作,发动群众间壁清野,反资敌,袭扰敌人。到后半夜就又行軍转移,一天换一个地方,真是疲劳不堪,有时走着路就睡着了,有时几天吃不饱饭。这样坚持了几个月,把力量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1943年春,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同志通知我前去谈一次话,决定我和另一批干部到延安中央党校去学习。通过党的地下交通站,越过敌人几道封锁线,辗转步行一千几百里,经四个多月到延安,学习到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的喜悦扣击着每个人的心弦。在党校学习的同志都要求到前方去。我编到李富春率领的队伍里,到东北去开辟新地区。富春同志嘱咐大家说,破棉袄和日常用的旧家当还得带着,准备迎接新的困难。大家从延安出发了,步行两千里,历时三个月,到了承德。不料,國民党的軍队堵住了到东北去的道路,过不去了。我们这一批干部只好留在冀東軍区,我分配到军区武装部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6年又调我到冀东军区十三軍分区后勤部工作。这一段工作,主要是搞扩大群众武装,发动群众征集粮秣、车辆,运输物资支援前线,任务也是很紧张的。这时,傅作义占据着张家口、北平、天津、唐山铁路沿线,他对我们也进行围攻扫荡,把我们赶到长城脚下。一次追击我们,在雪地里走了三四天,把脚凍得鞋袜脱不下来,十个脚趾头盖都冻掉了。</p><p class="ql-block">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了,我们进了城,任务还是支援前线。这时东北解放军几十万人进关,每日需要粮秣百万多斤,全靠组织人力、畜力运输。时值隆冬,冰天雪地,夜间隐蔽行动,常在零下十度以下艰苦困难,可想而知。到1949年1月15日,我東北解放军迅速解放天津,守敌十三万人全部被歼,敌警备司令陳长捷被擒俘,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支援前线的住务。</p><p class="ql-block"> 我被分配到中共唐山市委组织部工作,从此结束了我十八年的战争生活。</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过着和平安定新的生活。回忆自己的戰斗历程,感到贡献很少。但我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不过是伟大革命事业中滄海一粟罢了。現在我们祖国日趋繁荣昌盛,都是革命前辈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和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头颅换来的。我愿把知道的一部分革命历程告诉后人,以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创造更伟大的新的业绩,不辜负先烈的遗志和人民的期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忆参加革命的几个片段</b></p><p class="ql-block">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列宁同志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的含义是非常深远的。生活中无数的事实这样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那么,怎样才能不忘记阶级斗争呢?除了进行现实阶级斗争的教育之外,还要大讲阶级斗争的历史。它既是讴歌老一辈革命者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又是揭露反动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惨无人道压迫的罪恶的历史,经常用这样的历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受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老一辈劳动人民来说,是重新回忆过去深受的痛苦,激起阶级感情,进一步划清阶级界限,再度树立鲜明的阶级壁垒,增强自己的团结,加强对敌人的专政,以便巩固和发展革命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对于“吃蜜长大”的青年一代,则是使他们通过具体历史事实的教育,懂得了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级剥削和压迫,什么是阶级斗争和革命,加深对旧社会的憎恨,对新社会的热爱。这就自觉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易于在现实阶级斗争中坚定立场和积极参加革命斗争。</p><p class="ql-block"> 正是基于这些,我回忆一下三十年前参加革命的几个片段,虽然这些回忆因年代和缺乏系统整理而是支离破碎的,但是为了让年轻一代了解过去的艰苦斗争和取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还是把它初步整理出来。