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七日游(四)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小天池,庐林博物馆

边缘客

<p class="ql-block">从庐林大桥站下车后,沿着石阶小路往三宝树的方向走。两旁是高大的树木和茂密的植被,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小路旁还有绿色的栏杆,环境显得宁静而幽深,仿佛进入了一片与世隔绝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身边是覆盖着苔藓的石阶,高大的树木环绕四周,整个场景显得幽静而自然。无论年纪几何,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往前行,小路旁的景色更加丰富起来。一条清澈的小溪从山谷间流过,溪水潺潺,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岩石,景色宜人。不远处,一道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流湍急,形成多个水帘,周围是岩石和绿色植被,景色壮观。转身驻足欣赏,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中。</p> <p class="ql-block">小路蜿蜒穿过茂密的森林,两旁是高大的树木,树叶繁茂,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我一边走,一边想着,或许正是这样的自然美景,才让古人愿意在此修行,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与遗迹。</p> <p class="ql-block">从入口处走了大约不到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黄龙寺。一路上的风景仿佛在为我铺就一条通往历史与信仰的路。</p> <p class="ql-block">黄龙寺最初名为“鹿野禅林”,后来因为释彻空法师承临济宗黄龙派,又因寺庙靠近黄龙潭,故改名为“黄龙寺”。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龙寺曾几度被毁,但如今它依旧静静地伫立在这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三宝树曾面临多次劫难,如康熙年间的盗伐和同治年间的砍伐,最终仅剩下三棵古树。这三棵树,成了庐山的镇山之宝,也象征着佛门三宝——佛、法、僧。</p> <p class="ql-block">在黄龙寺附近,一块刻有“龙降”字样的石刻,旁边的文字介绍了黄龙寺石刻的历史和分布情况。这些石刻不仅记录了历史,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关于信仰与自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据说黄龙寺是高僧彻空为降伏黄龙潭中的黄龙而建。当时黄龙潭中藏有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时常引发山洪,百姓深受其害。彻空云游至此,以佛家之道训服了这条黄龙,而它的后代却再次兴风作浪,为了彻底降服群蛟,彻空修建了黄龙寺,并在赐经亭旁掘下制龙洞,将神钟倒扣洞中,降伏了群蛟。三宝树附近的一块巨石上刻着“降龙”两字,这便是那口钟所化的“降龙石”。</p> <p class="ql-block">三宝树位于黄龙寺山门前,被誉为庐山的镇山之宝。因佛门弟子被称为三宝弟子(佛、法、僧为庙堂三宝),以三树象征“庙堂之宝”,故名。另一说法,是出自于徐霞客的游记,其中提到“溪上树大三人围,非桧非衫,枝头着子累累”,由三抱树演变而来。</p> <p class="ql-block">黄龙潭的景色令人惊叹,一条幽谷之中,崖壁陡立,岩石层迭,四周草木茂盛。一条瀑布从十几米高的崖上跌下,发出阵阵悦耳动听的击水声。瀑布跌落潭中,稍作停积,继而又在石缝之中蜿蜒流淌,奔向下游。潭水清澈,青苔覆盖的岩石与茂密的植被相映成趣,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用黄龙潭水洗手洗脸会带来好运。看众多游客都望给自己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走过一座桥后,右拐不远处便是乌龙潭。</p> <p class="ql-block">乌龙潭的瀑布从几块巨石中夺路冲出,分成三股,虽然只有数米高,但姿态十分优美。那一股股水流跌落水中,发出婉转悠扬的乐曲。乌龙潭清澈透明,惹人喜爱,游人至此,不禁能体会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在乌龙潭附近,一块标有“西游记”字样的宣传牌,背景是瀑布和游客。左侧有拍摄时间信息和地点介绍,右侧有经典镜头的图片。乌龙潭不仅是自然的馈赠,也成为了许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瀑布从岩石间流下,水花四溅,周围是茂密的绿色植被,环境宁静自然,随即用镜头记录下这片美景</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道走,出口即是电站大坝。铺有图案的石板小路两旁是高大的树木,地面上覆盖着落叶和杂草,远处可以看到红色屋顶的建筑,整体环境显得古朴而自然。</p> <p class="ql-block">走出电站大坝,-一片被薄雾笼罩的山林,山脚下有一片平静的水面,水面倒映着周围的树木和山峦,雾气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电站大坝前的水库是一片宁静的湖泊,湖水清澈,周围被茂密的绿色植被环绕,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电站大坝前,我看到有人在拍照,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入口处的老板吆喝着兜生意,为这片自然美景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一会儿,又置身于腾云驾雾的环境中,雾气笼罩着茂密的森林,树木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了小天池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小天池位于牯岭北面山顶,以山巅小池得名,海拔1213米,为庐山第八高峰。