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旅游特种兵之山西转一圈

yyy

<p class="ql-block">2025暑假第一天(星期六),晚餐桌上的一句话“假期这么长,不去转一圈是不是浪费了”。于是,娘俩讨论了一会确定方向,联系旅行社的姐妹,星期天中午就出好机票,安排好工作,出发!路上汽车、动车、飞机轮转,山西,我们来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晋北开始。首先到的是雁门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被称为“中华第一关”,古代中国北境咽喉要塞,千古商道。登上雁门关的城墙,遥望四周连绵不断的山脉,我明白了,当时的将士们为什么要誓死守护祖国大好河山的壮志豪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曾经守护中原的关隘,如今成了历史的坐标。在山风中仿佛还能听见金戈铁马的回响,山谷之间,石墙延绵。近处熙熙攘攘的游人如织,关二爷庙正对着的戏台里演员咿咿呀呀的唱着高亢古老的歌谣……</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佛宫寺释迦塔,简称释迦塔,因其纯木楼阁式的构造以及其地理位置,故而又俗称应县木塔。它是世界最古老木塔,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整塔全榫卯无钉建造,54 种斗拱构成 "空中楼阁",历经 7 次地震屹立不倒。不过现在看已经有貌似15°的倾斜。</p> <p class="ql-block">木塔周围有鸟一直绕圈,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这些鸟儿以麻燕为主。木塔为鸟类提供适宜栖息环境(如斗拱、暗层)和丰富食物来源(如蛀虫),不仅满足了它们的食物需求,也帮助保护了木塔,防止虫蛀对木塔造成损害。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生。叮叮当当的风铃穿越辽代的星河,与鸟儿一起颂唱这美好时刻。</p> <p class="ql-block">抬头拍的时候,其实心里挺紧张的,总担心哪只不长眼的鸟儿一泡屎“奖励”我。哈哈哈,还好还好,没中招。</p> <p class="ql-block">因为对文物保护及修缮的原因,现在不再安排登塔参观,所以我们只能在一楼感受了。第一层雕像群系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中心形成的,佛像高达11米。释迦牟尼佛结跏[jiā]趺[fū]坐于2.13米高的束腰莲花座上。佛座下,塑有八个力士像,名唤“莲花台下八力士”。这些力士高1.30米 ~1.40米,神态不一,姿势各异。并作齐心协力扛莲座状。</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是“明五暗四实为九”,也就是表面上看来是五层,其实内部结构实际为九层,而且几乎每一层都有牌匾,据记载共有54面,现存53面,现悬挂48面,其中明代7面、清代38面、民国1面、年代不详的有2面。下落不明的1面明代、2面宣统年间、清代1面、民国毁掉1面。每一个牌匾背后都拥有一段独一无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下午到的云冈石窟。先来感受下火辣辣的阳光和排队的人群吧。</p> <p class="ql-block">石窟一共有45个主要洞窟。沿着武周山的山壁排列。我们走的是1——20窟。第20窟的露天大佛是必去的地方。这尊释迦牟尼坐像很高。他面带笑容。看着下面来往的人群。阳光照在砂岩上,佛像的颜色会发生变化。</p><p class="ql-block">第6窟里面的景象让人难忘。洞窟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塔柱。塔柱的四面都刻满了佛像。洞窟的顶部有很多飞天的雕刻。姿态很轻盈。颜色鲜艳。</p> <p class="ql-block">石窟里有超过5万尊佛像。这些佛像在这里已经伫立了超过1500年。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每一尊都有自己的故事。成佛之前,佛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琐事,需要花时间慢慢看。</p> <p class="ql-block">沉默的石壁上,雕刻着1500年的信仰与精神。每一尊佛像都像是在低声讲述北魏的晨钟暮鼓。当云冈大佛的鎏金袈裟被落日点燃,阳光洒在佛像脸上,像是千年前的微笑复活。</p> <p class="ql-block">历史会告诉大家是非功过的。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有一大群人在努力去修复去保护。这里必须要给当年大同市长耿彦波和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点赞。一个是敢作为,有作为,一个是正确的事情就坚决支持。</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p><p class="ql-block">北魏工匠的 "空中楼阁",半壁飞悬半壁空。1500 年未倒的榫卯神迹,力学与美学的完美融合。翠屏峰的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原名玄空阁,历经唐至清朝历代重修,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遗构。