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5A景区,江西井岗山风景区游记

杨树志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9日,我们乘车从南昌出发前往江西省红色旅游景区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陪伴我们这次江西省旅游的豪华中巴车(赣G.T0673)。</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三点许,我们顺利到达井风山风景区,<span style="font-size:18px;">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是国家级5A旅游景区和红色革命圣地。我们来到井冈山风景区的</span>井冈山红旗雕塑广场参观游览,这是耸立在广场入口道旁的大型风景画册《井冈山 欢迎您》,画面中展示的是井冈山风景区的主要纪念场馆和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红旗雕塑广场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桐木岭景区入口处,是集纪念、教育、游览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地标,这是位于广场中心的“井冈红旗雕塑”;雕塑高度‌:19米;跨度‌:27米;寓意‌为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象征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此燎原。 ‌</p> <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风景区红旗雕塑广场的“井冈红旗雕塑”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风景区红旗雕塑广场的“井冈红旗雕塑”花岗岩基座上的“天下第一山”题词是的朱德元帅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红旗广场附近的井冈山军号广场,军号广场位于井冈山茨坪村,照片中的胜利军号雕塑是广场的核心景观,该雕塑高8.1米,基座宽10.27米,寓意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其设计结合了红军军号的元素,反映了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的历史脉 ‌。</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井冈山南山公园山顶上火炬广场,广场中央的"星火相传"主题雕塑基座高2.7米,火炬高34米,寓意毛泽东同志1927年34岁时引兵井冈,开始创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p> <p class="ql-block">南山火炬广场简介</p><p class="ql-block">南山火炬广场海拔860多米,面积4300平方米,外形像一枚军章。广场中央的"星火相传"主题雕塑基座高2.7米,火炬高34米,寓意毛泽东同志1927年34岁时引兵井冈,开始创建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主题火炬雕塑底座下是占地1400平方米的"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主题展览。在广场两侧有89个小火炬,加上主火炬一共90个,寓意南山公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进行了提升改造。</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山公园攀登火炬广场的标识有的“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登山阶道。</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井冈山茨坪村农家乐餐厅用午餐。</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我们参观包括毛泽东和朱德就居在内的茨坪革命旧址纪念馆,在旧址大门外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茨坪革命旧址群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风景如画的挹翠湖旁,过去这里叫店上村。茨坪,在明代以前叫柴坪,因这里长了许多柿子树,所以亦称柿坤。明朝,这里出了个"探花",故又称仕坪。1925年后,改称"茨坪","茨坪"这一称谓便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开始创建并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一部到井冈山后,都先后在此居住和办公。1928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写过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茨坪是并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军官敦导队、军械处、公卖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遭到大肆烧杀,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后来当地老乡重返家园修复了一部分房屋。1960年代,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原貌又修复重建一部分旧址。</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茨坪革命旧址群导览图</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和朱德同志旧居处、红四军军械处旧址、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旧址、红四军军官教务委员会旧址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竖立在旧址群园内的江西省革命文物井冈山革命遗址(茨坪旧居群)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p><p class="ql-block">公布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设立机关:江西省文物局设立时间:2024年5月17日</p> <p class="ql-block">茨坪旧居群包括五处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红四军军械处。一处省保单位: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p><p class="ql-block">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里成为了党政军机关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红四军军部东46米,西20米,南28米,北68米。</p><p class="ql-block">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界外50米。