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三山五岳

dongmei

<p class="ql-block">  “三山”指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p><p class="ql-block">浙江的雁荡山;</p><p class="ql-block"> "五岳”指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山),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p> <p class="ql-block">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黄山市境内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集奇景、文化、生态于一体,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p><p class="ql-block"> 黄山雄踞安徽南部,地跨黄山区、徽州区等四区县,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其中风景区160.6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青黑、远望如黛),唐代因“轩辕黄帝在此炼丹升仙”的传说,被唐玄宗诏改为黄山。</p><p class="ql-block">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990年)、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壮丽山河代表。</p><p class="ql-block"> 黄山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为核心景观,合称“五绝”。</p><p class="ql-block"> 奇松。扎根峭壁岩缝,姿态万千。迎客松是象征(伸臂迎宾客),还有黑虎松(气势雄浑)、连理松(夫妻相拥)等名松。</p><p class="ql-block"> 怪石。似天然雕刻,如 “猴子观海”(石猴蹲望云海)、“飞来石”(悬于峰巅)、“梦笔生花”(笔尖状石柱)等,趣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云海。年均雾日250+天,分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天海“五大云海”,峰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宛如仙境。</p><p class="ql-block"> 温泉。源自紫云峰下,水温常年约42℃,含矿物质,古称“灵泉”,传说黄帝曾在此沐浴成仙,登山后泡汤可解乏。</p><p class="ql-block"> 冬雪。冬季银装素裹,雾凇、冰挂晶莹剔透,与奇松、怪石交织出“冰雪画境”。</p> <p class="ql-block">云海翻腾绕峻峰,奇松迎客韵无穷。</p><p class="ql-block">嶙峋怪石添佳趣,始信黄山造化功。</p> <p class="ql-block">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北临长江,东南濒鄱阳湖,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1996年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及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因周朝匡氏兄弟结庐修道的传说得名,又名“匡庐”。</p><p class="ql-block"> 庐山以“雄、奇、险、秀”著称,拥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独特地貌,如U形谷、冰斗、冰窖等,与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叠加,形成锦绣谷、三叠泉、五老峰等自然奇观。三叠泉瀑布三级跌落155米,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即描绘其壮美;五老峰形似五位老者对弈,云雾缭绕时宛如仙境。庐山年均雾日达191.9天,牯岭镇常年被云海环绕,享有“云中城市”之誉。</p><p class="ql-block"> 庐山是中国文化与宗教的重要载体。白鹿洞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朱熹曾在此讲学并制定《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中国教育体系700余年。山中保存18国风格的别墅600余栋,美庐别墅、歇尔曼别墅等见证近代历史;宗教文化多元,佛、道、基督、天主、伊斯兰、东正教和谐共存,有“一山藏六教”之称。</p><p class="ql-block"> 庐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5℃,比山下低6-7℃,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植被茂密,形成天然避暑胜地。牯岭镇因英文“Cooling”得名,夜晚需盖薄被,空调在此几无用处。7-8月常举办夏日音乐会、瀑布灯光秀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云雾烟霞绕翠峦,飞流瀑布挂前川。</p><p class="ql-block">匡庐胜境知多少,尽在诗章画卷妍。</p> <p class="ql-block">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延伸至永嘉县及温岭市,总面积约450平方公里。