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原创舞剧 《闪闪的红星》(上半场)

徐大哥《摄影师》

<p class="ql-block">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以成年红军战士潘冬子的视角展开,将行军路上的经历与儿时记忆相互交织。具体剧情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红军转移,母亲牺牲: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战略转移,潘冬子的父亲随部队离开,临行前将一颗红星送给冬子。红军走后,土豪恶霸胡汉三卷土重来,烧杀抢掠。冬子的母亲作为地下党,为掩护群众安全撤离,在敌人的包围中壮烈牺牲,冬子目睹了这一切,悲痛欲绝。</p><p class="ql-block">- 坚定信念,追寻红军:母亲的牺牲激起了冬子的斗志,他手捧父亲留下的红星,决心变得坚强,追寻红军的脚步。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汇入革命洪流,在行军途中,苏区的映山红、与父母相处的温馨时光等回忆时常涌上心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p><p class="ql-block">- 英勇奋战,守护群众:战争打响后,冬子挎上钢枪,和战友们浴血奋战。胡汉三将老百姓推向火海,冬子为守护更多家庭,纵身跃入火海救人。最终,红军歼灭了以胡汉三为首的地主武装。</p><p class="ql-block">- 继承遗志,继续前行:战争过后,潘冬子梦中见到了母亲,母亲抚摸着他,哼唱着摇篮曲。醒来后,虽不见母亲身影,但他知道有战友、部队以及心中的信仰相伴。潘冬子已变得强大,他将带着使命和责任,继续为全天下、全人类的解放坚定前行。</p> <p class="ql-block">舞剧《闪闪的红星》由上海芭蕾舞团创作,其创作背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传承红色精神:《闪闪的红星》原著小说出版于1972年,同名电影也广为人知,其故事深入人心,音乐《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等至今仍广为传唱。舞剧以芭蕾舞的形式将其搬上舞台,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是红色情怀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舞剧首演于2018年10月,是上海芭蕾舞团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它并非对经典故事的简单复述,而是立足于当代,以现代的语汇和结构进行全新创作。</p><p class="ql-block">- 响应国家艺术基金支持:舞剧得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大力支持,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于2018年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举行全球首演,旨在通过艺术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了解中国舞剧。</p><p class="ql-block">- 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编导赵明曾表示,舞剧要在当代审美和观众对舞剧艺术的认知之间进行对话,以现代艺术手法赋予经典故事新的内涵,创造属于这个年代审美和思考的芭蕾舞剧,让红色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打造红色芭蕾精品:上海芭蕾舞团希望将《闪闪的红星》淬炼成一部可以常演常新的精品,如同半个世纪来盛演不衰的《白毛女》一样,成为培养演员的磨刀石和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红色芭蕾精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一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二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三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四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五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六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七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八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九章</p> <p class="ql-block">《闪闪的红星》</p><p class="ql-block">(上半场)第十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