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堂巷” 儿时的记忆!

撸铁大叔

<p class="ql-block">周末,阳光不燥,微风轻拂,似乎褪去了一丝高温的热浪。“王子”早早就喊我起床,想让我带它出去遛弯,于是决定带它去父母家看看,顺便给父母送一份早餐。</p><p class="ql-block">路过老林业局家属区桥头,买了一份肉包子,打包好后就匆匆往家赶。在通贤街巷口看见年迈的父母坐在门口的石板上,两眼望着巷口的地方,透露出一丝期盼,似乎知道今天我会回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动也变得不太方便,日常的活动也仅限于这条巷道和对门的“老粮食局”家属区大院。按照惯例,给父亲打好“胰岛素”后便安排他们吃早餐,母亲一边吃着早餐,一边絮叨着周边邻里的家长里短,时不时的还嘱咐我天气太热,上班下乡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父亲因小的时候患有耳疾,因家里贫穷没钱医治,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现在基本听不到别人的对话了,从前的话痨成了现在低着头不语的老者,吃着早餐,偶尔也会抬头看向我和母亲,眼中透着慈祥的目光,似乎听懂我们话语的样子。看着满头白发的父母,听着他们殷切的嘱托,瞬间感觉到父母的爱是那么的伟大,现在他们是真的老了……在和母亲拉拉家常后便起身告别,出了家门没走几步,便不自觉的回头看向他们,<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着两鬓斑白的父母,佝偻着身子望着我即将远去的方向,嘴里不断念叨着“注意身体,好好工作”,这时眼泪不自觉的在眼眶里打转。</span></p><p class="ql-block">在经过澡堂巷的时候,想着去东街的肉铺买点排骨,中午回去做个豆角烧排骨,于是便踏上了澡堂巷的石板路上。澡堂巷,位于衡山镇老城区中大街的一条传统弄巷,巷内曾设有一处公共澡堂("澡堂子"),为居民提供洗浴服务,故得名"澡堂巷"‌。这种以功能设施命名的方式,是传统街巷命名的典型特征,承载着当地人们市井生活的记忆。巷道宽度约2米左右,地面铺有石板,房屋多为灰褐色的砖瓦构建,采用的多为“空心墙”,两侧民居紧密相邻‌,十分融洽。这里连接着那个年代最为繁华的"中大街”,具有檐廊相连的典型商贸街区风貌‌,随着旧城改造,原有的澡堂设施已消失,但巷道格局仍保留着历史的肌理‌。</p><p class="ql-block">这里有着我儿时的快乐和记忆。多年前,我的姥爷和二姥爷两家就居住在这,房子是房管会的,给我的印象就是大。进入大门,左边是二姥爷家,右手是姥爷家,一道长廊连着两家的亲情。长廊里长年种植着花草,每到春季都是花开满园、芬芳四溢。那时的房屋地面没有水泥地坪,都是用泥土整平的,冬暖夏凉,还记得二姥爷家还有个木制的阁楼,当时二舅舅就住在上面,平时不让我们“小屁孩”上去[呲牙]姥爷家有个后院,种了一颗石榴树,每年石榴都结的饱满,成熟的时候,个个都龇牙咧嘴,每当这个时候小舅舅就会爬上树枝开心的去采摘,然后东家送一点,西家尝一尝。院子里有一口老式压水井,每次压的的时候都要先用水舀子望井口倒点水,在快速的压上几下,出来的水甘甜冰凉,到了夏天的时候,周边的邻居就会用铁桶来装上一桶,回家冰点西瓜和啤酒,后来姥爷家也装上了自来水,那时候经常会停水,压水井变成了周边邻里的备用只需。</p><p class="ql-block">最热闹的时候还的是过年,母亲兄弟姐妹4人,排行老三。小年过后,他们就匆忙的为家里置办年货,大姨和姨夫在下符桥供销社,老鹅、咸肉、香肠、土鸡等等应有尽有,大舅在纸厂,是个厨子,每次都提前炸好“小酥肉”(这边叫海生底子),还有用风干的馒头、猪肉和荸荠一起做的肉丸子,炸的时候香气扑鼻,吃起来都不知道肚子饱。那时母亲和父亲都在国营饭店,每次过年都要准备上好的牛羊肉,还要卤上一大盆卤菜,送到姥爷家,奉上一份孝心。小舅舅在县庐剧团上班,烟酒糖果不用说都是他买,花样多、品种全。姥爷当时是县百货公司的会计,为人忠厚老实,一手算盘打的那叫是一个绝,也是我们这个大家族的当家人。三十那天上午,我们几个岁数小的早早就换上了新衣服,等着年的到来,姥爷则安排大表哥贴年画、粘福字,那时的年画大多是胖头娃娃和年年有鱼,年饭前用面粉熬制的浆糊贴上春联,鞭炮一响,用欢声笑语迎接新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让我最快乐的还是年饭时发的压岁钱和烟花。年饭是姥姥用土灶烹饪的,姥姥没工作,在家里主要就是洗衣做饭、做做家务,没有学过厨师,却烧了一手好菜,让我最为留念的就是“炒牛肉蹦子”,牛肉切成粗丝,萝卜切成条,放点自己做的辣椒酱,不放一滴水干炒,那叫一个香。年饭都是大人挤着坐成一桌,小孩拿着碗时不时的跑来让父母给夹菜,中途姥爷会给每个孩子发压岁钱,一般都是5元的新票子,看着我们高兴的样子,姥爷就会开心的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有用的人”。年饭后,姥爷会给我们每个小孩发烟花,有窜天猴、小炽花、摔炮、蝴蝶炮等等,大人们围着火盆,吃着瓜子花生看着春节晚会,我们则是在后院扎堆放着烟花,嘻嘻打闹间烟花的色彩照耀着我们满脸的灿烂,映射着童年无邪的快乐。</p><p class="ql-block">时间不语,转眼已过去四十多年了,姥爷、姥姥、大姨和小舅都已不在了。走在青石块铺设的路面上,尘封的记忆让我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久久不愿离去,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和思念。一阵微风轻拂,仿佛又见到了亲人们其乐融融的样子,闻到了年夜饭的香味,听到了燃放鞭炮时的尖叫声,还有那叫喊着乳名让我们回家吃饭的呼唤声…….</p><p class="ql-block">儿时记忆今犹在,不见当年还复来,繁华落尽终归尘!我的童年,我的记忆,我的快乐,随着时间的沉淀,被尘封在这即将消失的巷道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