它由北魏时期天师道弟子始建,后来成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见证了古代文化的融合。唐代李白曾登临题字,在岩壁留下“壮观”二字,笔力苍劲。徐霞客亦在游记中盛赞其“天下巨观”。</p> <p class="ql-block">如今为保护古迹,悬空寺每日严格限流,登临票超级难买,排队登临的队伍站满了整条廊。买不到票的我们只能站在山脚下遥望悬空寺。那份巧夺天工的震撼近在眼前却无法触碰,这份遥望的遗憾,成了对千年奇构最深的念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吐槽一句:真的无语了,游客中心建设几公里之外,需要换乘景区内的小交通到景点。建议以后游客中心修到太原去算了吧。</p> <p class="ql-block">穿过蜿蜒的山路,山峦被缥缈的云雾所缠绕。路两边的草甸子开满了白的紫的红的黄的各色小花,好想下车去采一捧带回家,无人看守的牛儿在悠闲地散步和吃草,不愧是五台山哈,仿佛这世间万物都开始“修仙”了。</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罗睺寺,有“五台山十景”之一的“花开见佛”塑像。莲花宝座可以控制闭合,别的地没见过这样的。阿弥陀佛……</p> <p class="ql-block">在罗睺寺角楼边上一抬头看到了一只猫主子在巡视地盘似的在屋檐上溜达。相传猫咪是历经六世修行却未能成佛的和尚转世,今生以猫的身份继续修行‌‌,能在这看到是不是也说明是我的运气呢。</p> <p class="ql-block">从罗睺寺出来右转,就到了显通寺。显通寺又称大显通寺、大孚灵鹫[jiù]寺、花园寺、大华严寺、大吉祥显通寺、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永明寺。供奉五方文殊,始建于东汉时期,它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第2座)。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规模亦最大的寺庙,它与河南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被称作"释源宗祖"。</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因地方狭窄,在无法建造山门殿和天王殿的情况下,只好用这"龙虎"把门,以起到"保护寺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座六角攒尖顶碑亭,每座亭内立有汉白玉石碑一通。石碑高2米余,宽近1米,为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七月十九日立。左边那通石碑上有清康熙皇帝御书的碑文,称为"有字碑",右边碑亭立的却是一通无字碑,不知何意,任人猜想。</p> <p class="ql-block">无量殿是由一块块青砖垒砌而成,无梁无柱,故又称无梁殿。造型古朴,雕刻精湛,结构奇特,气势恢弘是我国砖石无梁建筑艺术中的杰作。殿分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重檐歇山顶。外观看像一栋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砖窑。殿内供奉的铜佛像,连同须弥座高约7米,神采奕奕。佛像背后盘坐着大肚弥勒佛,袒胸露怀,表情生动。我们到的时候刚好遇到僧人在诵经,听着听着在浮躁的心渐渐的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千钵文殊殿位于无量殿之后。殿内供奉一尊造型独特的铜铸千钵文殊像,顶五个头形相叠,胸前有六只巨手,其中两只举上头顶,手捧一只大金钵,钵上端坐释迦牟尼坐像。另外四只手握铃、持杵,举在胸前。身后伸出一千只手,每只手内有一金钵,故称千钵文殊。这尊铜像是文殊菩萨多种法像中的一种,意味着文殊菩萨有一千个僧人的智慧。佛教认为,一只手握一个钵代表一个僧人,一千只手握一千只钵代表一千个僧人,一千个僧人的智慧集中到文殊菩萨一个人身上,那他的智慧就无穷无尽了。在殿里我拜了但没有细拍,我怕惊扰了它和它们……</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内的铜殿是一座用铜铸成的仿木建筑物,铸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它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铜殿、湖北武当山金顶铜殿和昆明鸣凤山铜殿称为中国现存古代四大铜殿。它雕花镂空,图案多样,工艺精湛,用10万斤生铜铸造而成,高8.3米,宽4.7米,深4.5米,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铜殿有两层,走进殿内,中央供奉着高1米的大铜佛,四壁铸满了佛像,金碧辉煌,号称万佛。</p> <p class="ql-block">“一心生万法法法全我心,万法即真空空空本不空。“这是显通寺里的一副对联。破我执、破法执、破空执。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不执着于一切的存在与消失。<span style="font-size:18px;">心中有佛,常怀感恩,便是最好的修行。愿众生平安吉祥。</span></p> <p class="ql-block">五爷庙供奉的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民间尊称为"五爷",相传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在民间威望极高。