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原十方寺院“十方”,佛学中是指十个方位,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意思是佛光普照十方,保佑众生平安。十方寺庙,是专为云游和尚落脚开设的,类似于古代的驿站,只不过这驿站是专门为和尚准备的。古代的太原曾有南北东西四个“十方院”。</p> <p class="ql-block">近日,得知西铭村有座广仁寺,为太原“西十方院”。始建于隋唐时期,已有1400年的历史。寺内还有三颗千年古槐,雄伟粗壮,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绿荫如盖。顿生探访之心,说走就走,在下元乘16路公交,历时40分车程,走进西铭村,了解广仁寺。</p><p class="ql-block">“西十方院”广仁寺,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西铭村。始建于元代金大定十四年(1174)。寺院坐西朝东,三进院落布局。沿中轴线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中轴线两侧分别建有钟鼓楼、五爷庙、观音殿、地藏殿等。据了解,目前寺内仅三进院南北配殿为原构,其余建筑均为新建。</p> <p class="ql-block">广仁寺经过2004年修葺,院落宽大整洁,寺内驻有高僧主持法事,目前在广仁寺挂单修行的居士或僧人就有30多位。这也表明,广仁寺是太原市西山地区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p> <p class="ql-block">“东十方院”就是现在的宝林寺,位于杏花岭区大东关街35号,是目前太原市区内唯一一座尼姑庵。</p><p class="ql-block">宝林寺曾是晋南各地佛教徒前往五台山途经太原时的落脚地,现存山门、东西配殿、大殿、钟楼、鼓楼及一通石碑。石碑名为《晋府承奉司为禁约事奉令谕》,晋府即为晋王府,承奉司为王府设立的职务之一,负责晋王的衣食住行等事务,由宦官担任。石碑镶嵌于大殿东墙,由大理石制成,保存完好,长62厘米、宽38厘米,碑文为繁体行书,共123字,大意为:宝林寺是古刹禅林,完成重修。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不许到寺院惹事。违反本通告的,衙门将重刑惩罚。就是现在,寺内专人守护,即便是游人居士,有违寺规也要受到劝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遵守寺院规定,未在院内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白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太原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太原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p><p class="ql-block">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我去那天是农历六月十九,恰逢法会,人山人海,可见该寺信徒众多。</p> <p class="ql-block">有南十方,就有北十方。北十方院为千寿寺,如今不存,遗址在太钢南门以东,有巷名为北十方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