山势巍峨,青翠秀丽,自峰下公路抬级而上200余阶。</p> <p class="ql-block">上小天池需登200多级台阶 确实很累</p> <p class="ql-block">这是庐山唯一座喇嘛庙</p> <p class="ql-block">在小天池附近,参观了祖师殿,这是一座传统的藏式建筑,屋顶为灰色瓦片,建筑前有一个圆形的石台,石台上摆放着一些供品和香炉,周围有树木环绕,环境宁静。</p> <p class="ql-block">池后山脊上屹立着一座白塔似的喇嘛塔,塔建于1936年。峰顶悬崖上是一座伞顶圆亭,步入亭中,可见长江似一条缎带,飘忽在天际。山脚是深谷,形如一把打开的剪刀,名为剪刀峡。峡中溪流淙淙,松篁翠翠,怪石嶙峋,幽雅秀美。</p> <p class="ql-block">小天池</p> <p class="ql-block">西侧是观音度母殿和黄财神宝殿。</p> <p class="ql-block">偏殿</p> <p class="ql-block">通往山顶的石阶两侧是茂密的树木和绿色植被,台阶尽头是一座白色的塔状建筑,塔顶有金色装饰,环境宁静祥和。此塔名为,诺那塔亦称喇嘛塔,这是一座印度如来五轮式白塔,建于1937年系藏传佛教宁玛派活佛诺那呼图的墓塔。塔内供奉诺那灵骨舍利也称诺那舍利塔。</p> <p class="ql-block">诺即白塔东面悬崖凌空处,修建了一个亭子名为天池亭,在亭子的底下石阶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雕刻着“无住”,是观看云景和晚霞的最佳点</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内,每个人站在那里手持手机正在拍照,欣赏风景。背景中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脉和一个金色的塔状建筑,天空阴沉,云层厚重。</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近处的松树郁郁葱葱,天空中云层厚重,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远处即是万里长江,宛如一条缎带,飘忽在天际。</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了庐林一号边门。</p> <p class="ql-block">石砌的围墙布滿了电网</p> <p class="ql-block">庐林一号,坐落于秀美的芦林湖畔东面,它与高山平湖、桥拱如虹的芦林桥、横亘雄伟的九奇峰等组合成为一个令人畅怀的审美大环境。</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庐山别墅中最大的花园别墅</p> <p class="ql-block">旋玑玉衡</p> <p class="ql-block">庐林一号建于1960年,竣工于1961年7月,属于石块与钢筋水泥整体浇制相结合的结构,主体为“四合院”式,别墅是古典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中间有个约34o平方米的矩形天井,四边是内走廊,朝内庭全为大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庐林一号最初设计的用途是给毛上庐山工作生活之用,毛的卧室在南大门西侧,这里仍陈列着床、沙法、躺椅、办公桌、衣柜等原物,卫生间挺大,窗台下有一排热水汀……</p> <p class="ql-block">1985年庐林一号被改造成博物馆,馆内展示了毛泽东在庐山的活动以及民国时期的历史实物,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包括庐山历史文化、毛泽东在庐山的生活、名人与庐山等,展示了庐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此外馆内还展出了当地出土的陶器、玉器、金石篆刻等文物,以及老蒋与宋美龄在庐山的相关物品。</p> <p class="ql-block">在庐林一号内,我看到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中是庐山的好汉坡,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1903年的乌龙潭</p> <p class="ql-block">1920年的庐山长冲中谷路北</p> <p class="ql-block">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20世纪20年代牯岭街景</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普林路英国学堂及别墅群</p> <p class="ql-block">1895年牯岭第一栋外国人建筑</p> <p class="ql-block">1902年的十里铺桥,从此桥进入牯岭</p> <p class="ql-block">建于1922年的美国学校</p> <p class="ql-block">1922年的庐山仙人洞</p> <p class="ql-block">在别墅的西北位置,原为中央常委会议厅,面积达144平方米,长方形,其北面有一排大窗,并有门通向内院,东北角是警卫工作人员居住的地方。现成为五百罗汉图展馆。</p> <p class="ql-block">最后,从庐林一号的后门离开,结束了这次充满自然与历史气息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芦林一号海拔的997米,别墅主体建筑面积达3700平米,庭院约一万平米,植有多种春、夏、秋、冬珍贵的乔木、灌木、花卉,沿着内廊可欣赏到内庭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的花木。</p> <p class="ql-block">庐山石刻博物馆</p><p class="ql-block">位于庐山河西路29号,其建筑原为英国汉口国际出口公司房产,是庐山别墅代表作之一,该馆通过“山语.庐山历代石刻陈列展”集中展示了庐山现存1300余通石刻精品,解读庐山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将散布在大山各处的石刻精品以图文和全息手段集中于一室,从一个专门角度解读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专题知识传播和旅游导览作用,引领人们步入庐山文化深处,在这里,人们可领略石刻书法之美,品味人类思想结晶,穿透文字了解历史脉博的律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