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9日清晨,我告别了小雨霏霏的积石山,踏上前往甘南的旅程。一路上,层峦叠嶂,山路蜿蜒,云雾缭绕在山腰间,雨水顺着公路两侧哗哗流淌。我喜欢这湿润的空气,喜欢被雨水洗净的山林,也喜欢雨刮器像幻灯片一样不断切换的风景。不知不觉间,我已抵达夏河县。</p> <p class="ql-block">午后三点多醒来,雨还在下。我驱车前往拉卜楞寺,原本以为雨天游人不多,没想到刚到门口便看到人头攒动。游客们撑着伞、披着雨衣,来来往往,毫无惧雨之意。乌云压顶,而红墙金顶的拉卜楞寺却在雨中显得格外庄严,游人如织,仿佛这雨也成了朝圣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站在转经筒前,人群缓缓前行。忽然,几位喇嘛从我身边匆匆走过,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气场,仿佛风中都带着电。我下意识让开,他们迅速绕过大经筒,又迅速转入数百个小经筒之间,动作如风似电,神情肃穆,仿佛完成一场无声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广场上,游人分散在各处,或驻足观赏,或缓步前行。五彩经幡在风中飘扬,旗帜前一位红衣身影静静站立。远处的红墙白墙建筑在雨中更显庄重,金色的屋顶在阴云下闪烁着微光,山峦连绵,云雾缭绕,仿佛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走进藏式寺庙的庭院,几人缓步穿行其中,白色的墙壁与绿色的屋顶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宁静。远处的山峦隐约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静谧与庄严,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山间云雾缭绕,藏式建筑群错落有致,红色的瓦片与金色的塔刹在雨中更显庄严。几位僧侣沿着木质廊道行走,身披红色僧袍,虔诚地转动着转经筒。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被雨水打湿,映出古朴而庄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寺庙前的白色佛塔静静矗立,几位游客打着伞在周围漫步。雨水打湿了地面,也洗净了尘埃,寺庙的红墙、白墙与金色装饰在雨中更显神圣。远处的山丘在雨幕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湿漉漉的,路边是一堵红色的墙,白色线条勾勒出藏式风格的图案。墙外是茂密的绿树,雨滴从树叶间滑落。两名行人缓缓走过,一位是身着红袍的僧侣,另一位是穿着深色衣服的孩子。路灯下,积水映出他们的身影,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p> <p class="ql-block"> 游客来自各地,从口音可以听出来。多数人对拉卜楞寺比较陌生,更多的人对于藏传佛教不甚了解。他们不是为了接受佛法,而是把这里只作为一个自己以前并不了解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当然,对于不信佛而给他们讲佛法是枯燥的,同样,心中无佛而听佛法也是枯燥的,于是,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讲的讲着,而一拨又一拨的人来了又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随波逐流。</p><p class="ql-block"> 倒是青石板的地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管多大的雨都不滑。有几个老奶奶也在人流中,他们在家人们的搀扶下慢慢地走着,一遍口中念念有词。或许在诵经。</p><p class="ql-block"> 寺中不时也有十几个乞丐,一遍念着经,一遍高举起微信牌,希望有好心人给他们扫些碎银子。</p> <p class="ql-block"> 转了几个寺庙,今日没有法会,所以也没有看到几个喇嘛。</p><p class="ql-block"> 几个卖小经筒的人望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吆喝着,一个经筒十元。但我发现好多人不清楚这是干什么的,望一眼就走过。</p> <p class="ql-block"> 雨不大,山中的雾更飘渺了些,似乎怕大山着凉的女子把纱巾围在大山的脖子上。游人渐去,大山开始沉寂。苍茫之中,似乎只有山坳里红艳艳的拉卜楞寺和群山之中飘渺的云了。</p><p class="ql-block"> 回到住处,还是那个大学生前来问话,几句闲聊,果真大一学生,兰州城市学院就读。</p><p class="ql-block"> 回到宿舍,后面就是楼群,没有几个行人,宛如进入深山老林一般。</p><p class="ql-block"> 静坐时,仿佛听到寺院里高高的旗杆上经幡在猎猎飘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07.19于夏河县拉卜楞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