这里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秋雁常宿于此而得名,素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闻名,史称“东南第一山”,位列“三山五岳”之一。</p><p class="ql-block">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的白垩纪流纹质破火山喷发,历经四期火山活动与漫长侵蚀,塑造了全球罕见的火山岩地貌。其核心景区以奇峰、怪石、飞瀑、幽洞为特色,如灵峰的“夫妻峰”随晨昏变换姿态,灵岩的天柱峰与展旗峰对峙如门,大龙湫瀑布高197米,为中国单级落差最大的瀑布。此外,三折瀑藏于火山口遗迹中,显胜门“天下第一门”的险峻峡谷,以及羊角洞、仙桥等景区的奇幻地貌,共同构成了“造型地貌博物馆”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雁荡山开发始于南北朝,梁昭明太子曾在此建寺造塔;唐代西域高僧诺讵那率弟子弘法,被尊为开山鼻祖;宋代达到鼎盛,共建十八寺、十院、十六亭。历代文人如谢灵运、沈括、徐霞客、张大千等留下5000余首诗词、340多处摩崖石刻,龙鼻洞、南阁牌坊等古迹更添人文厚重感。徐霞客两度游历,称其“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张大千创作的《大龙湫图》成为艺术经典。</p><p class="ql-block"> 灵峰夜景。夜幕下群峰化作“犀牛望月”“雄鹰敛翅”等剪影,被誉为“中国一绝”。</p><p class="ql-block"> 灵岩飞渡。每天多场高空走钢丝表演,表演者在270米高空完成惊险动作,融合传统杂技与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大龙湫瀑布。雨季如银河倾泻,晴天可见彩虹,雨后初霁时尤为震撼。</p> <p class="ql-block">奇峰罗列势凌天,雾绕云缠若幻仙。</p><p class="ql-block">风抚灵岩传雁语,瀑飞幽壑响千年。</p> <p class="ql-block">  泰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中部,是“五岳”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国家2007年公布数据为1532.7米),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以雄浑磅礴的气势著称。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名山。</p><p class="ql-block"> 泰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自先秦起便被视为天地沟通的圣地。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等六位帝王在此举行封禅大典,以告天地太平。其中,汉武帝封禅达六次,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更以皇后身份参与祭祀,成为历史特例。封禅不仅强化了皇权合法性,更推动了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使泰山逐渐成为“国山”的象征。此外,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留下数千篇诗文石刻,如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记忆。</p><p class="ql-block"> 泰山以“雄、奇、险、秀”闻名,其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完美融合。十八盘以1600余级陡峭石阶直通南天门,垂直落差400余米,被誉为“天梯”;经石峪的《金刚经》摩崖石刻面积达2064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佛经刻石;玉皇顶作为极顶,可俯瞰云海玉盘、黄河金带等奇观,而佛光现象(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更增添了神秘色彩。地质上,泰山杂岩形成于20亿年前,是世界最古老岩石之一,对研究地球演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泰山是道教与佛教的交汇之地。岱庙作为泰山最大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保存有宋天贶殿壁画等稀世珍宝,被誉为“东方三大殿”之一;碧霞祠供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香火鼎盛,明清时期每年吸引数十万信众朝拜。佛教方面,灵岩寺自唐代起便被列为“天下四绝”,其宋代彩塑罗汉像被赞为“海内第一名塑”。</p><p class="ql-block"> 泰山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碑碣石刻达2200余处,涵盖真草隶篆各体,堪称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其“国泰民安”的文化内涵至今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论是追寻历史足迹,还是挑战登山壮举,泰山都以其深厚底蕴与壮丽风光,持续吸引着全球游客。</p> <p class="ql-block">岱顶凌云傲碧空,松姿石韵映霞红。</p><p class="ql-block">秦皇汉武留踪迹,今古登临仰峻崇。</p> <p class="ql-block">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城南,南接秦岭,北瞰黄渭,以“奇险天下第一山”闻名于世。