</p> <p class="ql-block">茨坪革命旧址群园区内广场耸立着“党指挥枪”为主题,以镰刀斧头党旗为背景在绿树丛中的毛泽东同志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党指挥枪主题雕塑</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建</p><p class="ql-block">二0一一年六月十二日</p> <p class="ql-block">在党指挥枪主题雕塑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区首先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这是现场拍摄的毛泽东旧居建筑全景照片,典型的赣西南民居土木结构房屋,当年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这座建筑是1960年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原貌修复重建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共产党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和毛泽东同志旧居的大门,我们怀着崇敬心情观瞻这座伟人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是一栋普通民房。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和贺子珍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卧室兼办公室在堂屋右后间,房内陈设简朴。1928年11月,他就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p><p class="ql-block">堂屋是中共井冈山前委办公室,毛泽东曾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部署根据地的工作。</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以红四军军部旧址为起点,东至食品公司后墙5米,西至南山路20米,南至黄竹坳路28米,北至新市场路68米。建控地带:重点保护区外四周各50米。</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旧居大门外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瞻毛泽东旧居堂屋,这里堂屋是中共井冈山前委办公室,毛泽东曾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部署根据地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前委办公室内悬挂的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形象的肖像照片。</p><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1976)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曾任红四军党代表、军委书记、特委书记、前委书记:后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等、建国后、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等。</p> <p class="ql-block">观瞻毛泽东旧居堂屋右后间,这里曾经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毛泽东的办公室,</span>房内陈设简朴。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p> <p class="ql-block">观瞻毛泽东旧居堂屋左后间,这里曾经是毛泽东的工作卧室,房内陈设简朴仅有单人床等简单设施。 </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室</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泽东的卧室兼办公室。在这阴暗潮湿的房子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按照规定,连部以上机关干部夜间点灯办公,可以用三根灯芯照明,毛泽东为了节省用油,却坚持点一根灯芯。</p><p class="ql-block">1928年11月,他给中央写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在这篇著作中,他以一种崭新的理论,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观瞻毛泽东旧居前委办公室就餐间,就一个简陋餐桌和三个条凳等。</p> <p class="ql-block">餐室</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餐室。朱德、陈毅有时也在这里用餐。</p><p class="ql-block">当年,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经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饭和缺少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正是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那时毛泽东工作很忙,常常是被叫几遍之后才到餐室去。朱德刚到茨坪时,井冈山上的"主人"王佐怀着对军长的热爱和尊敬之情,做了几个好菜招待他,朱德就把这几个菜和战士们吃的南瓜汤合在一起,和大家一起吃,对大家说,这叫"团结菜"。</p> <p class="ql-block">观瞻毛泽东旧居烧水间。</p> <p class="ql-block">烧水间 </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警卫员给毛泽东同志和前委办公室人员提供开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观瞻毛泽东旧居毛泽东同志和夫人的起居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毛泽东同志起居室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接着观瞻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和朱德同志旧居在一起的另一栋独立房屋。这栋房屋的大门比较特殊,由八扇活动门板组成,应该是当年征用店铺改造成为办公室的。</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 公布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年2月18日 立</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中国红军第四军于1928年5月在宁冈龙市宣布成立,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红四军军部是边界军事斗争的指挥部,军部先后设在龙市、茅坪等地,7月,从宁冈迁到这里,朱德、陈毅在这里办公和居住。1929年1月,军部在这里召开会议,部署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红五军军部也设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在这里指挥军民坚持井冈山斗争。</p> <p class="ql-block">在崇敬的朱德元帅旧居前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观瞻崇敬的朱德元帅旧居住房,后期彭德怀同志也曾在这里住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朱德元帅卧室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悬挂在朱德同志旧居室内墙壁上的井冈山时期朱德元帅的形象肖像照片。