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上海,从来都不缺故事。不平等条约后黄浦江西岸的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鱼龙混杂,“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告牌堂而皇之地悬挂,刺痛每一位华人的心;黑帮黄金荣、杜月笙们互相砍杀,嗜血逐利;泱泱国土,如拉开的大弓,箭头便是上海,涛涛长江,人流、物流顺江而下,再通达五洲四海;民族资本在此兴起,买办大班在此穿梭,工商业兴旺发达,商贾云集,灯红酒绿,引领潮流,独享”东方巴黎”之美誉;当今拥有一亿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在此萌芽,星星之火从此燎原,国运得以改变;四行仓库,孤军在此抗击日寇的枪炮……</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前从没踏足大上海,但她的名字一直如雷贯耳:南京路上“好八连”,《霓虹灯下的哨兵》;那里有最先进的产业工人群体;小学课本便己出现的江南造船厂、万吨水压机;小伙伴一同品赏过的大白兔奶糖,小女孩最爱抹的雪花膏;父母靠工资省吃俭用为家里添置的为数不多的“几大件”多产自上海: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红灯牌收音机、唱片机,上海牌手表,父亲单位的公产……海鸥牌120黑白照相机同样也产自上海。我童年、少年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母亲用蝴蝶牌缝纫机缝制而成;永久自行车让少年的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常常在乡间的土路狂飚;红灯唱片机使我爱上了音乐;海鸥照相机为我学摄影启了蒙。大上海,一个令人神往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浦东新区崛起,以“三剑客”为代表的摩天大楼林立,犹如新贵,日新月异;浦西则保存着”贵族”的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大上海举国瞩目,担当着经济引擎。</p><p class="ql-block"> 2025年的六月未,第三度踏足大上海,再次感受这座如今被称为“魔都”、“空气中都充满金钱味道”的大都市。主席散过步的花园饭店、总理与尼克松碰杯畅饮茅台的锦江饭店,我们都留下足印;南京路上再次嚼着大白兔奶糖,上海本帮菜馆和家人们欢饮石库门酒;外滩的浦发银行大堂里仰望西式穹顶,西洋壁画让你感受到什么才叫“老钱”……</p><p class="ql-block"> 大上海,我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