五爷庙香火极盛,许愿据说很灵验。很多人来此求官运亨通、求子得子、求财富增长。一般寺院不供龙王,可这里不同。这背后还有文殊菩萨借歇龙石的故事,文殊菩萨从东海龙王那借来歇龙石,让五台山从酷热之地变成清凉胜境。五爷殿见证着无数人的祈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们的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殊像寺,文殊菩萨祖庭,五台山上最大文殊塑像所在。排排排排排队拜,好多家长带孩子来求智慧。</p> <p class="ql-block">隰县小西天,这是一座“藏”起来的宝藏寺庙。</p><p class="ql-block">它原名千佛庵,最初因大雄宝殿中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来又因为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因特殊年代已经被毁)而更名“小西天“。它位于临汾市隰县城西北凤凰山,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中国悬塑艺术博物馆,以明代彩色悬塑艺术闻名,被称为"悬塑绝唱"。</p><p class="ql-block">凤凰山崖璧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穿过狭窄的高高的台阶,气喘吁吁的我们终于上到。</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雄宝殿内,一下子就映入眼帘的就是那1900多尊层层叠叠的彩塑作品,最大的有3米左右,最小的才拇指般大小,这些彩塑作品都精雕细琢,看上去栩栩如生。古时候的能工巧匠们在创作这些彩塑时,采用倾斜角度和沥粉贴金技术,再加上隰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些悬塑好像都自带了“防尘体质”,即使历经三百余年的时间,依然保存完好,颜色持久艳丽。不大的殿堂里,是一眼看不尽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的挂佛层层交叠在一起,从下往上看亦或是从上往下看,不仅人物形象看起来活灵活现,就连周围的装饰物也精美绝伦,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让人感到震撼不已!让人忍不住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神态自若的众多佛像,威猛的金刚,轻歌曼舞的十二乐伎菩萨还有游弋在云间的孔雀、仙鹤等在这里为大家共同呈现出了一个迷人的佛国世界,让人无不为之震撼,这光彩照人的漫天神佛,实在是让人目眩神迷!</p> <p class="ql-block">从小西天下来,我在路边也遇到了一只猫咪。它慵懒的躺在路牙子上睡着了,,不懂事的我上去跟它“打招呼”,它也很礼貌的忍住瞌睡虫虫跟我回应了。“喵~喵~”</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p><p class="ql-block">山西这边的黄河壶口瀑布,位于临汾市的吉县,对面就是陕西。黄河在这里不再温柔,是怒吼,是呐喊,是千军万马奔腾。那一刻你才明白,什么叫“黄河之水天上来”。河风吹来,岸边风沙起;站在水雾中,就像被黄河拥抱……</p> <p class="ql-block">广胜寺</p><p class="ql-block">位于临汾市洪洞县,以“广大于天,名胜于世”而得名。是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同时也是86版《西游记》中唐僧《扫塔辨奇冤》的取景地,被列为中国四大名塔之一。</p><p class="ql-block">广胜寺分上下两院,这有的“三绝一奇”,三绝为飞虹塔、《赵城金藏》和水神庙元代壁画。上院就占两绝一奇。上院的飞虹塔为中国四大佛塔之一,始建于东汉,明代复建,是世界上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七彩琉璃塔,走近飞虹塔,你会被它身上精美的装饰所震撼。精美的琉璃装饰在阳光照映下,绚丽辉煌,光彩夺目。檐下的斗拱、倚柱、佛像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每一个细节都捏制精巧,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或坐或立,神态各异,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佛教故事。彩绘鲜丽的色彩,更是为这座宝塔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过了飞虹塔依次是弥陀殿和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唐柏,这两棵唐柏就是广胜寺的“一奇”。这两株千年古柏,一东一西,生长在上寺大雄宝殿门前,其中东边古柏逆时针旋转,西边古柏顺时针旋转,就像两位护法将军守护着整个大殿。也象征着做事的道理“左右逢源”,</p> <p class="ql-block">塔院之后是元代建筑弥陀殿。广胜寺三绝中的第二绝——稀世孤本《赵城金藏》原本就存放于此。殿内正中间供奉着铜铸的阿弥陀佛。两侧是泥塑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尊菩萨,脚踩祥兽,面容慈祥。墙上的壁画虽已经褪色斑驳,但还是能感受得到当年修成时的壮观。