</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心酸的家庭历史</b></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正围子一个佃农家庭,自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全家五口人,全靠父亲长年累月地给地主扛活,也得不到温饱。</p><p class="ql-block"> 在我出生很早以前,祖父就去世了,他们兄弟5人,祖父是行五,名叫何起,祖母姓朱。父亲姐弟三人,父亲叫何国文,叔父叫何国章。在我还不大记事的时候,他们兄弟二人分家另过。姑姑六十多岁了,姑父叫芦文贵是个土财主,他有两个儿子,都30多岁,还没有后,整天着急,怕他们死了家业无人继承。虽然我们是很近的亲戚,因为我们家很穷,也就不亲了。</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11岁那年,眼看着快要过年了。隆冬腊月,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这个鬼门关实在难熬过去了。父亲把我叫到他的身旁,抚摸着我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你到姑姑家去借点米吧......”,姑姑家是地主,平时我哪敢去呀?可是,我看着爸爸的满脸深深的皱纹,知道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鼓起勇气点了点头。我到姑姑家,按照父亲说的向姑姑说了,果然不出所料,他不但没有借给,反说我们懒惰,不会过......。我碰了一鼻子灰回来了。在我回家的路上,心里一直在纳闷,她还是姑姑呢!为什么心那么狠?幼小的心灵,哪能懂得呢?只觉得他们和我们不是一样的人。父亲看到了这种情形,很难过地说,这样的亲戚就不能搭救,我们只好出门讨饭去!</p><p class="ql-block"> 在腊月二十三号,有钱人都张罗过年,打糍粑、做新衣服、送灶王爷上天。可是穷人家的孩子,连件不露棉絮的棉袄都穿不上。就在这天的晚上,我们兄弟三人蜷缩着身子依偎在父亲身旁,只见父亲热泪满眶,母亲也泣不成声,家里揭不开锅了。第二天天不亮,父亲就带着我们两个大些的孩子,到二十里外的地方去讨饭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我父亲是一辈子受苦的农民</b></p><p class="ql-block"> 在他还不到20岁的时候,祖父祖母都去世了,他兄弟二人只好去给地主扛活,当了十几年长工,挣了点钱才成了家。有我们三个孩子之后,吃闲饭的人多了,生活就更困难了。</p><p class="ql-block">父亲经常对我们说:“孩子,快长大吧,长大好给人放牛,混碗饭吃”。在我7岁的时候,就开始给地主放牛了。</p><p class="ql-block"> 1931年,我参加了革命,1932年国民党四次围剿时,红军退走了,敌人到处搜捕红军家属,逼得我父亲东躲西藏。</p><p class="ql-block"> 在1932年秋季里,有一天,父亲从陈壕舅父家中回来,恰巧碰到韩敬之的民团,抓住就打,用火烧他,逼着父亲交出儿子。爸爸说:“你们这些野兽,折磨死我,也不向你们交出儿子”。他们把他带到斛山西头一个庙里,打得死去活来,父亲仍没有向他们屈服。野兽们临走时把他砍死在庙门口,当时报信收尸的人就没敢收尸,过了好几天才知道,村里去几个人收尸,尸首早已经被狗吃掉了。</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人何止我的父亲?我们部队活动的地方,到处有许多尸首,有时三五十来个排着一溜一溜的,有的把人头砍下来挂到树上,写上个条子,说这是共产党的下场,红军家属的下场。这些恶魔蹂躏过的地区,狗吃人把眼睛都吃红了。我们到处看到狗拉的白屎,据老人说,狗吃人以后拉的屎是白色的。四次围剿后,苏区几百里没有人烟,有时一人行走,就容易被成群结队的狗,把活人成群结队吃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我母亲的命运提起来也是令人心酸的。</b></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兄弟三人还小的时候,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她料理这三个孩子,时常带着我们到处讨饭。当我们大些的时候,国民党杀害了我的父亲,三个孩子两个离开了她的身边,我参加了红军以后,我弟弟被国民党抓兵抓去了,死在国民党军队里。 母亲想念孩子,依照人的常情是可想而知的。</p><p class="ql-block">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接到母亲的来信,她说想念我,想得眼睛就瞎了。她说,我现在如同“风中之烛,瓦上之霜”,黄土埋到脖颈了,你再不回来,就永远见不到我了?!我安慰她说,我不是不孝,国难当头,我只能为国尽忠,不能为父母尽孝啊!红军长征以后,河南省成了国民党长期盘踞的地区。连年灾荒,兵荒马乱,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困苦的情景是一言难尽的。群众称为河南是“水旱蝗汤”是指蒋介石的嫡系部队89师师长汤恩伯的兵灾。由于旱灾、水灾、虫灾、兵灾迫使人民贫病交加,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忧虑过度,没有等到胜利,没有见到他日夜想念的儿子,于1942年死去。