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太极之约

空间波@耀明

<p class="ql-block">每个周六的清晨,我们都会如约而至,走进真新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启85式杨式太极拳的修习。晨光微熹,身心舒展,太极之约自此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朝阳透过穹顶,洒落在操练室的木地板上,斑驳光影间,八十余岁的沈老师精神矍铄带领我们修习杨式太极拳。这方承载着社区温度的空间,成为传统武术在现代生活中悄然生长的温床,也见证了我们与太极之间那份日渐深厚的缘分。</p> <p class="ql-block">沈老师授课时,总爱提及一副意味深长的对联:“拓展眼界放平心,立定脚跟树起脊。”他解释道,心胸开阔,方如明月高悬、云开雾散;脚踏实地,脊梁自能如山峰般挺立。这副联语,如两盏明灯,照亮我们习拳时外展内合的微妙真谛,也映照着太极哲学中“形神兼修”的核心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中,沈老师对每一个招式都严格要求,强调“合太极、合五脏、合阴阳”,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他常说,习拳之道,在于身松、意静、气顺、神安,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体悟太极的内蕴与力量。</p> <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中,沈老师示范“倒卷肱”时的细致入微,总令人印象深刻。我静静站在一旁,看他将动作慢下来,一招一式地解析,耐心地为动作滞涩的学员逐一纠正,深深感动。他的每一个转身、每一次回眸,都仿佛在讲述太极的韵律与哲思。</p> <p class="ql-block">沈老师教拳时的眼神深极专注,仿佛能穿透时光,沉淀着多年修为的沉静与力量。这种“以身证道”的示范,让我想起《太极拳论》中“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追求。在他的引导下,我们逐渐明白:太极不仅是肢体的律动,更是对生命状态的觉知与升华。</p> <p class="ql-block">拳理之外,更有拳情温润动人。沈老师常说:“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到一个真正知心的朋友,太极拳就是我们值得珍惜的那位朋友。我们要真心对待它,深入了解它,不求海枯石烂,只求此生无憾。朋友一生,一起走;一套拳,一辈子!”这番话道尽了他对太极的深情厚谊。原来,一套拳也能承载如此厚重的情感——以拳相交者,共行人生崎岖而踏实之路;一套拳的旅程,便是一生的不离不弃。</p> <p class="ql-block">每次收势时,掌心缓缓向下按压,总让我想起《周易》中“厚德载物”的卦象。晨曦中的太极之约,不仅锤炼着我们的筋骨皮,更在潜移默化中孕育着“致中和”的生命哲学,让身心在动静之间趋于平衡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当晨练结束,看着沈老师被学员们簇拥的身影,我总会想起他常说的那句“一套拳,一辈子”。这简短的六个字,蕴含着中华武术“知行合一”的大智慧,也道出了我们与太极之间那份深沉而恒久的约定——在这晨曦微光中,以拳为媒,以心相许,共赴一生之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