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篇摄影:焦卓敏</p><p class="ql-block">本篇撰稿:李 丽</p><p class="ql-block">本篇排版:一丛幽兰</p> <p class="ql-block"> 昨日,正值盛夏,暑气蒸腾,热情洋溢的洛阳市老干部大学书法研修班近30位同学,在班长刘小琳及班委焦卓敏、李丽、王银木、李玉平的带领下,请卫钢民老师给我们讲授了一堂洛阳特有的拓片专题课,即参观洛阳美术馆《天华琬琰——白马寺历代碑刻拓片展》。</p> <p class="ql-block"> 此次展览精选白马寺现存历代珍贵碑刻拓片,历史跨度涵盖了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多个时期,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印记,艺术形式包含篆、隶、楷、行、草书等多种书体,呈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风貌。卫老师带领大家漫步展厅,逐一讲解,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p> <p class="ql-block"> 卫老师书法技艺精湛,学识储备渊博,把专业知识讲解得透彻且有深度。他不仅带大家欣赏了拓片里的书法之美,还专门解析了拓片本身特有的艺术特性,比如怎么鉴别好的拓片,让大家对拓片的理解不止停留在“书法载体”上,更感受到了它作为一种独特技艺的魅力,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卫老师观察十分细致,告诉我们从拓片纸墨颜色的深浅变化可以想见碑刻原石的肌理质感。原来碑刻不只是冰冷的石头印记,墨痕里还藏着古人的骨力与气韵,呼吸与心境。</p> <p class="ql-block"> 卫老师本就事务繁忙,今天特意抽出时间,给与大家的这份陪伴更显珍贵。我们学友能得这样一位师者,在盛夏里播撒文化的清凉,是昨天最动人的收获。全班同学,再一次谢谢卫老师,您幸苦了!</p> <p class="ql-block">附:天华琬琰拓片展前言</p> <p class="ql-block"> 天华琬琰</p><p class="ql-block"> 白马寺历代碑刻拓片展前言</p><p class="ql-block"> 碑刻,是凝固的历史,镌刻的文明。自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白马驮经而来,这座千年古 刹承载着无数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天华琬琰﹣﹣白马寺历代碑刻拓片展",精选白马寺现 存历代珍贵碑刻拓片,为您展开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长卷。这些碑刻拓片,或记录着"释源祖庭"的兴衰更迭、修缮重建,或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的咏 怀佳作、佛教经典教义,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书法艺 术的瑰宝,更是研究佛教文化、历史变迁、社会风貌的重要实物资料。透过这些拓片,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希望通过此次展 览,能让观众在欣赏碑刻艺术之美的同时,深入了解白马寺的悠久历史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领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