其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不仅是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中海拔最高的山峰。</p><p class="ql-block"> 华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即源于此,故有“华夏之根”之称。作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华山自古便被视为与天界相通的门户,现存玉泉院、都龙庙等20余座道观,其中玉泉院、镇岳宫等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历史上,黄帝、尧舜、秦始皇等帝王均曾在此祭祀或巡狩,唐代以后,随着道教兴盛,道徒沿北坡开凿险道,形成“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奇观。此外,华山还与“中华民国”国号的由来密切相关,章太炎等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聚居于此,孙中山引用这一成果创立国号。</p><p class="ql-block"> 华山由一块完整的巨型花岗岩体构成,经地壳运动和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如刀削般的陡峭地貌。其五峰(东峰、西峰、南峰、北峰、中峰)各具特色。 </p><p class="ql-block"> 南峰(落雁峰)。五岳最高峰,峰顶有仰天池、黑龙潭等景观,长空栈道悬于东侧山腰,仅容一人贴壁而行,被誉为“华山第一天险”。</p><p class="ql-block"> 西峰(莲花峰)。因巨石形似莲花得名,西北绝崖千丈,斧劈石相传为沉香救母处,是《宝莲灯》传说的核心场景。</p><p class="ql-block"> 东峰(朝阳峰)。以观日出闻名,朝阳台视野开阔,华岳仙掌为关中八景之首。</p><p class="ql-block"> 北峰(云台峰)。四面悬绝,地势险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智取华山”的故事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华山流传着众多神话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沉香劈山救母”。相传三圣母被压于西峰斧劈石下,其子沉香持神斧劈开巨石救母,如今斧劈石仍留存裂隙,成为游客打卡热点。此外,韩愈“苍龙岭投书”、赵匡胤与陈抟老祖对弈等故事,为华山增添了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华山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西岳庙作为历代帝王祭祀场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险峻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兼具自然与人文价值的世界名山。</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挑战长空栈道的惊险,还是登顶南峰的豪迈,或是探寻道教文化的渊源,华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古今游客。</p> <p class="ql-block">壁立千仞刺碧穹,巉岩峭拔傲霜风。</p><p class="ql-block">云台论剑今何在,唯有山魂亘古雄。</p> <p class="ql-block">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主体横跨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总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为七十二峰之首,因纪念上古火神祝融氏而得名,素以“祝融峰之高”位列南岳风光“四绝”之首。</p><p class="ql-block"> 衡山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景色各异:初春繁花似锦,盛夏云海翻涌,金秋日出壮丽,冬日银装素裹,自古便有“五岳独秀”之美誉。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历经亿年地质变迁,形成峰林状断块中山地貌,沟谷纵横、险峰林立,同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内有高等植物2149种、野生动物2119种,包括银杏、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及云豹、黄腹角雉等珍稀动物,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衡山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衡山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期,尧、舜、禹均在此留下祭祀足迹,历代帝王亦多遣使或亲临祭拜,形成深厚的祭祀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甘石星经》称其因位于二十八宿轸星之翼,“变应玑衡”,可称天地,故名“衡山”。道教与佛教在此交融千年,东汉末年道教筑观,南朝梁天监二年佛教扎根,形成“道佛同尊”的独特现象。南岳大庙是典型代表,东八观供奉道教诸神,西八寺礼佛,一庙之内佛道共融,堪称宗教文化奇观。