</p><p class="ql-block">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领导湘南暴动后,率部上井冈山、任军长、军委书记、红一军团总指挥、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解放军总司令等,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p> <p class="ql-block">观瞻红四军军部的陈毅元帅的住室,著名的红军将领腾代远后期也曾经住过此处。</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陈毅元帅卧室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瞻红四军军部旧址的厨房房间,作为堂堂军部的厨房如此简陋,可见当年的革命时期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困难。</p> <p class="ql-block">接着观瞻位于红四军军部附近的红四军军械部旧址,这座房屋与毛泽东旧居很像,样式、门窗都很相似 。</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械旧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械处</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 公布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年2月18日</p> <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械处</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械处原称修械处,1928年7月,从井冈山的下庄村迁到这里,改称军械处,处长宋乔生,副处长刁辉林。</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械处有30多名工人,设备简陋,主要制造梭标、大刀、鸟铳、单响枪、修理枪炮,有时也帮助群众修理农具。黄洋界保卫战使用的迫击炮,曾在这里修理过。</p><p class="ql-block">军械处的设立,对解决红军和地方武装的武器困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红四军军械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以红四军军部旧址为中心,东至距食品公司宿舍后墙5米处;西至南山路东侧围墙下20米;南至黄竹坳路北侧围墙下28米;北至新市场路南侧围墙下68米。</p><p class="ql-block">建控地带:在保护范围外,四周各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p> <p class="ql-block">观瞻红四军军械处的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观瞻红四军军械处处长宋乔生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这是悬挂在宋乔生卧室墙壁上的当年宋乔生的肖像照片。</p><p class="ql-block">宋乔生(1891-1929),湖南湘潭人.1928年初,带领水口山工人参加湘南起义,后随朱德部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军委委员,特务营营长、7月、红四军在这里成立了军械处,宋乔生任处长,任职期间,他常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同年冬,被选为中共井冈山前委委员兼工农运动委员会主任。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途中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红色邮政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观瞻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这是现场拍摄的这座房屋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这是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p><p class="ql-block">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成立于1928年夏,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这幢民房的厅堂内。</p><p class="ql-block">防务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一是召集联防会议,确保根据地内的安全;二是组织军民打土豪筹款子,调配红军物资;三是组织修筑哨口工事,建设医院和挑粮运动;四是建立递步哨,沟通根据地的联络等。它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以红四军军部旧址为中心,东至距食品公司宿舍后墙5米处;西至南山路东侧围墙下20米;南至黄竹坳路北侧围墙下28米;北至新市场路南侧围墙下68米。</p><p class="ql-block">建控地带:在保护范围外,四周各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p> <p class="ql-block">这是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值班室。</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主要房屋被僻为井冈山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室,这是在现场拍摄的陈列室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观瞻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时,现场拍摄井冈山革命历史文物展览第一展室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观瞻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时,现场拍摄井冈山革命历史文物展览第二展室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观瞻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这是旧址的大门与红四军军部的大门看起来区别不大,通用的店铺门形式。</p> <p class="ql-block">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p><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中,根据地不但遭受到频繁的军事进攻,而且还受到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解决根据地军民日用必需品的问题,搞活红色区域内的经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1928年7月以后,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决定所辖十个乡中分别设立一个乡公卖处,同时,在这里创办了这所特别区公卖处。</p><p class="ql-block">公卖处一方面从草林、大陇等圩场和群众家中收购土特产品:另一方面将红军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出售给群众。