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掌为页,镌刻时代之光

我爱劳动节

<p class="ql-block">在沈阳中山公园西门,一本以金属与水泥铸就的“书”悄然摊开,无声地诉说着时代的温度。它没有纸墨书香,却镌刻着全国、省、市三级劳模的姓名与掌印,如同岁月留下的印记,让喧嚣的城市在此驻足凝望。左页与右页之间,是无数双手的痕迹,深深浅浅,仿佛还带着机油的余温、泥土的湿润、灯油的炽热。</p> <p class="ql-block">那一道道掌纹,是岁月的沟壑,是时光的刻刀在指尖雕刻出的不朽篇章。焊花飞溅的瞬间、稻穗低垂的清晨、试管闪烁的深夜,都被封存在这些掌心之中。那些凸起的茧,是扫帚拂过街巷的回响,是扳手拧紧螺丝的回声,是指尖轻抚稻苗的温柔。无需知晓他们的名字,我们已然读懂:这是将平凡化为诗篇的手,是把小事做到极致的手,是将个人命运融入时代洪流的手。</p> <p class="ql-block">书,向来是传承的载体。设计者以“书”为形,正是想告诉后来者:劳模精神不是遥不可及的光环,而是人人可学、日日可践的生动实践。把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把一颗心守到地老天荒,把一份热传到天涯海角——这便是这本书最深沉的教诲。于是,这堵墙成了一本永远敞开的教科书:页页是掌纹,行行是实干,章章是初心。</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此匆匆一瞥,有人则长久伫立,目光深沉。掌印无声,却完成了一次次精神的交接——从上一代人的指尖,传递到这一代人的掌心;从那看得见的铜色痕迹,延续到看不见的精神火种。风拂过沈阳,书页轻响,仿佛一声声殷切的叮嘱:去吧,用自己的双手,把下一页的精彩写进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