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慧同学入学简介‖道德经研习班

太任国学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学们好,我叫冯慧,河南平舆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早接触《道德经》是听虚空济老师用大白话讲的《道德经》,听他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解决了许多人的困惑,也教会了我一些与人处事的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例如:老师讲的,你能住在什么地方,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有什么样的爱人,都是暗合你“德”。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得到也会失去。想要的多就要多去积“德”。“德”到了也就得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再例如:他讲人的智慧哪去了?被烦躁代替了,被每天的忙碌遮盖住了。一个人内在保持安静,智慧自然显现出来。所以叫静能生慧。在生活中先要学会知止,止念,止语,止欲,,而后方能有一定的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才能安静地处理好每一件事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位我敬重的老师。听他讲的《道德经》,我也受益匪浅。他讲心机的种子,在自己内心,无得无失无住,何惧夏炎冬冷。心中无是非,不见是非事,一切烦恼,散灭在清净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德经》是万经之首,是我们遇到困惑的时候可以给予我们解答。没问题的时候可以提醒我们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德经》是讲道的,是讲人的“德”的。如果我们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可能一生的努力都是白费。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可那不过是你自己一个人的认为。要是我们能够让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认知插上古人智慧的翅膀,便能在人生的天空如流星划破长空,云霭进退让,当我们与人沟通,不再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是说别人心里的话。做任何事也不仅仅是自己的追求,而是大家的共同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道德经》里我最震撼的一段:凡我所失,皆非我所有,凡我所求,皆受其所困,万物皆为我所用,而非我所属。大道至简,无欲则刚,无为则无所不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道德经》:一部跨越千年的智慧宝典,一部影响世界的哲学巨著。老子以寥寥五千言,揭示了宇宙的规律、人生的智慧和社会的法则。鲁迅曾有言:不读《道德经》,不知中国文化。让我们一起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翻开《道德经》,在每个字里行间感悟人生的真谛,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传承千年经典,点亮智慧人生。</b></p> <p class="ql-block"><b>🌷附【希言学长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希言,男,河南平舆人,三十八岁,本姓王,名纪龙,自幼受家风熏陶,爱诗词,好读书。2013年接触传统文化,因感慨世风日下,伦常乖舛,物欲横流,内心焦虑不安者甚多,2015年遂创办太任国学馆,发愿此生要传播中国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7年参加河北沧州第六届汉学师资研讨会,深入学习汉学教育理念,践行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曾花费四年时间,隐居城郊,闭门谢客,独自研究《学记》、《大学》、《养正遗规》等国学典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太任国学馆经历第八次搬家,虽颠沛流离,屡经磨难,然传播文化之心未改。正如《论语》中所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春节认识虚空先生,十分赞同先生所倡导“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025年4月慕名参加虚空先生《道德经》西安线下课,并总结出六字修身真言:“静、慈、下,顺、少、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5月开办道德经研习班,倡议道德经研习班全体同学当精读四本书:第一本《道德经》,明宇宙之规律;第二本《论语》,学君子之风;第三本《大学》,晓大学之道;第四本《了凡四训》,懂改命之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又总结出道德经十种思维方式,分别如下:“处下思维、逆向思维、不争思维、随顺思维、变化思维、减法思维、平衡思维、利他思维、归零思维、一体思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希言尝曰:“孰能将此十种思维融汇贯通,当今之世,小者可以疗愈自己,远离诸惑,大者可以引领千万人学习圣贤文化,走向幸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寄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孔子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希言祈愿更多同学能加入学道、弘道之行列,发长远心,下笨功夫,老老实实,坐冷板凳,不贪多,不求快,深入经典,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努力做好自己,聚焦自己,不外求,先疗愈自己,从而绽放自己,影响身边更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道德经研习班》必学课程:</b></p><p class="ql-block">1、《帛书版道德经》(建议每章各读20~50遍)</p><p class="ql-block">2、虚空老师《道德经》呼和浩特线下课音频(建议每讲各听2~5遍)</p><p class="ql-block">3、虚空老师《道德经》呼和浩特线下课纸质书(建议每讲各看2~5遍)</p><p class="ql-block">4、视频号虚空老师直播(建议每周必看1~2场直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道德经》未读满5遍以上的同学不建议报名</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未参加虚空老师线下课的同学不建议报名</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未长期听虚空老师线上课的同学不建议报名</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关于《道德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著,是道家思想的源头活水。《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和《德经》,共81章。其内容丰富,修身、治国、用兵、养生均有论述;其道法自然、报怨以德、尊道贵德、祸福相依、慎终如始等思想和观点超越时空,历久弥新;而其结构,则有九九归一之妙。仅仅五千余字,涵盖了宇宙观、认识观、人生观、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之外,被翻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被奉为“万经之王”,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道德经》成为无数英雄豪杰的“人生导师”,历代帝王、学者、文人墨客等对《道德经》给予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p><p class="ql-block">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p><p class="ql-block">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视它为“治国宝典”,亲为作注。</p><p class="ql-block">国学宗师钱穆九十二岁时,说他每年至少重读一遍《道德经》,以其修道而养寿也。</p><p class="ql-block">文学巨擘托尔斯泰更是直言,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p><p class="ql-block">白岩松说:《道德经》是我的生命之书。</p><p class="ql-block">爱因斯坦,书架上仅有的几本书之一就是《道德经》的德文译本。 </p><p class="ql-block">德国哲人尼采也称赞老子思想:“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p><p class="ql-block">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无为而治,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现代社会,学习道德经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理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1. 寻求内心平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很多人感到内心焦虑、浮躁,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我调节,与现代人的内心需求不谋而合。</p><p class="ql-block">“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p><p class="ql-block">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从而获得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年轻求生存时,它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不要事事抢着争先;在我们中年求安稳时,它说“上善若水”,水能包容万物,也能水滴石穿,做人如此,才有力量;在我们退休后想求健康时,它认为“致虚极,守静笃”,养生的关键是养精神,保持内心的平和,比进补有用1000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2. 培养道德品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强调“道德者,道之所在也”,即道德是宇宙万物本源和支撑。学习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成为更加有价值的人。</p><p class="ql-block">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品质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社会竞争力,道德品质好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尊重。</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说品德高尚之人不认为自己有德,才是真正有德——要求我们成为上德之人。</p><p class="ql-block">什么是上德呢?《道德经》第10章中说,让天下万物自然生长繁殖,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造福万物而不自以为是,领导万物却不加主宰,这就是伟大深远的德行。用一句现在的话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就是上德。上德之人例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p><p class="ql-block">上德是修炼即学习而成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67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对修身的要求,首先要有慈爱、慈祥、慈悲、慈善的心;再者就是要节俭、俭朴、俭约,“俭以养德”“成由勤俭败由奢”,是祖宗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三就是要有谦卑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3. 了解人性本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伟大革命家鲁迅曾说:不读《道德经》,就不懂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是啊,我们想要过好这一生,首先要对人生有个正确的认识,建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念,那无疑一定要去读《道德经》,老子讲的人道,其实就是属于人生观的范畴。</p><p class="ql-block">道德经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指出“人性本善”,但也指出了人性的弊端。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人性的本质和特点,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p><p class="ql-block">《道德经》中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是聪明的做法,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智慧。</p><p class="ql-block">有道之人能摆脱世俗名利的困惑,获得心灵的极大自由。人可以因“道”的作用得到升华,摆脱低层次的困顿,进入“快乐、自由、通透”,如神仙般的逍遥世界。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老子愚朴而笨拙。老子与众人不同,因为老子重视用“道”来滋养自己。</p><p class="ql-block">因此工作生活中必须以人的天性为立足点,利己不等于自私,利己是本性,不可改变,必须要满足,而自私是利己效率最差,低层次的方式,相反,利他,无私是利己最高层次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4. 获得智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和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提高智慧。道德经中的智慧不仅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避免犯错,更可以帮助我们成为更加聪明的人,从而应对更加复杂的社会挑战。</p><p class="ql-block">老子所写的这部分为81章,共5126字的旷世神书——《道德经》,浓缩了人类最高的智慧,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最高智慧”之书。</p><p class="ql-block">如果你焦虑时,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不管当下所处何种逆境,请记住狂风暴雨终将过去,我们要做的是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困惑时,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有时候“无为”可以“无不为”,事物遵循发展规律,挫折和困难反而迎刃而解。</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寻求宁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让心灵保持谦虚和宁静的笃定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人生的修行功课。</p><p class="ql-block">当你面临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时,老子说“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学会“榜样教育”,与其一味管教,不如做孩子的榜样;</p><p class="ql-block">当你面临人生意义方面的困惑时,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在浮躁的当下,学会“远离垃圾快乐”,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所以要拒绝无用的社交,把时间都放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5. 传承中华文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涵盖了哲学、政治、军事、教育、人生处世等各方面智慧,是道家思想集大成者、中华文化经典著作。它精深玄奥的思想不仅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哲学光彩,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给人智慧的启迪,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价值。</p><p class="ql-block">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学习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学习道德经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国做为四大文明古国,一直就是本土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老子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在天下熙熙为天下浑其心”的精神实质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完全一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