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之乡一一五华行

梁暖根

<p class="ql-block">  五华县是广东省内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属于梅州市下辖县。该县以客家文化为核心,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p> <p class="ql-block">  五华之行的第一站,是长乐学宫。在长乐学宫可了解五华的建县历史,感受该地崇文重教之风。</p><p class="ql-block"> 长乐学宫位于五华县华城镇紫金山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因旧县名而得名,历经时代沧桑。旧时五华称长乐,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县治设于长乐镇(今华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迁治于七都围(今水寨大坝村)九龙岗,绍定(1228-1233)年间,长乐学宫始建于彼。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县治迁回长乐镇,学宫亦由七都围迁建于城西门外,后毁于战祸。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p><p class="ql-block"> 明成化五年(1469)学宫始徙建于今址,正德年间有维修。嘉靖元年(1522)引桂子岭源坑水入泮池。清同治三年(1864)因水灾崩塌,六年(1867)乡绅集资重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部分殿堂及设施被拆改。八十年代始,五华县委、县政府逐渐筹资修复。1984年,被五华县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重修大成殿,塑立孔子等古代圣贤像;2000年重修东、西庑和戟门,增设文化展厅,塑立李威光状元像;2009年重修宫墙、泮池、东西碑廊、东西厢房,建设园林绿化、亮化及展览等项目;2017年对戟门及东西庑屋顶瓦面进行抢救性修缮;2019年对排水设施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p><p class="ql-block"> 今天看到的长乐学宫,型制规整,灰宏气势,姿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  在长乐宫侧厅,有关于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的专门展厅。</p><p class="ql-block"> 李威光(1735~1795年),字作楫,号韬序,广东长乐县(今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人,清代武状元。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出生在长乐县的一个小康家庭。从小喜欢习武,身材魁梧,臂力过人,勤于练习,武艺出众。</p><p class="ql-block"> 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县学武生参加乡试,中恩科举人。</p><p class="ql-block"> 乾隆三十七年(1772),赴京参加恩科会试。会试时,他的刀、枪、棍、棒和双手开弓,娴熟自如。技艺精湛超群,博得众口称赞,获第一名(会元)。随后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李威光以超人的力气和灵巧独特的武艺施展其技,使得全场喝彩,龙颜大悦,即钦点为武科状元,并授予御前侍卫。</p><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二年(1777),调任广西提标左营游击。因较熟悉沿海情形,后改任浙江黄岩镇标水师中军游击,再升福建烽火门参将。</p><p class="ql-block"> 乾隆五十一年(1786),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率众起义,他奉朝廷之命率部并带领福建漳、泉一批青壮年配合前往“征剿”。事态平息后,以军功加一级,升为台湾安平协水师副将,掌管水军,守卫台湾岛屿。后调为闽安协副将,署理海坛、南澳总兵,乾隆皇帝封他为“四世武功将军”(从二品)。后因病辞职回乡,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终年60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华之行的第二站自然是李威光的故居。</p><p class="ql-block">‌ 李威光状元故居位于华城镇黄埔村下四角楼‌,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龙屋建筑,现存清代御赐匾额、铁关刀等文物,并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五华之行的第三站是锡坑乡老楼村,这里是球王李惠堂的故居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现代足球于1873年由德国传教士边得志和法国传教士毕安在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引入,他们在此创办敬业斋中学,并开辟了中国内地第一块足球场,开展足球教学。这一历史结论已获国家体育总局认可,2015年五华·元坑被授予“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牌匾。</p> <p class="ql-block">  李惠堂(1905年10月16日~1979年7月4日),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五华县粤籍客家人,梅州八贤之一,身高1.82米,司职前锋。中国近代著名足球运动员、国家级足球教练、中国足球球王、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推动亚洲足球运动的主要功臣之一,也是中国首位获得国际裁判资格者。</p><p class="ql-block"> 1923年5月,李惠堂首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并获得冠军,使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获得“铁军”称号。</p><p class="ql-block"> 1926年,李惠堂带领中华足球队击败了葡萄牙等外国队,创下连胜纪录。同年,他被复旦大学聘请为足球教练和体育系主任,并组建了乐华足球队。1936年,李惠堂率领中华足球队参加柏林奥运会,此为中国足球队的奥运首秀。虽然输给了英国队,但为中国足球在东南亚赢得了声誉。他拒绝为日本和汪伪政权踢球,并积极组织足球义赛,为伤兵和孤儿等群体筹集款项,支持抗日救国。</p><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他在重庆被誉为中国足球“球圣”、“球王”、“教父”,并出任中国警察足球队总教练。</p><p class="ql-block"> 1944年11月,李惠堂被国民政府军委会委任为青年军体育总教练,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李惠堂曾在1965年和1966年担任国际足联副主席和亚洲足球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成为当时在国际足联获得最高职务的中国人。因此,他在世界足坛和亚洲足坛都享有很高的威望。</p> <p class="ql-block">  李惠堂5岁时随父母回到五华县锡坑乡老楼村居住期间,开始接触足球并展现出天赋。他在家门口的联庆楼前用狗洞作为球门练习射门,还常以柚子、布团替代足球进行训练。这种自幼培养的球感为他日后成为“球王”奠定了基础,也为五华县成为中国现代足球发源地埋下宿命。</p> <p class="ql-block">  篇幅所限,五华之行暂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 五华是以传承中华文化的汉族客家民系为主体的群落聚居地,是南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酿酒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工匠之乡”的美誉。文化古迹还有狮雄山遗址、狮雄山塔、长乐台等文保单位;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有五华提线木偶戏、五华采茶戏、五华竹马舞、五华石雕等非遗项目。五华还是最早的红色苏区之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五华值得每一个游者继续探索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