公卖处的设置,为稳定市场价格,搞活红色区域的经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保护范围:以红四军军部旧址为中心,东至距食品公司宿舍后墙5米处;西至南山路东侧围墙下20米;南至黄竹坳路北侧围墙下28米;北至新市场路南侧围墙下68米。</p><p class="ql-block">建控地带:在保护范围外,四周各5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p> <p class="ql-block">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牌</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3月4日 公布江西省人民政府2023年2月18日 立</p> <p class="ql-block">观瞻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的结算交易的账房室,也就是现在的财务部吧。</p> <p class="ql-block">观瞻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工作人员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观赏陈列在新遂边陲特区公卖处的厨房的公卖处工作人员用过的水缸(原物)。</p> <p class="ql-block">下午十五点四十分,缅怀深情观瞻位于茨坪镇的井冈山烈士陵园,这是横亘在烈士陵园大门处上篆刻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的标识碑,此碑文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松柏叠翠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占地400余亩,由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井冈山碑林、井冈山雕塑园和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四大部分组成,是集历史、文化、园林、雕塑于一体的人文景观。纪念堂内有篆刻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15744名革命先烈英名录,供人们缅怀瞻仰;碑林内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书,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的题词,部分知名人士和著名书法家的墨迹;雕塑园内共安放有20尊革命先辈和革命烈士的雕像;纪念碑主碑的造型突出"山"的形象,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p> <p class="ql-block">这是井冈山烈士陵园观览区导览图,我们观瞻的顺序为:革命历史纪念堂-井冈山碑林-革命历史纪念碑-井冈山雕塑园等。</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烈士陵园观瞻区的革命历史纪念堂位于大门内百十米高的山腰上,走进陵园,沿着宽阔的石阶步道上行,第一组台阶有49级,象征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第二组台阶有60级,寓意着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的;这是在现场拍摄的从大门到纪念堂的石阶步道的全景照片,阶道的最高处竖立的是由彭真同志题写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大型背景照壁墙。</p> <p class="ql-block">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缓步进入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观瞻纪念堂的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等处。</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p><p class="ql-block">纪念堂内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陈列室陈列了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先辈的生平和挂像;吊唁大厅四周镌刻着15744位烈士的英名;忠魂堂内安放有五位老红军的骨灰。</p> <p class="ql-block">观瞻纪念堂瞻仰大厅,大厅的正面是汉白玉墙面,上面刻着"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这是毛泽东1946年为革命烈士题写的,大厅的天花顶背景是灿烂星空中闪耀的红五星造型,寓意这井冈山红星精神闪闪发光永久不衰。</p> <p class="ql-block">观瞻纪念堂瞻仰大厅忠魂厅,这是忠魂厅篆刻着烈士姓名和属地的“井冈山根据地革命烈士英名录”碑林,整齐排列的石碑上密密麻麻的篆刻着15754位井冈山根据地牺牲的革命先烈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忠魂厅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是专门纪念在井冈山革命时期光荣牺牲没有留下姓名的无名英雄们而设立的。</p> <p class="ql-block">观瞻纪念堂的陈列室,瞻仰展示在陈列室的井冈山革命时期四大伟人的肖像照片。</p> <p class="ql-block">瞻仰展示在陈列室的井冈山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贡献的中国共产党和爱国民主人士的肖像照片级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接着观瞻位于纪念堂西南侧山峦上的井冈山碑林,此处碑林始建于1987年7月,自1989年清明节起对外开放。碑林由碑亭、碑廊、自然碑型等部分组成,因势而构,曲折回环,别具一格,这是井冈山碑林的入口大门,门楼山墙上篆刻的“天下第一山”五个金色大字是朱德元帅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碑林入口内的“井冈山碑林”标识石碑的碑文是书法家曾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的舒同同志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碑林顺山势走向陈列着139块翰墨字碑,其中第一期为63块石碑;二期为76块石碑,时间和篇幅的原因,在这里不能逐一观瞻和阐述,只能选几个引人注目的石碑与大家分享;观瞻进入碑林看到的第一个石碑-井冈山根据地创始人朱德元帅的诗文石碑:</p><p class="ql-block"><b>革命雄狮会井冈 ,集中力量更坚强 ;</b></p><p class="ql-block"><b>红军领导提高后 ,五破围攻固战场。</b></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根据地创始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元帅又一个的诗文石碑:</p><p class="ql-block"><b>井冈山的斗争,奠定了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在井冈山斗争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这是1959年2月25日朱老总特意为井冈山革命烈士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老红军,党和国家领导人谭震林同志的诗文石碑:</p><p class="ql-block">登黄洋界诗一首</p><p class="ql-block"><b>健步登上黄洋界,险境一览。