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王羲之十七帖》

牛爸

<p class="ql-block">《十七帖》是王羲之晚年(347-361年)写给周抚、郗愔的29通信札合集,反映其隐逸思想与书法成熟期的艺术追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习王羲之《十七帖》是书法学习者深入草书艺术的重要途径。</span></p><p class="ql-block">《王羲之十七帖》作为草书学习的核心法帖,其"冲和典雅"的美学品格(如"积雪凝寒帖"的从容气象)与"穷变化于毫端"的技法体系(如"邛竹杖帖"中连断节奏的处理),共同构建了后世难以逾越的草书范式‌!</p><p class="ql-block">该帖将章草的隶意波磔转化为今草的使转连绵,如"先墓帖"中横画收笔的含蓄回锋,既保留篆籀笔意又开创提按新法。单字如"问"的弧线处理,通过腕部"三过折"动作形成弹性张力,展现"锥画沙"的立体质感‌。</p><p class="ql-block">‌信札的实用属性促成自然天成的空间构成。如"儿女帖"通过"当"字的横向取势与"复"字的纵向延伸形成轴线摆动,字组间疏密对比达1:3却无刻意安排痕迹,这种"无意于佳乃佳"的布局对后世狂草创作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该帖的永恒价值,正在于其既是技法训练的"教科书",又是艺术创造的"基因库"。当代学习者需在"法度与性情"的辩证中,实现从"形神兼备"到"得意忘形"的升华。</p>

十七帖

王羲之

草书

学习者

艺术

技法

书法

后世

凝寒

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