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淮海: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的传奇故事

清文苑

<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支援新四军,八路军115师教导五旅奉命南下,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驻守淮海区。彼时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物资极度匮乏,部队后勤保障面临严峻考验。危难之际,蔡长风临危受命,出任旅供给部部长,肩负起全旅物资保障的重任,由此拉开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后勤传奇。</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泗阳县爱园镇新四军独立旅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面对物资紧缺的严峻形势,独立旅采取“军地协同、多管齐下”的物资保障策略。一方面依靠军部统一调配,另一方面通过征收、采购和发动群众捐赠等方式筹措资源。</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长蔡长风)</p> <p class="ql-block">部队初抵淮海区时,粮草几近枯竭,战士们赤足行军,处境艰难。蔡长风忧心如焚之际,接到刘少奇政委与陈毅代军长的紧急通知,命其前往军部领取经费。在盐阜区军部,陈毅亲切称他为“财神爷”,刘少奇详细询问部队情况,特别强调八路军与新四军团结一致的重要性。最终军部拨付三万元法币,解了燃眉之急,为部队稳定驻扎提供了有力保障。</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代军长陈毅)</p> <p class="ql-block">独立旅深知“兵民乃胜利之本”,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后勤保障。通过组织民兵运输物资、转运伤员,协调地方财税收入与党政军开支,确保经济来源稳定。同时,肃清土匪、建立抗日政权,为物资筹集营造安全环境。这种“兵民一体”的保障体系,不仅增强了部队战斗力,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为长期抗战打下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作为总预备队,独立旅在战时保障方面展现出极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1941年10月,在程道口战役中,供给部采取“重点保障、机动调配”的策略,既确保主攻部队补给充足,又有效维护补给线安全。面对韩德勤部的进攻,供给部创新保障模式:随军建立移动补给站,组织民众支前队,实现“弹药送到阵地、热饭送上火线”的精准保障,为战役胜利提供了坚实后盾,充分展现了后勤战线的智慧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在物资极度紧张的背景下,供给部坚持“开源节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格执行“生产节约”制度。部队开展农副业生产,开办合作社,实行发新缴旧制度,杜绝浪费。蔡长风部长强调:“供给干部要廉洁奉公,既要严格执行标准,又要灵活应对特殊情况。”通过定期审计与思想教育,确保后勤队伍清正廉洁,为部队树立了良好的作风典范。</p> <p class="ql-block">1941年夏,为保障部队冬季军装供应,供给部在淮海区周家集孙圩小学秘密筹建被服厂。面对敌伪封锁与物资匮乏的双重压力,蔡长风亲自部署,被服科长王义忠招募40余名技术工人,紧急筹集30多台织布机与缝纫机,迅速建立生产线。蔡长风带队深入敌占区东沟、益林采购棉纱布匹,并通过统战工作说服棉花商赵老板合作,在日伪袭扰前完成抢运。物资运输需穿越盐河封锁线,我军组织夜间偷渡,采用木盆、绳索等渡河工具转运物资,十九团全程警戒,最终将物资安全运抵周家集孙圩小学。被服厂昼夜赶工,发动地方妇女协助,最终完成2000余套冬装,并在尺寸与颜色上进行创新改进,极大提升了部队士气。</p> <p class="ql-block">(涟水县盐河)</p> <p class="ql-block">1942年春,贸易科长刘忠华同志深入盐阜区为部队采购夏装布料时,在洲门(现阜宁县芦蒲镇周门村)附近遭土匪劫杀,英勇牺牲。他为我军后勤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蔡长风闻讯后悲痛欲绝,曾两次赴洲门地区寻找其遗骨,却始终未能如愿,成为他终生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阜宁县芦蒲抗日烈士陵园内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战火纷飞中,也孕育出许多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邓宛如出身山东一富裕家庭,目睹日军暴行后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战士。蔡长风到淮海区工作后与她相识,两人在革命工作中渐生情愫。1942年初,经组织批准,他们在供给部驻地周家集(现在沭阳县塘沟镇老街村)举行了简朴婚礼,喜结连理,成为战地佳话。</p> <p class="ql-block">(蔡长风将军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1942年3月,刘少奇同志视察淮海区时,对供给部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看到驻地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称赞道:“早就听陈毅同志说你们工作出色,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在参观部队合作社时,看到琳琅满目的日用品,他连连称奇。在蔡长风带领下,供给部不仅完成保障任务,还自力更生创办服务社、被服厂、豆腐坊、酱菜厂,探索出一套适应敌后抗战的后勤模式,为部队战斗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政委刘少奇)</p> <p class="ql-block">独立旅供给部的卓越表现,赢得新四军军部与华中局的高度认可。1943年初,独立旅奉命北返山东,归建八路军115师建制。临别前,军部特别嘉奖供给部“克服万难、保障有力”的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蔡长风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及多项勋章)</p> <p class="ql-block">这段铁血淮海的后勤传奇,生动诠释了“后勤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深刻内涵。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正是无数像蔡长风一样的后勤英雄,默默奉献、前赴后继,才让新四军在敌后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最终迎来抗战的伟大胜利。他们的事迹,将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本文参考海军少将蔡长风《自己动手、虎口冒险——新四军独立旅供给部创办被服厂》、《盐阜区送来的甘露》等相关史料整理而成》)</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军歌)</p> <p class="ql-block">(沭阳县塘沟镇老街村新四军独立旅、十旅供给部遗址碑)</p> <p class="ql-block">谨以此文章,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蔡玲</p><p class="ql-block">视频:来源于网络、蔡玲</p><p class="ql-block">编稿:王汉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