</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后面的是天中天殿。天中天殿也是广胜寺中佛像最多的一个大殿,佛龛内供奉有3尊巨型泥塑主佛像,精美的佛像,流光溢彩的宝塔。在天中天殿外的墙上有一幅图,是义净三藏于西天取得梵书中的唵字,被民间奉为“镇宅符”,它的意思是所在之处一切鬼神见到听到无不惊怖。其中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题写的赞语一首。这是目前全国发现太宗皇帝唯一给浮图题赞诗的碑碣。</p><p class="ql-block">殿内正中间悬挂着“光辉万古”的匾额,是雍正身为和硕亲王时所题。</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谈谈山西的两个民间大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晋中市祁县齐家堡的乔家大院,是明清商人乔致庸宅院。始建清1756年,院形“囍”型,是一处记录晋商乔氏百年兴衰、完整体现和保留明清建筑风格的北方民居建筑群,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等10多部影视剧取景拍摄地。</p><p class="ql-block">封建社会的营建制度等级森严,对住宅的修建规模,使用的建材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看过了北京城恭王府的我来到这看到这些,只能从心里发出感叹:额,有钱没权还是不行的……</p> <p class="ql-block">说完乔家说王家。王家大院是一个家,王家大院也是一座城。位于晋中市灵石县,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面积达25万多平方米,比故宫还多出10万平方米来,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有“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美誉。只有亲自来到这座名声在外的北方大院,才能真正感受到她的磅礴气势和背后所代表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接待外宾的客厅。踏脚石,嘉庆皇帝颁发给王家的一道圣旨,和当时清代的中国地图。地图也是王家大院的镇院三宝之一,彼时的清朝疆域,更加辽阔广大,1300万平方公里,北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南到越南老挝柬埔寨,从库页岛到马六甲海峡,这张地图是展示了我国当年的疆土,也留下了一个警示:无论哪个年代,国不能弱,即使到了今天,西方还是那个西方,帝国还是那个帝国。没有再被切割,不过是你足够强大罢了。</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可以担当“书香门第”的美誉,这里就是大院的书院,书院的门洞用竹子装饰,起名“竹林书塾”。竹子有节寓意气节,竹子空心寓意虚心,竹子挺直寓意正直,竹子常青寓意家族兴盛不衰,竹子打造的环境清幽素雅,“竹林书塾”,给读书赋予了多少意义!</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石柱上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高家崖西边的瞻月亭。这里我觉得挺有智慧的。把蜡烛放进这个象征天圆地方的中间这个小孔里,然后把镜子放在对面的墙壁上,就可以把整个小院落都照亮。</p> <p class="ql-block">王家家训共十四条,涉及日常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品德修养等各方面,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从这块匾上就能看出来不一般。“规圆矩方”,“矩”字上多一点,意思就是平时规矩多一点,惹的麻烦就会少一些。</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拴马桩和踏脚石。</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青瓦灰墙,不见朱柱金梁, 就在这一片青灰之中却透着大户人家的气派,低调地彰显着奢华内敛的气质,“王家归来不看院”,此言不虚。</p> <p class="ql-block">回到太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承载着三晋大地五千年文明之魂,走进山西博物院,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回音上,从夏商开始,经历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慢慢来到明清,用三个小时的时间跨越五千年,接受华夏文明的熏陶,感受历史洪流的震撼。</p><p class="ql-block">晋侯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我去的当天人山人海,仿佛都不用自己走,人潮拥挤到帮你自动往前推,但这也完全影响不到这“鸟尊“像要从玻璃里飞出来……</p> <p class="ql-block">夏商踪迹展厅商鸮(xiao)卣(you):中国青铜器艺术巅峰之作,省博文创最萌顶流。大大的眼睛萌哒哒。