这样遭遇死的母亲,她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p><p class="ql-block"> 我从七岁起就给地主扛活,开始只是在农忙的时候帮人放牛和做一些辅助劳动。先后去过五家人家。我第一次给人放牛,是在我姑姑村一家姓芦的,因为力气小,牛吃秧拽不住,经常挨他们的打。虽然不挣钱,光落个吃饭,稍微不太忙了,人家就不要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睡在牛棚里,河南地区由于蚊子也特别的厉害,白天很累,又是一个孩子,只好让蚊子咬个饱。早晨天不亮就得把牛牵出去放(有时也和村子里其他孩子一起去)。牛放饱了,日出一人高时,打头扛活的吃了早饭才叫把牛牵给他们去犁田,自己吃了饭还得赶紧拔草割草,有时候弄的少了,东家还翻白眼。</p><p class="ql-block"> 我十多岁以后,给占家畈一家教书先生詹子恒扛活,他家前屋是一个学堂。他两个儿子也在这里念书,每天早晚温书的时候,我能够听的很清楚,不到半年的功夫,我把“三字经”“百家姓”都听会了,到现在我还能一背如流。詹子恒的大字写得是很漂亮的,经常有人请它写神仙对子,到了年终,就更忙一些了。我每天晚上给他研墨,帮他牵纸,经常工作到深夜。我通过为他无偿的劳动,也知道了一些旧礼教的东西。他写的对联到现在我还能背下来不少,如“孟忠哭竹冬生笋,王祥为母卧寒冰;话到口边留半句,是非与己莫劳心”等等。到后来,我除白天向哥哥学手艺外,晚上上本村夜校,上了两个冬天,念的是上下论语和千家诗。受这种旧式教育,不但不能激发革命思想,反而有束缚作用,所以我从记事到投身于革命之前,受到了阶级压迫,看到了阶级斗争,但因为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还认为人生富贵贫贱是命运不好,说什么命里注定,用宿命论的观点来解脱安慰自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红军</b></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一年的春天,革命的烽火燃烧到我的家乡河南省光山县。有钱的老财都非常害怕,纷纷议论逃难的事儿,有的逃到光山城里,有的逃到潢川城里。未走的,见到有钱有势的人都走了,心里动摇,犹豫不定。爸爸对我们说:“孩子,我们是穷人,我们不怕,我们不走”。</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才15岁,立即参加了革命,到苏维埃政政府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这个从7岁起就给地主放牛,夜里睡到牛棚里,11岁开始以讨饭为生的穷孩子,终于投入了革命的怀抱,开始真正人的生活;并且逐渐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和怎样革命的问题,在革命熔炉里陶冶、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砖桥区苏维埃政府工作不久,县里调我到培养学校去受训,受训期还没有满,国民党对鄂豫皖的四次围剿开始,领导上发给我们枪支弹药,当我这个穷孩子第一次手中拿到武器,可以打击压迫我们的敌人,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在1932年6月,光山县游击大队成立了,我们随着姚建芳独立第二师行动转战湖北省的黄安(现在叫红安)、麻城、罗田一带活动。</p><p class="ql-block"> 红军为了掩护鄂豫皖的红色首都黄安(当时是中央分局所在地)转移,我们在黄安的七里坪打了一次大仗。我们占据有利的地形在山上,敌人在山下,三天之内阻击敌人几十次进攻,敌人冲上来就被我们打下去。敌人将死尸拉走,而血流到山下的河里,河水都被染红了,真是”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我们给敌人以重大的打击,完成了任务,部队转移了。 </p><p class="ql-block"> 由于国民党对于鄂豫皖苏区进行了残酷的围剿和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未能粉碎敌人的进攻,他带着红四方面军的主力离开苏区,到了四川,我们留在苏区,坚持同敌人进行斗争。我们的部队被整编红二十七军,以后又整编为红二十八军和红二十五军,到安徽省的霍山、书城、桐城、潜山一带,坚持外线游击战争。这里好多地方都是深山密林,敌人无法消灭我们,但是敌人采用了飞机撒毒烂性毒瓦斯,烂我们脚的方法,我们在天天打仗日夜行军的环境里,护脚就像保护眼珠一样重要,脚要烂了,一切都完了。因此我们为了防止中毒,用棉絮把脚包着行军。敌人还采用了更加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苏区变成了无人区。苏区的群众在敌人的这种政策下,无有生存条件,房子都被烧光了,粮食被抢尽了。苏区的群众杀的杀了,逃的逃了,横直几百里,变成了一片瓦砾,荒无人烟,一片凄惨景象。我们的部队只好转移到苏区和白区的边缘上活动,白天到苏区边上来,在敌人烧掉的房屋里,用树枝靠墙搭一个简单的房子休息。晚上到白区打土豪,搞一点粮食,不够了就剜一些野菜掺到里面,这样部队的生活就越来越困难了。不但粮食、衣服、房子没有,基本群众见到的也很少了。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战士们的生活是极端困难的,但是同志们的情绪是高涨的。他们都知道自己干的是为人民的伟大事业,并坚信最后能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情况下,部队还要同敌人进行周旋打仗。