主席诗词刻石上,朱总亲笔留,子孙万代易辩清,冒充也无虑。</b></p><p class="ql-block">此诗是针对那些企图篡改历史的林彪及“四人帮”等一伙人的。</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老红军,党和国家领导人萧克同志的诗文石碑:</p><p class="ql-block"><b>昔在井冈 漫步穹苍 千峰相连 龙蛇奔放 翠竹松杉 烟霞晃漾 五井茅坪 稻蔽争长 </b></p><p class="ql-block"><b>五哨雄关 龙潜虎望 秋收义军 穿云而上 朱毛会师 威震赣湘 众星拱北 星火辉煌 </b></p><p class="ql-block"><b>反帝灭蒋 日月重光 东亚醒狮 大风泱泱 继往开来 当仁不让</b></p><p class="ql-block">肖克(1908-…),湖南嘉禾人,井冈山老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国防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70年9月﹣1996年三次重上井冈山,并题诗。</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同志的诗文石碑:</p><p class="ql-block"><b>革命摇篮地 井冈山著名 境连湘赣省 人集茆茨坪</b></p><p class="ql-block"><b>四面重峦障 五溪曲水萦 红根已深植 今日正繁荣</b></p><p class="ql-block">董必武(1886--1975),湖北红安人。中共一大代表。曾任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60年10月访问井冈山,并题诗,留下墨宝。</p> <p class="ql-block">观瞻朱德元帅夫人,党和国家领导人康克清同志的题词石碑:</p><p class="ql-block"><b>发扬井冈山精神</b></p><p class="ql-block">康克清(1912--1992),江西万安县人,井冈山老红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全国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62年3月与朱德重上井冈山,1987年特意为碑林题字。</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老红军,党和国家领导人張宗逊同志的诗文石碑:</p><p class="ql-block"><b>继承和发扬井冈山英勇奋斗精神,为建设祖国多做贡献。</b></p><p class="ql-block">张宗逊(1908-1998),陕西渭南县人,井冈山老红军。曾任北京军区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7年重上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老红军,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得志同志的题词石碑:</p><p class="ql-block"><b>井冈烽火 燎原大地 红军精神 代代相传</b></p><p class="ql-block">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县人,井冈山老红军。曾任志愿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2年5月重上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观瞻西北局第一书记领导人刘澜涛同志的题词石碑:</p><p class="ql-block"><b>井冈山革命栀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奠基石,她的历史功绩永世长存!</b></p><p class="ql-block">刘澜涛(1910-1997),原名刘华甫,陕西米脂人。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兰州军区第一政委,中央统战部第一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91年来山并题词。</p> <p class="ql-block">观瞻井冈山老红军,92岁高龄革命老人陶博同志的题词石碑:</p><p class="ql-block"><b>井冈碑林 革命圣地与日月同寿</b></p> <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碑林的观瞻结束,根据出口的标识标牌指引,我们前往山顶处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经过约半个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井冈山茨坪北山的顶峰,井冈山烈士陵园园区标志性革命烈士纪念碑就耸立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登上茨坪北山顶后拍摄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全景照片,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分基座、碑座、主碑三部分。基座为花岗岩砌筑。碑座高97米,碑座正面"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2月7日题写,碑座上三组汉白玉浮雕分别为"荟萃井冈","红色割据","浴血罗霄"。碑体用镀钛不锈钢制作,高27米,寓意1927年毛泽东同志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主碑造型突出"山"的形象,远眺如火焰,象征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钢抢林立,昭示"抢杆子里面出政权"。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在日照下,熠熠生辉,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的两组雕塑像,反映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老百姓送亲人参军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总高度为46.8米,分为础座、碑座和主碑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大厅,可南眺市区全貌,北瞻纪念碑主体雄姿,摄影留念。二层设有展室,三层为主碑。这是离开纪念碑前,一层入口拍摄的纪念碑整体建筑的侧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我们步入井冈山雕塑园,瞻仰了园内挺立的井冈山革命时期的各位伟大英雄人物的仿真雕塑尊像。</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雕塑园</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雕塑园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人物群像为题材的雕塑园。雕塑园的园区内园标由肖克上将题写。园内共安放20尊革命先辈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瞻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毛泽东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领导了湘东赣西的秋收暴动,并率领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前委书记,红四军党代表、军委书记、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等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叶毓山</p> <p class="ql-block">瞻仰毛泽东同志的夫人贺子珍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贺子珍(1909--1984),女,江西省永新县人。