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衡山独占四处;佛教禅宗祖庭福严寺、南台寺亦闻名遐迩,南台寺更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p><p class="ql-block"> 衡山以“四绝”闻名:祝融峰巍峨高耸,藏经殿古雅秀丽,方广寺幽深静谧,水帘洞飞瀑奇观。山下南岳大庙始建于唐,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是江南最大古建筑群之一;水帘洞为“紫盖仙洞”,飞瀑落差百米,气势磅礴。山上忠烈祠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铭刻着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衡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唐代李泌在此建南岳书院(今邺侯书院),开创中国书院教育先河;宋代胡安国父子创立文定书院,奠定湖湘学派根基。李白、杜甫、韩愈等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诗词碑刻,如韩愈“祝融万丈拔地起”的名句,尽显衡山雄姿。此外,抗战时期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在此举办,周恩来、叶剑英等曾在此传播抗日思想,使其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红色地标。</p><p class="ql-block"> 这座集自然奇观、宗教圣境、历史人文于一体的名山,正以“中华寿岳”的美誉,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探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魅力。</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上彩云悠,古木参天掩寺楼。</p><p class="ql-block">雾绕烟霞添锦绣,南来胜景眼中收。</p> <p class="ql-block">  恒山,中华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以“绝塞名山”“人天北柱”著称。广义的恒山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横跨山西、河北两省,绵延近300公里,最高峰馒头山海拔2426米;狭义的恒山景区面积147.51平方公里,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1982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4年获评“世界旅游名山”及“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线路”。</p><p class="ql-block"> 恒山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舜帝北巡时封为北岳,此后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皆赐封其为王、帝,明太祖尊其为神。作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恒山现存“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的古建筑群,其中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凌空悬于翠屏峰峭壁间,融合佛、道、儒三教文化,被誉为“天下巨观”,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此外,恒山九天宫是中国唯一女道观,供奉九天玄女,香火由政府补贴,道士以修行传承为主,形成独特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 恒山以“奇松、怪石、云海”闻名,拥有“恒山十八景”,如磁峡烟雨(金龙峡谷云雾缭绕)、云阁虹桥(古栈道与飞桥遗迹)、虎口悬松(千年古松悬根挺立)等。植被类型丰富,涵盖针叶林、阔叶林及灌丛草甸,栖息着金钱豹、黑鹳、金雕等珍稀动物。四季景观各异:春日桃花遍野,夏季云海翻涌,秋季层林尽染,冬季冰瀑晶莹,尤以雨后云海和雪后雪松最为震撼。</p><p class="ql-block"> 恒山不仅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更以军事地理价值著称——历史上13位皇帝在此征战,蒙恬、卫青、杨家将等名将皆留下足迹。尽管目前为国家4A级景区(其他四岳均为5A),但其悬空寺的建筑奇迹、道教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获评“世界旅游名山”的国际认可,使其成为兼具自然壮美与人文深度的独特目的地。无论是探寻古迹、挑战徒步,还是静赏山河,恒山都以“北国万山之宗主”的雄浑气象,展现着跨越千年的永恒魅力。</p> <p class="ql-block">翠影摩天势欲倾,松涛谡谡伴云行。</p><p class="ql-block">恒宗胜迹千秋立,险岭奇峰映日明。</p> <p class="ql-block">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地处伏牛山系东端,东依郑州,西临洛阳,北瞰黄河,南接颍水。作为中国“五岳”中的中岳,嵩山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质奇观和多元的文化交融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 嵩山拥有36亿年的地质演化历史,完整保存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时期的地层,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其主峰地区以石英岩为主,经构造运动形成如书册崖般陡峭的悬崖和峰林地貌,如峻极峰(海拔1491.7米)、五指岭等,呈现“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雄浑气势。