我们为了钳制进攻苏区的敌人,部队首长决定打击敌人空虚的后方太湖县城,我们的部队离太湖还有40里,就开始跑步前进。战士们带着全副武装,不到两个小时就赶到了,城内为数不到五百人的警备队根本未敢抵抗,我们就进去了。敌人连向上级报告都没来得及。军首长吴焕先同志拿起电话机,按照敌人大队长明信片上的名字,冒充敌人向安庆叫电话(当时安徽省会在安庆),说;“红军攻打太湖,情况紧急,请速派兵......”。敌人说:“我命令你们坚守三天”。领导预料敌人三天之内是来不了的,部队就在此进行了短时间的休整,发动群众,打富济贫,把敌人的许多粮食、物资分给了群众,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同时我们从敌人手中搞到了不少武器弹药补充自己。</p><p class="ql-block"> 部队就是这样,从皖西北到豫南,从豫南到鄂东北,来回打游击,坚持了两年游击战争,于1934年9月举行长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参加长征</b></p><p class="ql-block"> 1932年6月到1933年2月,蒋介石以90个师50万兵力,组织对中国的工农红军的四次围剿。红军在这次围剿的战争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未有粉碎敌人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在1933年4月,蒋介石以100万兵力举行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并以50万兵力进攻中央红军。在这次战役中,红军因为党中央实行了完全错误的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和其他错误路线政策,没能粉碎敌人的进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退出了江西根据地,举行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在此期间,全国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受了左倾分子同样的损害。各地红军除了刘志丹等同志所领导的陕北红军外,都先后退出了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九月,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同志的领导下,实行长征。</p><p class="ql-block"> 部队从河南的罗山出发,在信阳、武胜关之间,越过平汉铁路,经过随县、东阳、桐柏、沁阳、方城、嵩县、栾川、卢氏,进到了陕西的南部。部队在一路上遇到敌人的多次阻击,打了许多次阻击战。我们在方城、南阳公路上一次阻击战中,正是11月间大风雪天,部队横过公路被敌人切断了,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士们趴到雪地上,时间长了,腿都冻僵了,像劈柴棒子一样,有的同志被扶起来都站不住,但是我们坚持同敌人战斗到天黑,打退了敌人的阻击,后续部队过了公路又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了陕西省的雒南、柞水、佛坪一带,这个地区地势险要,便于我军作战,因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薄弱,地主富农的封建剥削和捐税异常严重,群众的生活困苦,革命的热情高涨,便于我们在这里发动群众抗捐抗税,我们就在这里创造了陕南游击革命根据地,部队得到了修整和补充。</p><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我们的部队由陕西的凤县到了甘肃东部的两当、天水、秦安、静宁、平凉、泾川、合水,于1935年9月到达了陕西北的保安县(现改叫志丹县),陕北革命根据地,我们的部队胜利地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26军、27军会合了,在永坪镇西南学校广场上开会师大会,部队整编为红15军团。由程子华任军委政委,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军团下属三个军,即红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军。这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三省第四年的“九一八”那天。刘志丹、徐海东、程子华等领导同志在大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刘志丹,这位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生,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同时提出了部队今后的任务......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部队扩大了好几部,又有一大块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形势由低潮转向高潮,心里不知有多么高兴......