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蓝田日暖语声润,小满天清文彩扬——高语中心组之区级示范课蓝田中学活动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蓝田言语暖,小满文采斐。</p><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1日上午,即甲辰小满次日,一场由区教研室牵头、蓝田中学承担的高中语文中心组组织的教学教研区级示范课活动在该校如期进行。区高中语文教研中心组成员、各校有关语文骨干教师和蓝田中学语文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摩活动,区高语中心组成员、蓝田中学语文组黄纯燕老师开课示范,课题是《诗经·卫风·氓》;第二部分是评课活动,由蓝田中学徐瑜盛主任和区高语中心组成员陈爱萍老师共同主持。</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选自《诗经·卫风》的《氓》,分享和示范的内容是其教学设计的第二课时,设立的主要学习目标是“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其艺术效果,把握“淇水”的象征意义,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把握主人公性格的基础上,同情《氓》女主人公的不幸爱情遭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的核心素养培养则侧重于“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通过“复述故事,分析称呼的转化,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形象的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而“文化传承与理解”则希望达到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探究《氓》女主人公的不幸爱情遭遇的原因,树立正确爱情观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黄老师则通过设置情境任务,以五个层进式的具体活动(重聆卫女伤感故事,窥探卫女内心世界,把握主角形象特点,分析婚姻破裂原因,获取现代爱情启示)来驱动课堂,顺利高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节课很好地践行了新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预设到位,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教学过程流畅,有很强的生成性和研究性,是一节具有较强示范意义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二、语文要传承,守正才创新。</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人们,不管是专家学者、政府民间,还是行内行外、内行外行,都在探求语文学科的面临的问题,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譬如语文要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要学什么怎么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于是乎,新的课程标准横空出世,各种各样的解读指南、形形色色的配套方案、大大小小的培训学习研讨,应运而生。至于效果嘛,当然是很理想的。大多一线教师的视野开阔了、方向清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能力提高了、水平上升了、格局增大了、专业发展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然则,语文的属性,即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一点往往被忽略了。如果没有人文性,语文是没有味道的;而没有味道的语文,怎么可能达成培根铸魂的教育目标、怎么可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呢。如果缺失工具性,则表达不行、交流不畅,那么学有何用?素质教育、能力提高、品德培养等等也只能是空谈。故此,简而言之,传统语文的好东西不能忘不能丢,要坚守要传承,唯有守正,才能创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可喜的是,这节课的执教者把语文较纯粹的体现出来,较好的把握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味有用。评课时,听课诸同行均认为该课具有示范意义。故,笔者认为,牵头组织此次活动的目的达到,目标达成,效果良好。</span></p> <p class="ql-block">三、后记</p><p class="ql-block"> 关于这节示范课的推文,本应该及时发出的,由于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迟滞至今,鄙人已经退休了。借此,笔者以这些迟到的粗略的文字,聊以慰鄙人教研之忆,兼表中心组工作之赞许,亦表后推此课之歉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