嵩山还拥有三皇寨、连天峰等自然景观,兼具险峻与灵秀之美。</p><p class="ql-block"> 嵩山是儒释道三教共存的文化高地。佛教方面,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因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创立东土禅宗而闻名,其塔林、初祖庵等建筑承载着千年禅武文化。道教圣地中岳庙始建于秦,现存建筑为清代规制,是五岳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群,体现了“五岳共存”的宗教理念。儒家则以嵩阳书院为核心,作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程颢、程颐在此创立理学,司马光曾在此编纂《资治通鉴》。此外,嵩山还留存有汉代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等礼制建筑,以及元代观星台等天文遗迹,印证了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8处11项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嵩山同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地质公园,其地质构造和地层序列为研究地球演化提供了珍贵样本。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遗产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少林寺景区。含常住院、塔林、三皇寨,可观赏武僧表演,体验禅武文化。 </p><p class="ql-block"> 中岳庙。道教建筑群,红墙绿瓦间感受千年香火传承。</p><p class="ql-block"> 嵩阳书院。古柏参天,可穿汉服品茶抄经,追寻理学遗风。</p><p class="ql-block"> 观星台。元代天文建筑,见证古代科技成就。</p> <p class="ql-block">峻极于天傲世雄,少林禅韵映霞红。</p><p class="ql-block">松间古刹钟声远,翠影岚光入画中。</p> <p class="ql-block"> 山水册页</p><p class="ql-block"> 两年多时光,如指缝间流淌的涓涓细流,无声无息中我竟跋涉过黄山、庐山、雁荡山,又登上了泰山、华山、衡山、恒山与嵩山——三山五岳,终于一一拜谒于脚下了。这方天地间的峥嵘骨骼,于我的精神里,已化作一卷徐徐展开的古旧册页,每一页皆以嶙峋瘦骨、氤氲云雾写成。</p><p class="ql-block"> 黄山的云海奇观,初遇时只觉惊艳。然而当云气忽而弥散开去,峰峦瞬间显露,方才惊觉那片刻的幻美竟似人心深处浮动的虚妄。庐山瀑布如银河倒泻,轰然飞流直下,喧响震耳,然而这奔涌的喧哗之声,却又把多少未可道尽的世事苍凉悄然冲入深涧?雁荡山龙湫之水珠迸溅,迎面扑来,水珠微凉沁入肌肤,竟也仿佛渗进了心底,瞬间涤荡了胸中积郁的块垒。这般山水,并非只供人叹赏之风景,却如同天地间一册摊开的古卷,每一页都深蕴玄机,需要以生命的步履去细细阅读,方能略知其意。</p><p class="ql-block"> 五岳气象,迥然各异。泰山石阶盘曲而上,道道石阶宛如大地的年轮,深深镌刻着多少帝王封禅的印记。我缓缓踏过石阶,每一步皆似踩在沉甸甸的历史之上,帝王身影虽已消散在尘烟深处,唯剩层层叠叠的石阶,依旧默默承载着后人的仰望与追思。华山的石棱如刀,罡风砭骨,长空栈道悬在云间,脚下深不见底。我紧贴石壁缓缓挪动,耳畔风声呼啸,心头竟无惧意,反而生出一种奇异的宁静:人生险途之上,恐惧的尽头原来便是坦然——愈是危崖绝壁,愈能显出人于天地间那一点惊心动魄的从容。至于衡山祝融峰顶,我静观日出如金轮跃出云海,刹那间心光豁然开朗:那轮红日,原也是日日新生的。它炽烈燃烧着,又不断更新着;原来生命也当如日出,既须倾尽所有热力燃烧,又该随时抛却灰烬,焕然如初。</p><p class="ql-block"> 恒山悬空寺最为奇绝,木质殿堂如飞鸟栖在绝壁之上,其下便是千仞深渊。殿宇全凭几根巨木嵌入山体,支撑起这一片奇妙的空中楼阁。我扶着冰凉的木柱,目睹山风劲吹时古寺微微颤动,惊愕之余忽悟:这岂非天人之间一场千古角力的象征?人力固然微渺,却总有人不甘心匍匐于天威之下,偏要在这天地夹缝里,凿出个立足之地来。寺中一位老僧见我凝神,只淡然道:“山气在骨缝里走。”此语似偈,深意难解,却如钟声般回荡不去。</p><p class="ql-block"> 嵩山少林,古木森森,掩映着千年古刹。塔林深处,偶见断碑残碣,字迹已漫漶不清。斜阳穿林而过,碎金般洒在碑石之上,映照着那被时光啃噬的裂痕。历史之沉重,原非以文字为凭,更在风雨剥蚀后留下的伤痕里。碑文虽失,裂痕却像一道无声的言语,默默诉说着存在本身承受过的所有风雨。</p><p class="ql-block"> 每每跋涉于诸峰之间,踏着前朝谢公屐痕,追随徐霞客魂魄,两载春秋消磨在嶙峋石阶与云海雾障里。山势愈雄,人形愈微,站在峰顶四顾苍茫,顿觉自身不过山褶里一粒微尘。然而这渺小的行走,竟使山魂水魄悄然浸入血脉骨髓——原来人行走于山,山亦行走于人。行至最后,步履与心魂渐次浑融于峰峦之间,竟至不知是我在攀山,抑或是山在度我?</p><p class="ql-block"> 册页翻尽,终于明白:三山五岳,原非只供踏访的胜景;它们如同大地的筋脉,在无言中支撑起整个东方精神的天空。而人行走于其间,不过是借由山峦这古老而坚硬的骨骼,去印证自身那点虽渺小却执拗存在的魂魄。</p><p class="ql-block"> 行走即修行,修行即印证。当“山气在骨缝里走”,人便与山有了血脉的牵连——那嶙峋瘦骨已悄然成为我们精神的支架,在尘世风雨里,支撑起一具不曾屈服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