</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用胜利迎接党中央和毛主席</b></p><p class="ql-block"> 1935年10月,国民党调动了张学良的东北军七个师,还有陕北的土地蛇”高某某,对陕北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开始了,战士们个个情绪激昂。我想,蒋介石又给我们运送武器来了。我们的部队奉命连夜赶到甘泉,待命战斗。但我们在山上埋伏了两天,还没有见到敌人的影子。等到第三天的下午,敌人出来了,军团长的指挥枪一响,路两旁山上的机枪、手榴弹响成一片,几千敌人像蜂窝挨了棍似的乱成一团,有的敌人还想抢个山头和我们挣扎,但在我军强大火力包围下,也是无济于事,猛烈的战斗不到4个小时,敌人第一百师全部被歼,三千多人当了俘虏,敌人一百师师长何立中和参谋长被我军击毙,第一团长高福元,(外号叫“高色脖子”)被我军活捉。这是我军会合陕北红军后,并肩作战打的第一个漂亮仗。</p><p class="ql-block"> 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带领的中央红军,快到陕北了,我们用这次战斗的胜利来迎接党中央和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盼望已久的党中央、毛主席、朱总司令领导的中央红军,在我们战斗胜利之后,来到了陕北苏区,由于战争和苏区的经济条件所限,部队并未靠拢,在一块开会师大会,只是见到来来往往联络人员和高级干部到一块开会。</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护送伤员去瓦窑铺后方医院,回来途中,迎面来了一副空担架,走在担架后面的有十几个携盒子枪的,我和他们走了一个对面,走在他们前面的像是一个负责首长,但又不太像一个军事首长,没有马跟着,年龄有40多岁,瘦个中等身材,留有头发,军事首长不像这样。走在他们后面的还有陆陆续续的人,我问了一句:“同志,前面走的是谁呀?”他说:“那不是毛主席吗?你不认识?”听到这话,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真想返回去再看看他老人家,但又想,我是军人,不能随便自由行动。我回答说,我是红十五军团的,过去不是一个根据地的,从来未见过毛主席,也未见过毛主席的照片,不认识毛主席。原来,毛主席长征时不是骑马,而是坐担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从此,我们就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直接领导下胜利前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原天津大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的讲稿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校领导、老师们、小朋友们、少先队员们:</p><p class="ql-block"> 我要和大家讲一讲过去艰苦奋斗问题。我讲不好,有些问题,老师们也可能和你们都讲过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对于过去艰苦奋斗问题都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在小说里、戏剧里、电影里你们都看过很多了,今天我再给你们讲一些。</p><p class="ql-block"> 解放已经十多年了,你们多数都是解放初和解放后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对旧社会你们了解的比较少。在解放以前,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统治下过着牛马不如的痛苦生活。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打倒了内外反动派,建立起今天的新中国。</p><p class="ql-block"> 过去革命斗争环境,都是非常艰苦的。其中有一个时期最艰苦,那就是大家常听说的万里长征。长征是从1934年10月开始的,到1935年10月红军才到陕北革命根据地。长征是从井冈山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的(江西福建间)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陕西十一个省,到达陕西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在长征途中,打过几百次战斗,历经千辛万苦,有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像过乌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今天和大家讲其中的一两个。</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过乌江(黔江)</b></p><p class="ql-block"> 乌江在贵州省的北部,地势险要。虽然江水只有半里宽,比咱们的海河稍宽一些,但两岸尽是高山,水流的很急。