九二六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斗争时期,在湘赣边界特委和井冈山前委机关工作,曾任前委机要科科长等职务。</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程允费纪航</p> <p class="ql-block">瞻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朱德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一九二八年四月底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任红四军军长、军委书记等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程允贤 纪航</p> <p class="ql-block">瞻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陈毅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八年一月参与领导湘南暴动,四月底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会师,任红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军士兵委员会主任等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刘开渠</p> <p class="ql-block">瞻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彭德怀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彭德怀(1898-1974),号右室,湖南省湘潭县人。一九二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七月领导平江起义,次年二月率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任红五军军长,是井冈山根织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李守仁</p> <p class="ql-block">瞻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谭震林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谭震林(1902--1983),湖南省攸县,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井冈山斗争时期,历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土地部长、中共湘修边界第二届特委书记等职。</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黄春生</p> <p class="ql-block">瞻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何长工同志的雕塑像。</p><p class="ql-block">何长工(1900---1987),湖南省华容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参加湘东赣西秋收起义。并冈山斗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红四军二十八团、三十二团党代表等职。</p><p class="ql-block">塑像作者:刘林</p> <p class="ql-block">在整个井冈山烈士陵园园区的观瞻活动结束,告别井冈山雕塑园下山返回茨坪镇。</p> <p class="ql-block">下山返回井冈山茨坪镇,参观茨坪镇的五井路,这是在现场拍摄的茨坪镇五井路的街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茨坪镇五井路的红星广场,广场附近有多处井冈山革命时期的红色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茨坪镇红星广场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茨坪镇五井路附近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工农兵政府旧址建筑的全景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p><p class="ql-block">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旧址位于井冈山市茨坪店上村,房东是李益茂。房屋坐西朝东,为青瓦屋面,悬山式土木结构的民房,两层,通面阔196米,进深96米,建筑面积为37632平方*。</p><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此成立。李尚发、李子青先后任主席。同时成立的中共新遂边陲特别区委员会也设在此屋办公。区政府管辖茨坪、土岭、下庄、小行洲、白银湖、梨坪、坳下、茅锡坪、大井、荆竹山十个乡。特别区委、区政府成立后,迅速组织成立了区赤卫队和各乡暴动队、少先队、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并发动群众分配土地,配合红军修筑工事,储运粮食,修建红军医院等,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工农兵政府旧址的近景照片,房屋坐西朝东,为青瓦屋面,悬山式土木结构的民房,两层,通面阔196米,进深96米,建筑面积为37632平方*。</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茨坪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茨坪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旧址,这是在现场拍摄的旧址建筑物的全景照片,这里现在正在举办“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史</p><p class="ql-block">展览”。</p> <p class="ql-block">茨坪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旧址</p><p class="ql-block">茨坪中共相翰边界特委于1928年5月在宁冈茅坪成立·是湘赣边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机关。7月·特委机关迁到茨坪·10月以后·第二届特委书记谭震林,副书记陈正人在这里办公和居住。12月,特委举办党团训练班,对党团员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特委机关还负责印刷文件、布告等,《中国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就是在这里印刷的。</p><p class="ql-block">1929年2月·旧址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76年·按原貌修复。保护范围:旧址东18米·西跨红军北路12米·南15米·北7米。