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别名云南金丝猴、黑金丝猴、黑仰鼻猴,是灵长目猴科金丝猴属的哺乳动物。体长74-83厘米;尾长51-72厘米;体重9-17千克。滇金丝猴的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毛,以灰黑、白色为主。中文标准名称应为“黑仰鼻猴”。它们的头顶长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翘呈深蓝色。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有游客距离太近,猴王发出警告。 拍摄地点:云南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br>拍摄时间:20250312<br>摄影编辑:中原虎 ↑好像在喂奶 ↑猴王漂亮的发型 金丝猴最早是分布在横断山脉的一个种,后来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生殖隔离而演化出4个种,这些物种隔离发生于2.5万年前,由于隔离的时间较短,这些种并不是完全种。依照不同的生态特点,进入高海拔生存的滇金丝猴称为进化上先进种,而越南金丝猴相对最原始,川金丝猴与黔金丝猴亲缘较紧,黔金丝猴相对较原始。 ↑换一棵树,跳 滇金丝猴具有显著的性二型特征,成年雄性比成年雌性体型大。雄性个体身长约83厘米,雌性身长约74-83 厘米,尾长52-75厘米;雄性个体体重约15-17千克,雌性约为9.2-12千克。滇金丝猴体形较川金丝猴稍大,面部特征与川金丝猴相似,身上的体毛并不是金黄色,主要是灰黑色,具有光泽。手、足也呈黑色,所以也叫黑金丝猴,但上臂内侧、喉部、颈侧、臀部及股部均为灰白色,形成明显的对比色。与黔金丝猴不同,它的大白斑长在臀部的两侧,斑上的毛又白又长。背部和肩部的毛也较长,雄猴的头顶中央还有尖形的长长的黑色毛冠。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翘呈深蓝色。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div> 初生的幼仔全身的被毛为浅黄色,两眼大而有神,四肢的指(趾)尖都是红色,尤其美丽的是口唇呈樱桃红色,就像涂了口红的少女一般。在云南,当地人也叫它雪猴或白猴,这可能是因为它生活在高山积雪地带,或者是由于它的幼仔全身为浅白色的缘故。另外,产地的藏族同胞叫它“知解”,白族同胞叫它“白疣”,都是有羊膻味的大白猴的意思。</div> ↑精心抚养 ↑漂亮的色彩 滇金丝猴是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栖息于藏东南和滇西北海拔2500-5000米的高寒原始森林中,平时多在3500-4500米高度的云杉、冷杉林中活动。<div> 滇金丝猴分布区生境的植被类型主要有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南部猴群生境林下主要为竹林,且竹笋和竹叶是滇金丝猴的重要食物资源;因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原因,北部猴群生境林下无竹林,而是杜鹃等其他灌丛。</div><div> 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2700-4500米范围的中山常阔叶林、亚高山高山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是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灵长类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不向水平方向迁移,只在栖息的环境中作垂直移动。</div> ↑又一猴王守护,当天共看到5个族群 滇金丝猴的家域大小受猴群数量和季节影响。猴群数量越大,其家域面积越大,已研究猴群中家域面积为8.5-25.25平方千米。不同季节受主要食物取食部位及其分布模式的影响,滇金丝猴不同季节所需的家域范围会有变化,且不同季节存在垂直海拔利用的差异。对滇金丝猴家域范围进行定量化,估算出一般50-200只个体的种群,其家域范围为20-35平方千米。<div> 滇金丝猴以树栖生活为主,有时会到地面觅食喝水,在岩石上休息。滇金丝猴绝大部分时间在森林内部活动,有时也会到无林带、高山草甸以及流石滩活动,但这些活动是临时性的。</div><div> 滇金丝猴是昼行动物,白天活动夜晚睡觉,其取食高峰为7:00-11:00和16:00-18:00,12:00-14:00进入午休阶段。滇金丝猴在取食方面花费最长时间,占总时间的38.8%;其次是移动和休息,分别占总时间的27.4%和20.9%,剩余的12.9%的时间开展其他活动。</div><div> 滇金丝猴可发出多种叫声,在它们的活动区域常可听到互相追逐的“Wu——Wa”声和幼猴为寻找大猴而发出的“Wo——Wo”声。当一只猴子发现食物时,会发出类似寒鸦的“Ga——Ga”声。</div> ↑萌萌的小猴 ↑猴王守护族群 滇金丝猴的食性特化为以松萝(一种树挂地衣,Bryoria nepalensis)为主要食物,且受不同食物部位可获得性的季节变化影响。滇金丝猴生境内地衣分布较为均匀,且全年各个季节都能取食,因此地衣占据了滇金丝猴全年取食比例的50-82%。<div> 滇金丝猴主要取食松萝,占取食时间的50.6%,其次是成熟的植物叶占16.3%、果实或种子占10.5%,以及其他低于10%取食时间的食物如嫩叶占8.4%、竹笋占7.9%、芽占3.0%、花占1.9%等。植物种类超过105种,偶尔取食鸟类和昆虫。其取食多样性也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夏季取食松萝为一年中最少,比例为32.3%,但取食竹笋能达到26.1%。</div><div> 在不同季节滇金丝猴的主要食物会根据生境中食物部位的变化而调整:春季主要取食芽、嫩叶和花苞等;夏季主要取食箭竹笋、嫩竹叶,以及少量果实;秋季主要取食果实和种子;冬季食物匮乏时主要以地衣为食物,并取食掉落的果实,如漆树的果子。</div> ↑跳跃 滇金丝猴仅分布于中国西南部(西藏和云南),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的云岭山脉、长江以西和湄公河以东的零散种群中。<div> 滇金丝猴仅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云岭山脉的一个狭长区域,为青藏高原的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中心区域。面积约20,000平方公里,向北延伸到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div> ↑母子情深 滇金丝猴会在每年的2月到6月出生,多集中在3-4月,由于栖息地高海拔季候晚的原因,要比川金丝猴产仔迟2-3月。滇金丝猴繁殖率很低,雌性大约3年繁殖1次。每年11月中旬所观察到的猴群中,成年雌猴几乎都抱有幼仔,且大小都比较整齐,据其形态,估计大多是在7-8月出生的。<div> 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成年雄猴和雌猴比例约为1:3,这种小家族为基本繁殖单位。同时,也存在游离在小家族之外的、全由单身汉组成的"全雄"亚组,它们是在争夺交配权过程中的失意者和那些尚未完全成年小伙子们。雌猴两年生一胎,孕期约为7个月。</div> ↑挠痒 ↑依偎在妈妈怀抱 滇金丝猴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3月21日——濒危(EN)。<div>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23年版附录Ⅰ。</div><div>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5日)一级。</div><div> 2002年8月世界第十九届灵长类大会将滇金丝猴列为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动物之一。</div><div> 列入中国《“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12种亟需抢救保护的“旗舰种和关键种”之一。</div> ↑打滚玩耍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谢谢雅赏!</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