河的两(西)岸(也叫南岸)还有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四个团的兵力,守着渡口,而敌人为了阻拦我军渡江,还把船只都沉没了,红军后面还有薛岳的追击,大家会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渡江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任何困难都挡不住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4日(旧历年晚上)红军到了乌江渡口。挑选了8名红军英雄,让他们喝了点酒,以抵御寒冷,游水渡江。英雄们冒着严寒和敌人的炮火,游过江去,但是渡江的绳子未能拉过去。当时,又派筏子继续强渡。在敌人猛烈炮火的阻击下,筏子被打翻了。仅仅八个人过去,也是无济于事的,只好用信号把他们召回。在游回途中,一名战士因受冷过度,光荣牺牲了。就这样第一次强渡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正月初一)的晚上,用三个筏子向西岸偷渡,但因天黑风大,水流过激,两个筏子被风刮散了,被水冲了好几里远,只好返回。只有一个筏子(六个同志)划到了对岸,因人数少,不好下手。六名战士只好冒着严寒,在敌人的石岩下隐蔽起来。这样,我军第二次偷渡又未成功。</p><p class="ql-block"> 敌情更加紧张了,薛岳部队一个纵队尾追我军,我军必须再次强渡。第三天(正月初二)9时,大渡口用小部分队伍佯攻,牵制敌人。在上游一、二里远的地方,我军用强大火力掩护,三个筏子一起向敌人划去,因敌人火力很猛,有一个筏子竹篙被打断了三根,但战士们继续前进,在筏子离敌人岸不远的时候,隐蔽在敌人石岩底下的六个同志冲出来,打起了机枪。敌人动摇了,接着一阵手榴弹,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先头部队佔住了敌人的前沿阵地,我军迅速渡江。用绳子链住筏子当浮桥。就这样,一道乌江天险被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所攻破,接着佔据遵义的反动派军队向贵阳溃退了。</p><p class="ql-block"> 1935年1月,党中央有名的遵义会议(扩大的政治局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会议上反掉了(王明、博古)第三次左倾路线,真正奠定了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正确领导。</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过雪山</b></p><p class="ql-block"> 红军是1935年6月过的雪山地区的。雪山地区非常辽阔,红军在雪山地区行军三十一天,行程有2700多里。雪山的位置于四川西北方向。红军进雪山是从四川宝兴县(原西康省)的大硗碛过夹金山的,为什么叫它雪山呢?山高入云,一年四季积雪,所以叫它雪山。</p><p class="ql-block"> 红军是6月初从云南到达这里,穿的衣服单薄,当时又没有条件补充,因而相当困难。雪山不仅寒冷,而且空气稀薄,呼吸困难。人呼吸是需要氧气的,烧水做饭也需要氧气(宝鸡至天水的火车经过秦岭,因火烧不上去用电力拉)。雪山上,想走快点使身上发点热也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志喝点酒或者辣椒水,只能对健康的人才能起作用,也只是一会儿时间长了不行。</p><p class="ql-block"> 在雪山行军,一不小心被风刮倒,马上就被风雪盖住。有时看不清道路,走到溶雪上面,一落千丈,人就掉到万丈深渊里。当时,一军团团长林彪同志,司令部的侦察科长胡底同志,因身体较弱,山上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几次晕倒,但在同志们积极协助下,终于度过了夹金山的难关。</p><p class="ql-block">经验证明,冷的特点是:</p><p class="ql-block">⑴人身上冻了和烫了一样起泡;</p><p class="ql-block">⑵严寒中和东西接触会粘住;</p><p class="ql-block">⑶不能停留,倒下起不来,两腿冻僵了像劈柴棒子一样立不住。为急救他们,可以从嘴里给点热水,没水时也用过尿。为了拯救阶级弟兄,什么办法也想过;</p><p class="ql-block">⑷吃得少,冻死的人多数是饿死的。热死的人多数是渴死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过草地</b></p><p class="ql-block"> 草地在四川、青海、西康边境,没有树木,没有人烟,一眼望不到边,尽是一、二尺高的青草,整天浓雾,一年四季下雨,因而地下尽是泥浆。老草烂了,新草又从老草缝里长出来。在这样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红军淋着雨走了七、八天的时间。他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踩着草棵走。地下松软、压力小,一不小心就陷下去,陷下去就起不来了。晚上,用一些草叶子垫在屁股底下,同志们背靠背,在湿透的草地上过夜(也只是眯缝一会儿),有的人,晚上静静地睡下去,第二天就再也叫不醒了。</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红军生活</b></p><p class="ql-block"> 吃饭,每人一个米袋,一个干粮袋,米袋装三、五斤炒米,打仗时就吃炒米。