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对决,君子之争:常徐赛场的千年文脉传承

徐州心晴

<p class="ql-block">当春秋的风掠过徐国的土地,季子解剑挂于墓树,以“心许之,岂因生死改”的赤诚,在徐州的史册上刻下诚信的印记;当北宋的雨漫过彭城的城墙,苏轼“庐于堤上,过家不入”,以“贤者之乐,快哉此风”的担当,为徐州注入奋发的魂魄。如今,这两座浸润着贤者风骨与君子德行的城市,将在足球场上续写文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常州,是季子的故里。这位吴地贤士出使中原时,途经徐国,见徐君凝视自己佩剑的眼神,便暗许归途相赠。然世事难料,待他完成使命折返,徐君已长眠于地下。季子默然走到墓前,解下腰间剑,郑重挂在树枝上——“吾心已许,生死不能阻”。这份无需言说的承诺,成了常州人刻在骨子里的“君子之信”,如今正化作球队在赛场上的坚守:每一次奔跑都不违初心,每一次拼抢都恪守体育精神。</p> <p class="ql-block">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四十岁的苏轼赴徐州任知州,开启了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篇章。彼时徐州水患频繁,苏轼到任不久,黄河决口,洪水汹涌逼近徐州城。苏轼挺身而出,他身先士卒,不仅亲自指挥军民修筑长堤抵御洪水,还将自己的家安在城墙上,日夜坚守,数月不曾回家 。苏轼以他的智慧和勇气,带领徐州百姓成功度过难关。抗洪胜利后,他又积极规划后续的水利建设,修建木堤、兴建黄楼,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徐州城的安全,也彰显了他的贤能与担当,正应了那句“贤者之乐,快哉此风”。</p> <p class="ql-block">24年后 ,66岁的东坡居士在常州顾塘桥畔的孙氏馆走完了人生旅程。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却对常州情有独钟,多次往来常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和美好的回忆 。他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归宿,“独徘徊而不去兮,眷此邦之多君子”,正是他对常州深厚情感的真实写照 。</p> <p class="ql-block">明天19:00,常州奥体中心的草坪将见证这场特殊的对决。常州队带着季子“君子之信”的坚守,渴望在主场证明成长;徐州队怀着苏轼“贤者之风”的豪情,力求客场拿下关键积分。</p> <p class="ql-block">这不是简单的胜负较量。当球员们在场上奔跑,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千年的文脉——是季子挂剑的赤诚,是苏轼抗洪的担当;是“君子”对承诺的坚守,是“贤者”对责任的践行。</p> <p class="ql-block">贤者对决,是两座城市精神力量的碰撞;君子之争,是千年文化基因的共鸣。无论终场哨声如何响起,这场比赛早已超越比分,成为一次对文明的致敬:原来竞技的最高境界,从来都是与历史对话,与初心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