</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晋见中国,历久弥新,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晋祠</p><p class="ql-block">看3000年周柏和宋代彩塑,这里连一棵看似平常的树、一个裂缝都是历史。</p> <p class="ql-block">水镜台位于晋祠中轴线上的最前端,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是晋祠演戏的舞台。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与圣母殿遥遥相对,规模和形状沿袭元代乐楼,是晋中一带唯一的明代乐楼实例。清乾隆年间,在西面又增修了单檐卷棚式台面,周围加饰花罩、垂柱、雀替等木雕装饰,显得更为秀丽精巧。据说台下埋着8口大水缸,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起增强音响效果,跟和珅家的那个戏台是同样的做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内供圣母邑姜像,四周环列共有43尊宋朝原装彩塑仕女像,是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尊彩塑姿态各异,其中有一尊(图1左数第二尊)因不同角度观看呈现悲喜不同的表情,深受梅兰芳先生喜爱。据说梅兰芳在这里待了三个月,创造出53种绝代风华的京剧梅派手法。</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前柏影斜斜,泉水叮咚响在耳畔。</p> <p class="ql-block">一座祠堂,藏着一个朝代的尊严与哀愁园林与雕塑、泉水与古树,构成太原的文化心脏。</p> <p class="ql-block">太原,还有这样一座明代的古寺,寺中双塔耸立,是太原的地标之一。它就是距今约400年的双塔寺——其实这里本名叫“永祚寺”,因寺中有凌霄双塔巍然屹立分外引人注目,故而被称为“双塔寺”。双塔寺中的两座宝塔相距60米,原名宣文塔,因纪念宣文皇太后资助建塔而得名,建造于明代晚期的万历年间,两塔并不是一起建造的,但建造时间也相隔不远。一眼看去,两塔宛如一对孪生兄弟,均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平面呈八角形,13层高,全高也都在50多米左右,南北对峙,并肩而立。南塔琉璃剪边,北塔素砖砌体,各有特色,而又都有朴拙粗实的建筑风貌。除了双塔之外,还有古时僧侣所住的斋堂,以及大雄宝殿等古建,斋堂庭院里还有据说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明代牡丹。不过我们到时,牡丹已然凋谢,只剩枝叶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山西的几大古城,我们选了2个体验。分别是平遥古城和忻州古城。</p><p class="ql-block">就在平遥古城里西边的墙根底下在入住。古城里10块一次的小车车带着在城里的巷子里转悠得满满当当的,满大街的旅拍店,零零星星的晋商少奶奶打扮的女孩子一个个的在摄影师的指点下“咔嚓咔嚓”留下纪念。满城到处都是浓浓的醋味,感觉商业化太严重了,不太喜欢。</p> <p class="ql-block">相较于平遥古城,我更喜欢忻州古城。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历经多个朝代的扩建与修缮,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享有“晋北锁钥”的美誉。古城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色,青砖黛瓦的建筑、古巷深深,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夜幕下的忻州古城非常迷人,古城墙下灯火璀璨,夜景迷人,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散发着独特的高级感。当地人与外地人不分你我,互相交融,体现了民族大团结。好评!羊杂汤吃了,纯,爽,好吃;牛肉锅贴小哥好帅锅贴也超好吃,不愧是排长队的;糯叽叽的油糕也吃了,红糖馅;至于本地人排长队的碗托,我是真的吃不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人的饮食离不开面和醋,这是深入骨髓的习惯。面是主食,而醋就是灵魂伴侣。山西人爱吃醋由多种因素所致。地理环境上,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下水碱性强、水质硬,长期饮用易破坏人体电解质平衡,而醋可中和碱以调节。而我走了这么一圈下来,是真的吃不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啊,就老老实实吃大米饭吧。</p> <p class="ql-block">山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西的黄土下埋着半部中国史,连风里都是故事味。这里的古建筑,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被工匠们赋予了生命和灵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的美,藏在褪色的琉璃瓦上,刻在斑驳的壁画里,当触摸晋祠唐槐的肌理,听着五台山古刹的钟声,就会明白什么是 "华夏文明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你好!山西,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