</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井冈山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茨坪中共湘奸边界特委旧址</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p><p class="ql-block">江西省人民政府立</p> <p class="ql-block">参观位于茨坪镇的井冈山大会堂,这是在现场拍摄的大会堂的外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井冈山大会堂</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1965年重上井冈山,应井冈山人民需求提议建设一个礼堂,由国家财政部划拨专款于1966年建成投入使用。礼堂曾是井冈山市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2001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第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此召开,礼堂被正式命名为井冈山大会堂。</p><p class="ql-block">井冈山大会堂是井冈山现存两栋苏式建筑之一。建筑物木结构房梁极具特色;墙体所用砖块规格一致,均是独立包装编号,从南昌定制运抵井冈山,施工工艺精湛,砖缝均匀平滑,维护工作也非常到位,历经半个多世纪,现建筑仍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大会堂内拍摄的大会堂前厅的场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位于茨坪镇的红军路,这是竖立在红军路茨坪村口的四个展示井冈山根据地红色文化的浮雕石柱,石柱浮雕上展示的是井冈山革命时期发生在茨坪村的四个动人的故事及场景图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茨坪村口的第一个展示井冈山革命时期发生在茨坪村的真实动人故事及场景画面的浮雕石柱。</p><p class="ql-block"><b>彭军长发银圆 </b></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九年一月底,井冈山军事根据地失守。同年五月初,突围至赣南的红五军由彭德怀军长率领,从瑞金返回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彭德怀和红五军将士们目睹经过敌人疯狂烧杀后的茨坪村,到处一片凄凉情景,心里非常难过。第二天上午,在茨坪北边的木桥上,彭德怀亲自给前来的新遂边陲各村群众,每人发给一块银圆,总共发了500多块。彭德怀一再嘱咐乡亲们整修好被烧掉的房屋,耕作好农田。</p><p class="ql-block">彭军长和红军给井冈山区的群众发银圆,温暖了他们的心,给大家增添了继续斗争下去的革命信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茨坪村口的第二个展示井冈山革命时期发生在茨坪村的真实动人故事及场景画面的浮雕石柱。</p><p class="ql-block"><b>朱军长与大家吃"和菜" </b></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八年六月上旬的一天,朱德军长来到茨坪村。王佐特意吩咐部队伙房,另外做了几道菜。朱军长进到伙房看见另炒的菜,说了一句"我不能搞特殊呢",然后端着倒进房边桌上的菜盆里,招呼战士们说:"来,大家吃'和菜'"。</p><p class="ql-block">井冈山民间有吃"和菜"的说法。朱军长把另外招待他的菜,倒在一起与战士们一块吃,"和"了大家的意,"和"了大家的心。</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茨坪村口的第三个展示井冈山革命时期发生在茨坪村的真实动人故事及场景画面的浮雕石柱。</p><p class="ql-block"><b>茨坪村的"一席客" </b></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毛委员率领工农革命军抵达获坪村。这天上午,恰好是王佐部下李先开弟弟结婚的日子,正在办酒席。王佐对李先开说:"今天的上席本该是母舅坐,可否换一下,让给新来的贵客毛委员坐。"李家人问"毛委员是个什么大官呀?"王佐说:"他呀,是共产党的中央委员,等于皇帝身边的左丞右相。"李先开非常明事理,立即与母舅作了让席的商量。</p><p class="ql-block">毛委员见李家人如此热情,也就应邀坐了婚宴的第一席,并趁这样的机会告诉人们。共产党来井冈山是和大家一起打土豪,分田地。闹翻身的。毛委员成了茨坪村人的"一席客",这件事很快在十里山乡传开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竖立在茨坪村口的第四个展示井冈山革命时期发生在茨坪村的真实动人故事及场景画面的浮雕石柱。</p><p class="ql-block"><b>陈主任帮群众割禾 </b></p><p class="ql-block">一九二八年十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部队袭攻遂川,占领县城,筹得大批物资,数日后回到庆坪村。</p><p class="ql-block">陈毅在店上住处的门口,望见茨坪村田城里稻 禾一片熟黄,群众人手少收割不及。他与朱军长作了商议,早饭后带着百余战士,帮助群众割禾,两天内把田里的稻谷割完了。群众满怀感激地说:"'难为'(感谢的意思)陈主任带部队帮我们割禾,红军对我们真好啊!"</p> <p class="ql-block">由行程安排的原因,我们没有去井冈山的另一个主要景区-茅坪镇,为了弥补遗憾,下载一些茅坪镇景区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这是井冈山茅坪镇的全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茅坪景区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黄洋界西面,是井冈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组成部分,景区以茅坪村为中心,保存中共井冈山前委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旧址等20余处革命遗迹,其中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因毛泽东在此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而闻名。群山环抱的地理环境使田园风光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形成自然景观与红色遗址交融的独特风貌。</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井冈山茨坪镇的八角楼毛泽东旧居,1927年10月至1929年1 月,毛泽东在茅坪期间,在这里居住和办公。他经常在此召开军民座谈会,整理调查报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井冈山的斗争》也于1928年11月下旬在此完稿。八角楼系当地名医谢池香私宅,楼上陈列的床架茶几、靠椅均是原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旧居二楼的卧室和书房。</p> <p class="ql-block">位于井冈山茅坪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公布江西省人民委员会立</p> <p class="ql-block">当天的晚餐在井冈山茨坪镇上的“”老村长餐厅”用晚餐。</p> <p class="ql-block">当晚入住井冈山茨坪镇上的湘苑林商务酒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井冈山风景区的参观游览结束,发几句感言也就此收笔。</p><p class="ql-block">巍巍井冈威名扬,星火燎原创辉煌;</p><p class="ql-block">革命旧址缅英烈,齐心协力促国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