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隆重纪念伟大的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特地来到位于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瞻仰怀念沉眠多年的中、美、苏、韩航空烈士。</p> <p class="ql-block"> 1932年年初,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为纪念在北伐以及淞沪抗战中阵亡的空军飞行员,在南京紫金山北麓拨地 50 亩修建航空烈士公墓。同年 8 月建成。公墓包括牌坊、东西庑殿、碑亭、祭堂、纪念亭、墓茔以及纪念塔等地面建筑,在祭堂后及两侧辟有三个墓区,设墓穴一百六十余个。</p><p class="ql-block"> 南京沦陷后,公墓遭到日本侵略者严重破坏,纪念塔被毁弃,许多建筑被拆毁,几乎成为废墟。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对公墓进行了较大规模修葺,重新修复部分地面建筑。但在1966 年文革期间,公墓遭受空前浩劫,除了牌坊得以幸存外,其他地面建筑连同墓茔均遭捣毁。</p><p class="ql-block"> 多年没有来此地,这片沉寂的山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5年7月24日上午,各界人士在航空烈士公墓举行了动工仪式,同年秋天一期工程基本竣工。</p><p class="ql-block"> 1995年8月“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在公墓上方落成。纪念碑上镌刻着 3304 名中外航空烈士的英名,省、市地方政府及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拨款和捐款达数百万元,公墓的修复及扩建工程全面竣工。2009 年,正式建成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它与公墓、纪念碑共同构成完整的纪念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1992 年,航空烈士公墓成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14 年 9 月 1 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包括航空烈士公墓等)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p> <p class="ql-block"> “正义之神” 雕塑位于纪念馆前,呈金黄色,为青铜材质。雕塑设计灵感来自 “后羿射日”,展现了一个三头六臂的 “正义之神” 骑在飞天虎上,弯弓搭箭,蓄势待发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对三头六臂正义之神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三头” 代表中、苏、美三国的航空将士,“飞虎” 代表飞虎队战机,底部的云彩代表蓝天,象征着中、苏、美三国团结一心联合抗战的决心和气势,也象征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战无不胜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南京航空烈士公墓长眠着“一·二八”淞沪抗战至1945年9月间牺牲的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p> <p class="ql-block"> 高志航烈士塑像:高志航是中国空军英雄,1937 年 8 月 14 日,他驾驶战鹰和战友一举击落 6 架敌机,开创了中国空军对日作战 6 比 0 的记录。同年 11 月,高志航刚进入座舱准备起飞时遭遇日机轰炸而殉国,年仅 30 岁。他的塑像位于纪念馆外的绿草坪上,展现了他帅气的外表和炽热的爱国之心。</p> <p class="ql-block"> 库里申科烈士塑像:格里戈里・库里申科是苏联志愿航空队轰炸机大队长,1939 年 10 月 14 日下午,他率队驾驶轰炸机奔袭日军汉口机场,遭到日军机群拦截,战斗中他沉着指挥,击落 6 架敌机。库里申科的战机遭到重创后,他放弃跳伞,迫降在长江水面,由于劳累过度,无力爬出机舱,为中国抗战献出了年仅 36 岁的生命。他的塑像也在纪念馆旁的雕塑园里,将人们带回到那场空中猎敌的壮烈空战</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置“航空救国”碑一通,这四字是1923年孙中山先生为元帅府航空局“乐士文”号飞机试飞成功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祭堂为三间,面积有 144 平方米 。</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中央立有汉白玉墓碑一通,该碑高达2.45米,宽1.25米,厚0.18米,镌刻着1932年8月由原国民政府航空署署长黄秉衡书写的航空烈士公墓碑碑文。</p> <p class="ql-block">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于 1995 年 9 月 3 日抗战胜利 50 周年之际落成。主碑高 15 米,用花岗石雕制成飞机机翼式样,一面中文,另一面英文,构成象征 “Victory(胜利)” 的 “V” 字型,顶部的题额镌刻着 “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 九个大字,为张爱萍将军手书。在纪念碑的下方有四组浮雕,表现了中、美、苏、韩空军将士奋勇杀敌的动人场面。</p> <p class="ql-block"> 英烈碑由 30 块高 3 米的黑色花岗石碑组成,上面镌刻着 “一・二八” 淞沪抗战至 1945 年 9 月间牺牲的 4297 名中外航空烈士的英名及生平战功业绩。</p> <p class="ql-block"> 分别从纪念碑的四个方位进行拍摄</p> <p class="ql-block"> 烈士衣冠冢是为一些下落不明的烈士经其家属提请后设置的衣冠冢,以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空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 东西功德碑亭位于中轴线两侧,具体内容和功能与表彰烈士功绩、铭记捐款人等有关。</p> <p class="ql-block"> 雄伟壮观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航空烈士公墓的牌坊、碑亭、祭堂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牌坊高达8.35米,以钢筋混凝土建造,四楹三间,牌坊的上部为“白云滚滚、火光冲天”的造型,正面上方的横额阴刻“航空烈士公墓”六个大字。</p> 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驻中国商务代表,1937 年日军进攻南京时,他和其他国际友人共同建立了南京安全区,保护了约 25 万中国平民的生命安全。他还详细记录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撰写了《拉贝日记》,为南京大屠杀史实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被称为 “中国的辛德勒”。拉贝故居是他在南京时的住所,如今成为人们纪念他的重要场所,也见证了那段特殊而沉重的历史。 魏特琳铜像位于南师大随园校区,明妮・魏特琳女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代理校长,她将校园腾出改为收容妇孺的难民所,保护了数万名中国妇孺。魏特琳铜像成为人们缅怀她的贡献以及铭记那段历史的重要象征。<br>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们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在南京三处的拍摄。当结束这三处拍摄时,心里感到沉甸甸的。80载光阴流转,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浴血的身影、不屈的眼神、团结的力量,从未因时间褪色。他们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更是中华民族从苦难中淬炼出的精神火种。今天的好时光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font class="meipian-re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font>,开创未来,鉴往知来,薪火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