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的我通常这样做

公孙竹

<p class="ql-block">  进入夏天之后,感觉身体里像住了两个拧着劲的小人儿。不吹空调时,火气便顺着天灵盖往上蹿——眼角里也常有眼屎出现,牙龈更像揣了颗火星子,稍不留意就燎得半边脸发疼;可空调吹的上半身正舒爽呢,却发现肚子发沉发胀,双腿更是从骨头缝里往外渗着凉气,走几步都觉脚底板发僵。这上热下寒的体质,愣是把夏天过成了道单选题,选哪样都感觉很拧巴。</p><p class="ql-block"> 因为了解自己的身体,这段时间就有按时去看医生,喝着中药做调理;冰箱里从不囤冰饮,炒菜也很注意控制油量,生冷油腻更是碰都不碰,尽量从日常点滴给肠胃做好第一道防护。</p><p class="ql-block"> 通常周末的日子里,也是在这样的小心拿捏里展开。清晨去了永辉超市,挑了些温性的食材,想着炖汤时丢进去,有利于养脾胃。回家后,时光就在陪孩子、厨房的油烟里、洗衣房的泡沫里快速地流淌。晾衣时发现窗台上的绿萝又抽出嫩得发亮的新叶。</p><p class="ql-block"> 中午蜷在沙发上看了会书,阳光透过纱窗筛下细碎的光斑,落在书页上明明灭灭。字里的故事刚起个头,眼皮就开始发沉。大概是因为今天没怎么活动,感觉身体像团被揉皱的棉絮,连带着脑子也转得特别慢。抬头看向钟表,离闺女六点的物理课还有段时间,索性钻进厨房,把晚上的菜洗好,切配中,刀刃碰着案板的笃笃声,倒比书页翻书更让人踏实。</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刚一收拾完,换鞋出门的念头就冒了出来——于是快速决定下楼,去云景公园走一圈。像是身体自己做的决定。顺着小区北侧,沿着马路,从东郎步行过去,晚风拂过脸颊时,竟带着点微微的凉。公园里人很少,我沿着步行道不紧不慢地走,起初腿还有些沉,坚持继续走,走了一大圈之后,后背开始沁出薄汗,倒像是把淤积的沉闷都蒸了出去。晚风穿过树林时,忽然觉得浑身都松快了,连呼吸都清亮许多。</p><p class="ql-block"> 这说明身体真是有自己的记忆呀,习惯了运动的节奏,稍一偷懒就用紧绷和倦怠来抗议。就像这上热下寒的体质,得靠中药慢慢调,靠饮食细细养,急不得也懒不得。运动如此,学习亦是——刚开始总要跟惰性较劲儿,逼着自己迈开腿、翻开书,可一旦成了习惯,就成了身体的本能,甚至会反过来“催促”你去做。那些融进日常的坚持,最终都会化作心底的舒展与愉悦,像夏夜的风,温柔地托着日子往前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