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于宜春市御泉山居)</span></p> <p class="ql-block"> 应缘,我理解就是依《庄子》说的“安时而处顺”去生活。近与好友一同习书法,窗外树影疏斜,案上碑帖如沉默的观者。笔尖触纸刹那,全然没有想,练习书法能让人瞬间进入心流状态,毫不费力地专注,极致地屏蔽喧嚣。我认为应该是与书法室的磁场相关,前后几十年的书法学子在此练习,早已形成了一股墨香静气,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常常忘记时间。</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正练习“松柏精神”,由于初学,对于字的大小把握还不熟练,把字写得大小不一,偶有笔划冲出方格。黄老师却夸:“这字写得好!”我烦恼嘟囔:“不好呀,这一笔不小心写出了格。”师笑:“颜鲁公书《祭侄稿》时已置身安史之乱,书写的是家国情怀,运笔一切由心而发,自然不会拘于界格。”老师心境如此豁达!我随即应缘领悟,字本就可以这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拍摄于宜春市御泉山居)</span></p> <p class="ql-block"> 应缘,不是茫然接受,更不是逆来顺受,应该是一种理解自然规律之后,最好不带任何情绪地接纳、臣服。臣服也不是摆烂,更不是放弃,是万物如诗、万物如影,万物如其所是。字可以这般,也可以那般,全凭心境而变化。因人赋予物不同的意义,物才充满灵气。心境自由,是能随时保持临在状态,保持一个觉察者的身份,随时随地地跳脱出当下让自己生出烦恼心的处境,跳脱出以往经验所致的逻辑枷锁。抬眼看砚台墨海,书案裂缝,似诉说着孔子“逝者如斯夫”的时间真相;墨香泌鼻,似临于黄山谷“木樨闻香”;偶尔笔杆碰砚池叮然,仿佛亲见惟严击竹,翠色声里见本真。</p> <p class="ql-block"> 若能持心、持静、持一份豁达,书松之正直挺拔、摹柏之根茎稳固、写木破土之勇气,这不正是颜书《争座位帖》浇金铸铁的笔力,《麻姑帖》宽博如山的骨相吗?</p> (习颜书十日) <p class="ql-block"> 当下即当下,每一刻都应如此,心之安宁就是自由。书法习得的是不同字体,修得的却是同一种心境——心如阳木融于林、稳于风,扎根于土,静于古今时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