行军走到偏僻地方,挨饿的时候是常有的事。经常吃糠、吃菜(实际是草),吃的拉不出屎来,肠子上一点油都拉光了。我们在湖北黄安(今红安)打七星坪。围困敌人时吃过皮鞋、皮带。同学们也许会想,那是牛皮的、猪皮的,可能有肉味。我告诉你们,一点也没有。我也形容不出来那股味道,反正还不如烂干菜,烂纸味,弄得不好还有臭脚丫子味。那时,战士们吃一点也是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保存生命,战胜敌人。</p><p class="ql-block">睡觉,红军白天打仗,晚上行军,走到拂晓的时候,原地一个一个挨着睡一会。红军经常在最恶劣的天气,像黑天、雨天、雪天里行军、打仗。战士们为了不掉队,又要保持行军肃静,黑夜里行军每人头上围一块白手巾,作为注视目标。如果掉了队就拍巴掌以示联络。因为越是这样的天气,越是容易完成行军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高昂的革命斗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红军的生活这么艰苦,是不是情绪都很低落呢?不是的。红军的指战员都是受压迫的劳动人民,他们是自觉自愿参加的。他们知道干的是伟大的革命事业,不怕吃苦。虽然生活艰苦,斗争残酷,他们的政治情绪都是高涨的。他们从来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吃的穿的经政治部批准没收地主的,缴获敌人的,或者军区老百姓缴的。如果遇到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需要老百姓的粮食,也是用钱买。红军绝不侵犯人们群众一点利益。</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铭记历史</b></p><p class="ql-block"> 中国革命这些艰苦奋斗的英雄事迹,在文化革命艺术作品里面表现很多。像《万水千山》、《翠岗红旗》、《红霞》、《董存瑞》、《刘胡兰》、《上甘岭》等等。同学们可能要问,那是不是真的?我说,不但是真的,而且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点点。二万五千里长征,走了一年多时间,经过了五百多次战斗,消灭国民党军队四百多个团,《万水千山》中那么几个镜头包括了吗?尽管艺术家怎样把许多典型组织到一块,有许多动人的事迹还是概括不了的。拿打仗来说吧,在电影上(大炮)咔咚、咔咚地响,机关枪嘟嘟嘟地响,实际上打大仗是分不出来的,像刮大风一样,呼呼呼地响。</p><p class="ql-block"> 在艺术作品中,有没有夸张呢?也有。像巧遇、炸桥、炸火车,飞机扔炸弹等等,这是生活里的真实。但在电影上,有些还不是现场情况,但炸桥、炸火车、飞机扔炸弹的事实还是真的,是根据事实(写)出的剧本。再根据这样的剧本排练出话剧,拍出电影,所以应当相信它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以上讲了几个片段的革命故事。应当从中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革命取得的了今天的胜利是不容易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英勇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老前辈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换来的。同学们应当想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今天你们不受累、不受冻、反动派不能欺压你们,还有这样好的学习环境,应该说是很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学习中,永远不要忘记老一辈人经历千辛万苦的奋斗,应该继承老一辈人的革命传统,不怕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借以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推动自己的学习。希望你们向英雄人物学习,向雷锋同志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香的,什么是臭的,什么是敌人,什么是朋友,拥护什么人,反对什么人,树立爱憎分明的阶级观点,树立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树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品德。</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希望你们热爱毛主席,热爱共产党,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好好努力学习,热爱集体,热爱劳动,搞好团结互助。做一个思想好劳动好,学习好,身体好,纪律好的五好学生。希望你们做一个好少先队员!好共青团员!希望你们做一个伟大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196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