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七月的阳光像火一样炙烤着大地,但在这个夏天,我却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与激情。作为“健康赋能,禹城同行”实践团队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这场为期三天的基层服务与红色研学活动。从伦镇大集的义诊到齐禹抗战纪念馆的红色教育,再到禹王亭博物馆的文脉探寻,最后走进乡间小路送健康、送关怀,每一步都让我深刻体会到青春的意义与担当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7月16日清晨,我们一行人早早来到伦镇大集,支起摊位,准备为村民们提供健康服务。集市上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和期待。我们身穿红色马甲,像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穿梭在人群中,为村民测量血压、血糖,讲解健康知识,还有太极拳的现场教学,让大家在锻炼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口腔健康区,我们用牙齿模型向孩子们讲解龋齿的成因,手把手教他们“巴氏刷牙法”,还送上了印有健康口诀的护牙手册。看着孩子们认真刷牙的模样,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中医康复区,我们协助记录村民的体质情况,演示经络锤的使用技巧,一句句“敲肩颈时力度由轻到重”的叮嘱,让老人们频频点头,露出欣慰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基础检测区的血压仪和血糖仪一刻不停地运转着,队员们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结合结果给出饮食建议。一位大爷血糖偏高,我们告诉他可以多吃芹菜和苦瓜,少吃高糖水果。他连连点头,说:“你们这些年轻人真细心,比我自己都想得周到。”</p> <p class="ql-block">中午时分,烈日当空,镇政府为我们准备了冰镇西瓜和日照绿茶。推着小车穿梭在人群中,将清凉送到每一位排队的村民手中。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服务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温度,一种用心去感受、去传递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活动期间,还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一位队员在公交车旁发现一位老人晕车呕吐,立刻上前递上清凉油和纸巾,蹲在一旁轻声安抚,直到老人状态好转才离开。这一幕被围观群众拍下,成了义诊之外的温情注脚。</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与伦镇“青鸟计划”青年代表一同前往齐禹抗战纪念馆。推开馆门,泛黄的战地照片、锈迹斑斑的步枪、战士们用过的搪瓷缸和日记本,瞬间将我们拉回那段烽火岁月。讲解员深情讲述着1945年禹城大战的故事,讲述着年仅20多岁的王克寇牺牲时口袋里还揣着给母亲写了一半的家信……听到这里,不少队员红了眼眶,低声啜泣。</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广场的纪念碑前,我们列队肃立,庄严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铿锵誓言回荡在广场上空,那一刻,“铭记历史、奋勇前行”的信念在每个人心中愈发坚定。</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走进禹城八极拳武馆,体验武术的魅力。在“止戈为武”的横幅下,我们学习八极拳的基本动作,感受武术精神的刚柔并济。一位老师指着墙上的动作图解,告诉我们:“武术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技艺,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们前往禹王亭博物馆,聆听禹城作家协会会员王河北老师的讲解。他指着展厅中央的大禹塑像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靠的就是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在“三城叠压”遗址模型前,他又耐心解析:“最下面是4000多年前的禹息古城,中间是汉代遗址,上面是现代城区,禹城的历史就像这层层叠叠的城,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看到展室里陈列的石磨、石臼,我们忍不住上前触摸,粗糙的纹路仿佛还带着先辈劳作的温度。“这是你爸妈那辈碾麦子用的,推一圈磨盘,麦粒就变成面粉了。”王老师笑着说,一位来自城市的队员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句口号,今天摸过这些工具,才真正明白粮食有多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7月18日清晨,我们拎着健康检测设备、生活用品和中药香囊,走在张庄镇的乡间小路上。阳光已经带着灼人的热度,但我们的心却无比火热。走进第一位精神障碍老人家中,我们轻声打招呼,待他熟悉后才开始服务:拿出血氧仪夹在老人手指上,用听诊器听心脏时,特意提前将听诊器头焐热,看到床上的被子堆成一团,我们一边示范“方块被”的叠法,一边手把手教老人操作。</p> <p class="ql-block">一家又一家,我们顶着烈日穿梭在村庄里。田埂上的杂草划过裤腿,留下一道道红痕;汗水顺着脸颊淌进眼睛,涩得睁不开,就用手背蹭掉继续赶路;有人中暑头晕,喝口藿香正气水歇两分钟,又跟着大部队往前走。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背后印出大片盐渍,皮肤被晒得黝黑,但没人喊一声累。</p> <p class="ql-block">当走访到最后一户时,已是中午12点半,一位老人拉着我们的手不肯松开,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你们比我孩子还细心,不嫌我脏,还教我叠被子、刷牙,真是遇到好人了……”听到这话,我们相视一笑,之前的疲惫仿佛都烟消云散。“晒黑不算啥,能帮到他们就值了!”这句朴素的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也正是这份真诚,让青春的担当在乡间小路上闪闪发光。</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实践活动,从集市的烟火气到博物馆的历史厚重,从武道馆的精气神到乡间的温情脉脉,我们用脚步丈量基层,用服务传递温度。活动不仅收获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更被禹城市融媒体中心多次报道,让健康理念与青春担当的种子,在禹城大地上生根发芽。</p>